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

人物經歷

[2]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戴望舒早年的照片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學習法語。1926年與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瓔珞》旬刊,發表詩作《凝淚出門》。1927年寫的《雨巷》。1928年發表《雨巷》並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這本詩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篇就是《雨巷》,受到了葉聖陶的極力推薦,盛讚他「替新詩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因此他被譽為雨巷詩人。

1932年他參加施蟄存主持的《現代》雜誌編輯社。11月初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不過在留學期間,他並不喜歡去課堂聽課,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翻譯外文著作上。當時他翻譯了《蘇聯文學史話》、《比利時短篇小說集》和《義大利短篇小說集》等,另外還研讀了西班牙作家的許多小說集。1935年春天,由於他參加了法國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遊行,被學校開除,於是便啟程回國。1936年6月,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結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新詩》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現代派詩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場所。主要職務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戴望舒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並且創辦了《耕耘》雜誌。1938年春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因宣傳革命被捕入獄。

1949年6月,參加在北平召開的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後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歐洲語言,一直從事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他是首個將西班牙詩人洛爾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名字由來

望舒名字取自《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 望舒是神話中為月神駕車的神,後用作月的代稱。取名「望舒」 ,意在迎取光明。情感生活

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初戀情人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戴望舒與施絳年1928年,戴望舒憂鬱而強烈的感情世界裡,深深地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時年18歲的施絳年活潑可愛,與戴望舒憂鬱的性格形成強烈的對比。

戴望舒當時寄居在上海施蟄存處,雖與施絳平日日相見,但他對愛情羞於啟口,借詩表白,而施絳年偏偏笑而不答。戴望舒身材高大但面部黝黑,面容不雅,使施絳年不悅。對施絳年一往情深的戴望舒遭到冷遇後,他最終以跳樓相挾,施絳年勉強答應。戴望舒興奮之際,趕緊要父母從杭州趕到上海,向施的父母提親。施絳年父母起初是不同意這樁婚姻的,現在迫於這種情狀,並在施蟄存的努力下,也勉強同意。

1931年春夏之際,戴望舒與施絳年舉行訂婚儀式,聲勢很大。但施絳年提出了條件:戴望舒出國留學取得學業回來有穩定的收入後,方可完婚。這時,戴望舒又一次陷入感情的低谷。因為他太愛施絳年,面對施絳年提出的條件,他只有義無反顧。

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了兌現愛情的預約,他乘坐達特安號郵船離滬赴法留學。

在法國的3年中,戴望舒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由於自費留學的資金不夠,他只得靠譯稿來掙錢。1933年8月,戴望舒終耐不住貧困,他寫信告訴父親準備回國。父親焦急中連忙寫信告知施蟄存,施蟄存迅速電告戴望舒,請他慎重考慮回國一事。接著為其籌款寄去,又電告他不要回國。

戴望舒的旅法好友羅大岡曾在文章里記載:戴望舒手上的錢花光了,生活發生問題,於是他向里昂中法大學申請接濟。而戴望舒在這樣的環境里並沒有好好學習,只不過把此當作生活的保障而已,尤其聽到施絳年移情別戀的傳聞,戴望舒就更不去上課了。

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法大學開除回國。一種說法是說他因為在中法大學住了兩年半,毫無成績。另一種說法是他在西班牙旅遊期間參加西班牙進步群眾反法西斯示威遊行。直到走時,他才把這個消息千訴羅大岡。上車時,只有羅大岡一人為他送行,學校沒有給他途中的零用錢,只有一張四等艙的船票,從馬賽至上海,而其他學生是三等艙,四等艙夜間連被子都沒有,晚上冷得只得蜷著身子來回翻滾。

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一個不相信的傳聞終於得到證實,施絳年已確實戀上她原本就喜歡的那個人,戴望舒憤怒之下當眾打了施絳年一記耳光,長達8年的戀愛終於結束。

戴望舒是一位怎樣的詩人雨巷共結連理

沉浸在失戀傷痛中的戴望舒,當時住在劉吶鷗的江灣公園的公寓,與穆時英一家挨得很近,為了撫慰戴望舒愛情的傷口,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戴望舒。小他12歲的穆麗娟的清純、秀麗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使他很快從感情的困厄中掙脫出來,並於第二年結婚。但1938年5月,戴望舒全家由上海乘船到香港後,兩人間的感情逐漸有了分歧,他們常常因一點小事而大動干戈。

據穆麗娟憶起當年生活時說:"他對我沒有什麼感情,他的感情給施絳平了。"1940年冬,穆麗娟回到上海決定離婚,戴望舒得知消息後,便給穆麗娟發出"絕命書":"從我們有理由必須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預見這個婚姻會給我們帶來沒完的煩惱。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許你將來會愛我的。現在幻想毀滅了,我選擇了死,離婚的要求我拒絕,因為朵朵(大女兒戴詠素)已經5歲了,我們不能讓孩子苦惱,因此我用死來解決我們間的問題,它和離婚一樣,使你得到解放

儘管這封"絕命書"寫得如此傷感,還是未能動搖穆麗娟離婚的決心。戴望舒只好在離婚協議上簽字,根據協議,戴詠素歸戴望舒撫養。


推薦閱讀:

詩歌翻譯——《贖罪》
【渣自翻】日夏耿之介詩兩首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