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智能走向創造類行業,牛津教授怎麼預測?
牛津大學的卡爾·弗瑞以及邁克爾·奧斯本聯合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就業的未來》,他們根據自己所開發的演算法,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內被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據他們的演算法,在美國將會有47%的工作有極高的風險會被取代,而這些職業有許多是當今隨處可見的行業。
該報告預測未來20年內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務員被替代的可能性高達99%,其次是運動賽事裁判98%,收營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3%、導遊91%、公交車司機89%、建築工人88%。
當然,其中還有預測最為不太可能被智能化所替代的職業,其中被替代可能性最低的行業是考古學家,其被替代可能性僅有0.7%,因為這種工作需要極其精密的識別能力,而且能夠產生的利潤極其微薄,所以企業和政府很少會投入大量資金推動考古行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如今許多流程化的簡單工作逐步可以被機械或者智能演算法完全替代,這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逐漸從農業、工業被機械逼向了服務行業。
或許當今的許多創造類從業者並不太擔心未來被智能化所替代,但很可惜的是,如今的科技已經在往這個方向發展了。
加州大學的戴維·柯普教授開發了一套計算機程序,能夠譜出協奏曲、合唱曲以及交響樂還有歌劇,程序名為EMI,專門模仿巴赫的作曲風格。雖然程序製作費時7年,而EMI推出當天,在一天時間內就譜出了5000首巴赫風格的讚美詩。
許多古典音樂愛好者向EMI發出挑戰,進行人機對決,其中一名挑戰者史蒂夫·拉爾森提議,由專業鋼琴家連續演出三首曲目,作曲者分別是巴赫、EMI與拉爾森本人,再讓觀眾進行判別。
可結果卻讓人們大跌眼鏡。
觀眾認為是巴赫的,實際上是EMI;觀眾認為是拉爾森的,其實是巴赫;而觀眾覺得最為死板的那首曲子應該是EMI所作,但其實那是拉爾森的作品。
21世紀人類的科技突飛猛進,而科技能代替人類所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從簡單的機械工作,逐步到了富含創意的創造類工作,人工智慧所能替代的人類領域越來越大,當智能可以替代人類完成幾乎所有工作時,人類可以幾乎不付出勞動就可以豐衣足食,貪圖享樂,未來的人類又該會追求一些什麼呢?(文/龍虞吉 本文案例摘自《未來簡史》[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推薦閱讀:
※走進HULU:辦公室智能化及未來辦公場所趨勢 | 知行最前沿
※美金融業正迎來「智能化浪潮」的大啟示
※是什麼使 iOS 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Android 不斷上升?
※投資機器視覺是否已過時?
※觀2017世界智能製造市場之喧嘩與躁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