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朗普能在北京收穫什麼?

在這次國事訪問中,特朗普率領了近30家企業高管組成的商貿代表團隨行,這是多年來美國總統外事訪問中的第一次。從已知的名單來看,農業企業、能源公司以及一些傳統製造業企業在代表團名單中佔主導,讓它們獲得一些期望的「直接成果」,將是十分有益的,因為它們所在的地區和它們僱用的員工,正是將特朗普送入白宮的主力軍。

在當選美國總統恰好一周年之際,唐納德·特朗普首次訪華。

特朗普對中國的訪問是他連續12天「東亞馬拉松」之行的一部分,此次出訪也是他上任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外事訪問,可見本地區對於今日美國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經貿關係是這位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急切地希望和中國談的。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是他投身總統競選以後就一直孜孜以求的,此外還有投資門檻問題。也許是為了更好地達到這個目的,特朗普臨行前對中國頻吹暖風,意圖營造出一種比較好的政治氣氛。

2017年10月25日,中共十九大閉幕的第二天,特朗普便在推特上向習近平當選為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表示祝賀。按照共和黨籍參議員史蒂夫·戴安斯的說法,向一位共產黨的當選領導人發出祝賀,對於美國總統來說還是第一次。

10月30日,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中國是一個強國,但不因此而成為我們的敵人。」他甚至說「中國的政府體系看來適用於服務中國人民」。這種表態大概也是破天荒頭一次。

看起來,現在是輪到特朗普期待在北京收穫些什麼的時候了。

特朗普「中國態度」的另一面

核心問題在於,他認為美國在經貿關係上吃了中國的「虧」。但在另一面,特朗普相當欣賞甚至羨慕「中國模式」,他迫切地希望把這套模式照搬到美國去。

從競選階段的言論來看,特朗普大概是歷屆美國總統候選人中對中國頗不友好的一位了。

有人分析過特朗普在Twitter上發的帖子,發現從2011年1月首次提到中國到現在,特朗普有五百多次發文提到「中國(China)」或「中國人(Chinese)」,其中有95%的內容明顯透不算善意。

不過,這只是特朗普的「中國態度」的一面。另一面是,他其實並不真的敵視中國,相反,他經常由衷地說自己「熱愛」中國,對中國領導人「非常尊敬」。在2017年春天海湖莊園的「習特會」之後,特朗普更是利用一切公開機會盛讚習近平,聲稱自己與這位中國領導人的特殊關係。

他曾多次熱情洋溢地對媒體說過同樣的話:「我在和一位爺們打交道,我想我很喜歡他。我認為他也很喜歡我。我是說,他是個非常不錯的人。」他還說,自己與習近平產生了「化學反應」。

事實上,特朗普不像以往的美國領導人,他並不是一個懷有強烈意識形態立場的人,核心問題在於,他認為美國在經貿關係上吃了中國的「虧」。他還將中國視為美國在決定世界貿易規則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在另一面,特朗普相當欣賞甚至羨慕「中國模式」,他迫切地希望把這套模式照搬到美國去。

特朗普在Twitter上提到中國的話題中,有一半的內容是關於中美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或者美國就業形勢等經貿議題,涉及政治、軍事和國家安全的不足二成,而且還有不少是借比較中國的「成功」來向「失敗」的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發難,或證明自己的先見之明。

看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把握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係主線——就是經貿,特朗普想從中國討回更多經濟上的「便宜」,其他的領域不是他關心的重點。

誠然,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當然也很可能大大增加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導致中美關係整體性退步。

在上任伊始,特朗普便調兵遣將,準備與中國展開一場貿易戰。他在白宮內部成立了一個「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產業政策,並任命著名的對華鷹派人物、經濟學家彼得·納瓦羅來領導這個委員會。納瓦羅著有《致命中國》《卧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等書,多年來不斷警告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一場經濟戰爭,應該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而他任命的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和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也都是有強烈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人士,經常毫無保留地嘲諷自由貿易,並且將矛頭直指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做法」。

然而,如今上述這幾位領銜新一屆美國政府經貿政策的鷹派人士,目前也都隨特朗普來到了北京。

「這才是真新聞!」

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中國將在7月16日之後允許美國牛肉進口。在美國,絕大部分肉牛生產集中在中部各「紅色州」,它們都是特朗普競選時的票倉。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這的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特朗普在選戰中曾不止一次宣稱,上任第一天就會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不過,一年過去了,他並未這樣做。

一場令全世界憂心忡忡的中美貨幣戰爭之所以能夠暫時避免,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領導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別是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海湖莊園舉行的「習特會」。中美兩位領導人在第一次面對面對話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關係,為以後的磋商奠定了基調。

在抵達被他自己稱為「冬季白宮」的海湖莊園,迎接到訪的習近平主席之前,特朗普仍然在預計,與習近平的會面將是「非常艱難的」。他在Twitter上說,美國再也不能接受高額的貿易赤字和失業,美國公司必須準備研究其他替代方案,後者顯然是指在中國有製造業務的美國公司。

但習近平以自己的誠意化解了一場貌似一觸即發的貿易戰,不僅讓中國,也讓美國企業界,乃至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就是在那次會晤時,習近平向特朗普發出了訪華邀請。

海湖莊園那次領導人會晤的最重要成果是雙方確定了一個旨在縮小兩國間347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逆差、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平衡發展「百日計劃」,它的指導思想是優先考慮通過增加美國對華出口,而不是原來特朗普主張的限制中國對美出口,來達到這個目標。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尤其是對美國企業來說。

彼時,特朗普正好剛剛度過自己執政的第一個100天。自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承諾對大蕭條做出快速反應以來,「百日計劃」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一大特色,中方借這個概念表達了擴大合作、消弭對抗的意願。

從2017年5月11日雙方宣布的「百日計劃」10項早期收穫來看,雖然成果有限,不能指望它們一舉實現兩國多年來累積的巨大貿易不平衡,但至少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體之間正在用對話取代衝突。這本身就是個值得所有人欣慰的好兆頭。首批10項共識涉及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投資和能源等領域,包括幫助美國牛肉、電子支付服務、液化天然氣等更順利地進入中國,而美國承諾將移除針對進口中國禽肉設置的障礙,並承諾給予中國銀行和其他國外銀行同樣的待遇。

這其中,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中國將在7月16日之後允許美國牛肉進口。在2003年之前,美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但2003年底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檢測出「瘋牛病」以後,中國便對美國牛肉頒布了進口禁令。

對此,特朗普興奮地在推特上發文說,「中國剛剛答應允許美國再次向中國出售牛肉和其他重要產品,這才是真新聞!」美方挂帥談判的商務部長羅斯更將這10項共識稱為「幾乎是希臘神話人物赫拉克勒斯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美中貿易關係史上所完成的都要多。」

在美國,絕大部分肉牛生產集中在中部各「紅色州」,眾所周知,它們都是特朗普競選時的票倉。特朗普新任命的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原來是艾奧瓦州州長,這是目前全美排行第九的牛肉產品大州,而中國是艾奧瓦州的第二大產品出口國……

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進口國,中國的城市白領消費者需要高品質的美國牛肉。據媒體報道,僅2012年至2016年,中國的人均牛肉消費量就增長了33%。因此,這的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此外,中國還承諾,對投資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美國公司解除一些限制,放寬准入門檻,其中包括向美信用評級機構及信用卡公司開放市場、向兩家美國金融機構發放債券承銷與結算的許可證等等。其中有一些是在過去就承諾過的。

這些對於美國金融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美國金融業進入中國,對中國而言同樣是好消息,或許還是更好的消息。

中美之間的雙贏機會有很多

特朗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雄心,可能讓中美兩國找到共同點。支持特朗普在全美各地建設基礎設施的1萬億美元計劃對中國是一個機會。

然而,到了2017年8月初,形勢出現了風雲突變,貿易戰再度黑雲壓城。

在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牽頭下,美國政府開始討論使用1974年通過的一項法令,即所謂「301條款」來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發起調查。這項條款允許美國總統單方面對外國產品徵稅或其它貿易限制,以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其他國家「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損害。1990年代以前,這是美國用來發動貿易戰的主要工具。但自1995年世貿組織(WTO)成立以來,該法令就再也沒有被使用過,之後的歷屆美國政府都選擇利用WTO專家機制來解決這類糾紛。

特朗普在拖延了一周後簽署了一份備忘錄,正式啟動了對中國知識產權政策發起的貿易調查。他還誓言,在打擊全球不公平貿易做法的行動中,「這只是個開始」。

這次突然「變臉」的背景是:「百日計劃」到期,但貿易方面的談判進展緩慢。而在2017年夏天舉行的一年兩度的「美中全面經濟對話」中,雙方圍繞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的磋商進展不快。

與此同時,2017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期繼續擴大超過5%,美國企業在中國的併購交易額卻降至14年來最低。

那以後,美國商務部公布初步調查結果,認為中國鋁箔生產商獲得了幅度為16.56%至80.97%的補貼。美國還申請WTO成立小組,調查中國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問題。特朗普還否決了一家有中資背景的公司收購美國晶元製造商的一筆價值13億美元的併購,理由是存在國家安全風險。而當時的白宮戰略師史蒂夫·班農公開說美國和中國正在進行一場「經濟戰爭」,更是將緊張氣氛推向了高潮。

班農在美國雜誌《美國展望》發表的一篇訪談中稱,「我們正在與中國打經濟戰。25或30年內,我們中的一個將成為霸主,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霸主將是他們……與中國的經濟戰爭決定一切,我們必須瘋狂地關注這一點。我認為,如果我們繼續落敗,我們就離到達一個我們永遠無法恢復的拐點只差5年,至多10年。」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特朗普開始著手準備開啟自己的東亞之行。那麼,在北京,他又將獲得些什麼呢?

特朗普能在北京收穫什麼

特朗普經常不按常理出牌,不斷試探談判對手的底線,以期獲得更高的收益,未來中美在經貿關係中博弈註定是長期的,不可能期望通過一兩次的領導人互訪就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退一步說,此次美國總統訪華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最需要實現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寶貴的窗口,保證雙方之間的「談而不破」能夠持續下去。

實際上,中美之間可以尋找到的雙贏機會有很多。

特朗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雄心,可能讓中美兩國找到共同點。支持特朗普在全美各地建設基礎設施的1萬億美元計劃對中國是一個機會。中國還渴望引入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和投資,例如半導體、虛擬現實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美國則希望對中國輸出更多金融法律服務、文化娛樂和能源產品和投資。一旦這些領域的僵局打破,中美經貿關係不僅將比現在平衡得多,而且還會打開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間。但這些領域眼下都面臨著「國家安全」之類的政治障礙,未來需要兩國政府和領導人進一步消除疑慮,加大互信,才有可能真正將潛力化為現實。

從技術的角度看,班農的被解職,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內部在對華關係上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存在著深刻的分歧。中國應當充分利用白宮內部的對華貿易「鴿派」來爭取影響白宮政策,實現雙贏。

特朗普能在北京收穫什麼

在另一個層面,中國生機勃勃的民間經貿外交可以大大地助此目標一臂之力。阿里巴巴的掌門人馬雲宣布將在美國創造100萬就業崗位,富士康集團宣布在美進行巨額投資,都贏得特朗普的好評,也的確有助於改善雙方緊張的關係。

在這次國事訪問中,特朗普率領了近30家企業高管組成的商貿代表團隨行,這是多年來美國總統外事訪問中的第一次。從已知的名單來看,知名科技與金融企業大多缺席,反映出華盛頓在促使中國開放這些產業方面進展緩慢。但農業企業、能源公司以及一些傳統製造業企業在代表團名單中佔主導,讓它們獲得一些期望的「直接成果」,將是十分有益的,因為它們所在的地區和它們僱用的員工,正是將特朗普送入白宮的主力軍。

特朗普能在北京收穫什麼



推薦閱讀:

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背後的可怕事實
如何客觀地評價1950年的「梁陳方案」?
為什麼北京不徹底禁摩?
你覺得北京遇上西雅圖2怎麼樣?
有同學來北京,這大冬天的有哪兒好玩點的?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