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毛澤東論教育革命》這篇文章?

毛澤東說:「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作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美國的佛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買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整個教育制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麼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

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裡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優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其實,入學前的小孩。1歲到7歲,接觸事物很多。2歲學說話,3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毛澤東論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12月出版]


這真是一個大問題,我就挑一個點說吧。我們重視學校教育,而不去實習,因為時代不同了。

把一幫孩子送到互聯網公司實習,來小朋友編個程吧~

小朋友:。。。。。。。。

把小朋友送到公交公司,來小朋友開個車吧~~哎哎,你往哪裡開啊~~啊~~~~~~~~~~~

分工越來越細,任務越來越專業,必須要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實習。毛的說法在農業社會,早起工業社會應該說還可以,但是現代社會實在是做不了。

而且說句不該說的話,毛多聰明的人啊,他的想法也就適合他這樣的聰明人,所有人都這麼做那效果就不堪設想了。

社會最開始就是按照毛的說法做的,可是為什麼後來變了呢?是因為當時所有人都突然腦殘了,放棄好方法不用,改用壞的?社會最後之所以選擇學校教育,一定有他內在的邏輯。

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為什麼我們傳統上總是用方法A,其實可以用方法B,我們太保守,要勇於革新」

其實:前人早就試過方法B,不過是因為方法B,潛在一個更壞的結果,所以選了方法A。只不過長期的按A執行,人們已經忘記了為什麼不用方法B了。

如果,這種錯誤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發生,還無所謂。畢竟發現B不對還可以改過來。但是如果一個大的社會問題也犯這樣的錯誤,那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1976年之前,這類災難性的事還少么?


推薦閱讀:

成為人才必須具備的四要素
「翻轉課堂」中教師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思考能力的進步階梯
如果取消體育課,你意下如何?
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導師?

TAG:學習 | 教育 | 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