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足球比賽時千萬別上廁所?

基辛格說過——很多話都據說是基辛格說的,比如:「足球比賽就像是……性交」——我發誓這不是我杜撰的,原話應該是上次或者上上次世界盃的時候在《經濟學人》之類的雜誌上看到的,基辛格老師說:「足球比賽就像是一場無聊,而令人失望的性交,兩邊瞎折騰了一小時也不射精。」

他還說,但是你千萬不能上廁所,不然你一定會錯過這場比賽唯一的一個進球。

為什麼看足球比賽時千萬別上廁所

進球數過少是足球的一大缺陷。除了無聊,比分低還會增加比賽結果的噪音——一個所謂的「烏龍球」往往就能決定一整場比賽的結局。還記得初中物理老師讓你拿尺子量三遍求平均值嗎,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弱智後果。

當然了,屌絲們總是會被莫名其妙翻盤的情節感動,他們喜歡足球,尤以「黑馬」為最愛而津津樂道不難理解。

反過來也不好,比如籃球,每場進球數就太多,以至於變成了一種機械式的重複,套用基老師上面的比喻,這種頻率地那什麼會讓人麻木進而疲勞。儘管如此,跟足球比,籃球還是有兩個明顯的優點。

馬克思說,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手是人身上最有用的玩意兒。一種體育運動哪兒都能用就是不能用手,只能說是變態,讓人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婚禮上頗為流行的一系列調戲新郎、新娘的遊戲。

允許用手是籃球的第一個優點。

第二個優點是速度,這個對足球迷來說有點深,讓我慢慢解釋。

速度快的運動比速度慢的運動好看,比如沒事大家不會打開電視看太極拳,個別病人除外。理論上籃球、足球運動員在場上全力奔跑的速度應該相差不大,可如果你把兩台電視並排放,一個播足球一個播籃球,你會發現足球比賽的畫面會顯得慢慢吞吞得多。

這是因為這兩種運動的「觀眾感知速度」存在巨大差異。觀眾感知速度=球員運動速度 ÷ 球場大小。

你瞧,人家外國帥哥明明在場上跑得吐血,你一邊吃宵夜一邊看電視還一邊罵罵咧咧嫌人家懶,就是這個道理。

「觀眾感知速度」這個感念是我現編的,我承認。

馬克思又說了,人類是會製造、使用工具的動物。

網球不僅可以用手,而且還使用了工具:球拍。這使網球成為一種更為進化更為文明的運動。同理,乒乓球、羽毛球本來也相當高、大、上,不幸後來流行錯了地方,前者在東亞某國後者在東南亞,給弄噁心了。

除了適當的進球數、高觀眾感知速度、身體的全面參與、工具的運用,判斷一項運動是否真正牛逼還應考慮三點「軟」特性:

1、怪物指數。

籃球這項運動最致命的設計缺陷是身高有壓倒優勢,橄欖球稍好,但是你沒兩百五十斤根本別想當進攻隊員。足球怪物指數不高,這一點我們得承認。

2、球的大小決定檔次。

為什麼看足球比賽時千萬別上廁所

這是寫《格調》的那個美國老毒舌說的。他說球越小的運動檔次越高,比如棒球比橄欖球高、網球比棒球高、高爾夫球比網球高等等。下課自己想吧,我就不窮舉例了。

3、運動員中……的比例。

這一點有種族主義嫌疑,違反公司相關規定。此處略去兩百字。

說了半天,我想說的是,符合進球數適當、高觀眾感知速度、身體的全面參與、工具的運用、怪物指數低、球小、還有那什麼什麼的所有條件的體育運動為數不多,冰球是我能想到的一個。

扯得有點遠了。

我這輩子第一次在現場看足球是2012年夏天,虹口體育場, 申花對戰實德。球場里潮濕、悶熱、有蚊子。感覺場上那幫人也很無精打采,有一搭沒一搭地跑跑停停,傳球每傳必丟。

倒是現場球迷的動靜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只聽聲音,你一定以為他們看的是另外一場無比精彩的比賽。

為什麼看足球比賽時千萬別上廁所

一個據說是重金請來的黑人明星每次碰到球,全場必爆發熱烈的歡呼,幾秒鐘之後又迅速地轉為嘆息。

在這位黑人朋友碰不到球的時段,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裡,兩邊球迷則以呼喊口號來保持熱情,此起彼伏,樂此不疲。我一開始居然沒聽懂,出去上廁所的時候音量有所減小,我忽然意識到他們喊的是「傻逼」。

我沒有錯過進球。比賽以0比0結束



推薦閱讀:

為何教練性侵運動員事件頻繁發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從賣音響到亞洲車王 他一直在為自行車運動文化「破風」
褚民誼提倡兒童體育
巔峰巴薩為什麼總愛假摔騙點圍攻裁判?現在的巴薩衰落為何沒人同情?

TAG:體育 | 足球 | 生物學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