為什麼說王德民是來自星星的石油專家?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業著名專家」、「聚合物驅三次採油技術」、「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國家創造發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發明創造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共24項」……這位石油學霸「吳彥祖」詮釋了什麼叫:帥得不像實力派!
就在今年4月,80歲高領的王德民院士作為石油科技領軍人物,獲得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的榮譽。現實版本的《來自星星的你》!
━━━━━
王德民,何許人也?
「他是和王鐵人同時戰鬥在大慶的一位知識分子,功績卓著,卻鮮為人知。」
——2001年09月05日人民日報《知識鐵人王德民》這樣評價他。
王德民,1937年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留美回國的醫生,母親是中國籍瑞士人。
王德民的父母
王德民小時候
1960年,王德民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鑽采系採油工程專業。發現特大型油田的喜訊鼓舞著他不顧一切地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選擇投身艱難困苦的松遼石油會戰之中。
混血模樣的他,在中國60年代因為「海外關係」的陰影,並未被分配到科研單位一顯身手,結果落腳的地方卻是採油指揮部的測試隊。
人民網微博刊出王德民上世紀60年代與鑽井工人在井場勞動的老照片
這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自修俄語攻讀前蘇聯的俄文版技術資料,再加上紮實的英文能力,終於獨立推導出取代「赫諾法」的地層測壓計算公式,命名為「松遼法」,大幅度提高了測試精度,造成了轟動。來參觀的外國專家,沒有不讚賞和羨慕的,因為在任何油田都見不到如此準確完備的資料。
1963年10月,他被調入剛組建的大慶油田採油工藝研究所,專職從事新工藝新技術研發,並任命為測試項目組的技術負責人,實現了渴望已久的夙願。
1967年,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令王德民蒙受了難以言表的屈辱,家被連抄了3次;大字報鋪天蓋地,妻子得了精神狂躁症,他被下放到井下作業隊,但在逆境中他仍舊從事研究。
1976年,在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的轉折之際,王德民奉命完成了「大慶油田5000萬噸原油產量穩產十年採油工藝規劃」。他提出的「限流壓裂法」的科研成果在整體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王德民才得到重視和尊重,調離採油工藝研究所,任命為大慶石油管理局副總工程師。
1985年8月,王德民擔任大慶油田總工程師。
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始,王德民因在油田開發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首批院士。
1998年,他領銜研發的「聚合物驅油技術」再次獲得了國家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如今的王德民院士被國際石油學會授予「終身會員」,2009年,何梁何利基金(HoLeungHoLeeFoundation)評審委員會把這一獎項的最高榮譽——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王德民院士。
━━━━━
一億奇蹟的創造者
石油人都熟悉採收率,它是采出來的原油佔地下原油的比率,儲量大的油田,如果採收率不高,產量也很難提高。
如何將地下的原油采上來更多,提升採收率,是王德民一生的研究。
在大慶油田開發之初,由於壓力大,石油是自己噴出來的,這是第一次採油。後來,地下壓力不夠了,就要往油井裡注入清水,藉助水的力量,把石油帶出來,這成為二次採油。注水驅油的後期,油田地下含水量增高,采出的石油減少。最嚴重的情況甚至達到,采出100噸,其中有95噸水。
「如果衣服洗不幹凈,就要加洗滌劑。」王德民經常說。
王德民研究的三次採油課程,就是如何加這個「洗滌劑」,即聚合物。大慶石油含蠟多,預冷很容易凝固,三次採油難上加難。曾有外國專家說,只有把大慶油田搬到赤道上,三次採油才有可能成功。
再之,三次採油是一項世界冷門的技術,美國在八十年代否定了這個技術,全世界其他油田也不上了。但王德民仍舊堅持研究,1993年,投資十幾個億的產房建了起來,產量也寫入了生產計劃,但一旦出現問題,這項被國際否認的技術和王德民都會被質疑。
王德民的研究,就是從頭髮絲十分之一細的石頭孔道中,取出更多的油。經過多次的實踐,終於在1996年,聚合物驅油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磕頭機之外,配製站成型,有人說,美國人沒有做到的,中國人做到了!
2006年,大慶油田宣布,十年來,聚合物驅油技術已經採到了一億噸油,這項技術的成功,相當於國家又找到了一個儲量上億級別的新油田。那時,世界石油採收率是30%,但大慶卻是奇蹟般的70%,王德民,就是這個奇蹟的創造人。
━━━━━
難以掩蓋的個人魅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黑莓手機 Blackberry Q10 ?
※蘋果7與前幾代相比有哪些不同?
※如何用手機在網上賺錢?
※無限流量米粉卡費用怎麼樣?
※有什麼好吃的抹茶味零食?
TAG: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