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電影為什麼不火?
《銀翼殺手2049》關於藝術一次任性揮霍
電影商業市場冷冰冰的運作模式註定不會偏袒小眾狂歡,然而更可怕的是觀眾也不關注。我們不討論精英視角的問題,的確有些藝術註定是不會被大眾普遍接受的。然而對於電影藝術的武斷評價缺少起碼的敬畏之心。
關於「何而為人」的思考貫穿人類文明始終,第一個望向星空的人類便開始思考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又有何不同?伴隨科學而生的科幻文學用想像力或悲觀或樂觀從不同側面展現未來世界圖景,而《銀翼殺手》是用影像展現這個宏大的命題的傑作。這部片子沒有給出答案,相反更激發我們對自身的懷疑。
《銀翼殺手2049》也沒有給出答案,也許沒有答案,也許不需要答案。
仿生人不會夢見電子羊
維綸紐瓦善於做欺騙性敘事,觀眾被他年初的作品《降臨》騙過之後又被騙了一次,快到三個小時的影片里,前兩個小時導演都在暗示我們高司令就是那個仿生人生下的孩子,甚至在所謂父子相見之時我們也這樣以為,導演確實把謎底留到了最後,在這之前維倫紐瓦給了正反兩方面的暗示,然而觀眾還是猜不到結果,這是很精巧的情節設計。
與情節格外契合的是剪輯節奏和攝影,三十多年前的前作現在看來,我們仍然會驚奇那種對於工業文明發展到頂峰的想像力,感受到霓虹美學伴隨骯髒混亂的街區的獨特美感。這種電影美學的開創性廣泛影響了大眾審美和想像力,也影響了後來許多科幻影片,雷德利斯科特的美學探索成就《銀翼殺手》為經典。《2049》不光繼承那種想像力,甚至還有發展,得益於技術進步,在視覺表現力上,新作品更好。
幻影女友喬伊是除了高司令之外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沒有實體虛擬投影的設定導致喬伊畫面風格上可以透出背景環境,整個角色帶著種超現實的美感。她找來仿生人陪伴高司令的那場戲更有形式美感。
這個角色或許是靈魂象徵,最後對高司令說「我愛你」則又是一次發問,這時的羅伊除了沒有軀體,跟人類區別在哪兒?
前作里哈里森福特的角色究竟是仿生人還是人類,支持兩派觀點的人都不在少數。解讀文本的樂趣總是能讓影迷沉浸其中,當電影作品創造出來,它便成為脫離編劇導演掌控的存在。任何觀影者都可以給出自己的理解,這也是多意性文本的魅力所在。相比第一部,《銀翼殺手2049》結局完全封閉,維綸紐瓦給我們看的是沒有更多分析空間的故事,算是整個故事美中不足的點。
高司令女上司的角色沒有下更多筆墨,能看出來,這個角色對高司令有超乎上下級關係外更多的情感,遺憾的是,這個角色被匆忙收尾。警局裡高司令說那個孩子已經被處理掉,上司沒有更多懷疑,或者要證據,直接相信,這種角色弱智化的處理方式對單獨角色的思維邏輯塑造具有毀滅性,也是整個劇作的瑕疵。
同樣的問題還在萊托的角色華萊士身上出現,華萊士公司創始人貌似該是上帝一樣的角色,他有幾百萬個孩子,這是他的原話。但是最後逼供哈里森福特不成後非要送到外星殖民地才行。這麼處理單純是為了給最後水中打鬥找轍。這就造成這個角色更多起符號性作用,相比前作造物主,華萊士的作用太小太小。
關於藝術一次任性的揮霍
《2049》故事格局相比第一部更小或者說並沒有創立出一個獨立的世界,對人類存在,仿生人和人類區別的界限的哲學探討也更淺,高司令一個人意識覺醒不足以撐起龐大的世界觀構架。許多致敬點加入為了討好老觀眾,就像摺紙的鏡頭,對敘事完整性幫助其實不大。
然而這仍然是部值得尊敬的片子,對於大多數觀影者來說電影的確是娛樂性至上的消費品。但是存在藝術探索的電影才使得電影得以發展。我堅信藝術需要偏執,太過溫和安逸的藝術家的作品往往作品平庸,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性作品一定是帶著強烈作者性的東西。
《銀翼殺手2049》是整個工業體系和大量資本注入來實現個人藝術理想的作品,是關於藝術一次任性的揮霍。
好片子來了,然後呢?
電影市場的繁榮總是伴隨著亂象,現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電影票房動輒幾億投資,票房上十億司空見慣,然而在《讓子彈飛》突然六億票房之前,票房過億都是遙不可及的事兒。在整體票房大規模提高之時,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問題,好像好片子越來越少了。中國電影就是差,沒深度。
這似乎是被公眾普遍接受的觀念,然而公眾卻不知,我們的電影也有輝煌的時代,第五代導演沒有被捲入滾滾商業浪潮之前,我們有《霸王別姬》《活著》《鬼子來了》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春光乍泄》,有《小武》《站台》這樣的片子,那時我們的電影帶著屬於我們文明的神韻,透過電影美學能觸摸到千年文化積澱。那是第五代導演的時代。
而當電影市場慢慢開放,看一場電影只要五十塊的現在,帶著文明印記的電影不見了,帶著流量,擺明了卷錢的電影佔據市場。於是我們開始還念《霸王別姬》這樣的片子。每個人都在質問,那樣的片子呢?能拍出那樣片子的導演在哪兒呢?
真相很恐怖,導演們一直都在,片子一直都在,我們看不到而已,嘴巴塞滿爆米花的觀眾懶得坐下靜靜欣賞而已。我得說第五代導演曾經的作品是那個時代全世界最好的作品,我們有值得被載入史冊的電影,雖然對於他們現在的作品,我已經不報以太大期望。但是第六代導演們的崛起給亂象叢生的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
這兩年我們有《長江圖》《路邊野餐》《二十二》也有《皮繩上的魂》,然而除了《二十二》關切民族共同記憶的片子激起了大眾的注意,其他帶著電影美學探索,帶著作者性的片子無人問津。電影商業市場冷冰冰的運作模式註定不會偏袒小眾狂歡,然而更可怕的是觀眾也不關注。
單純從電影維度和影史維度看《銀翼殺手2049》,這是部七分的作品,維綸紐瓦繼承了賽博朋克美學體系下的那些要素,還做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嘗試,但是情節存在硬傷,哲學思考退步,封閉性結局殺死多意性解讀的空間,這都是這片子不能和前作相提並論的理由。然而從電影導演自己對於藝術電影的嘗試來看,這片子可以給九分。這是藝術片導演對於藝術最忠誠的堅守。
這部片子保持了系列作品那種冷靜克制,慢節奏的剪輯,情節通過畫面信息暗示。這種處理方法是相對高級的電影手法。
可怕的來了,很多差評的理由是這樣的。
「看不懂。」
「節奏慢睡著了。」
「沒意思,也不打一下。」
我們不討論精英視角的問題,的確有些藝術註定是不會被大眾普遍接受的。然而對於電影藝術的武斷評價缺少起碼的敬畏之心。
電影從來不是一個樣子,也不應該是一個樣子,故事中心論者認為故事是電影核心,人物中心論正相反,技術中心論的堅持者另有一套理論。無論怎樣,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是電影傳承發展所憑藉的東西。
天大的笑話出現了,在一些評分系統里《銀翼殺手2049》評分甚至沒有《逐夢演藝圈》高。沒有耐心的觀眾不會對評價負責,不合胃口就是差評,管你有沒有藝術性。電影都該是《變形金剛》那個樣。
曾經我很悲觀,以為中國電影完了,看過在商業院線殺出的藝術片後,我又以為時候到了。
現在看,還早著呢。
銀翼殺手2049作為今年最受關注的科幻大片之一,該片上映後口碑趨向兩極,喜歡的觀眾認為該片在各方面都完美繼承前作,畫面和鏡頭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不喜歡的觀眾則詬病電影可看性不足,三個小時讓人昏昏欲睡。
銀翼殺手2049不火的原因:片長過長,觀賞門檻過高。上映3天的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講述了在人類與複製人共生的2049年,仿生人與人類的矛盾升級。影片一如既往地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關係,本是熱門話題,但觀眾卻不想買單。
數據顯示,影片上映首日票房僅為1532萬,被同天上映的《全球風暴》輕鬆碾壓,後者上映3天近2億票房,是《銀翼殺手2049》的將近五倍。除了中國內地市場之外,《銀翼殺手2049》在北美市場同樣不及預期,首周末票房僅有3000萬。業內人士分析,162分鐘的電影時長過長,讓不少觀眾「望而卻步」。而太過小眾,導致觀賞門檻過高,也是該片票房失利的一大原因。
爭議集中在節奏和畫面。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口碑也出現兩極分化。從觀眾評價來看,影片節奏過慢、故事難懂、缺乏動作場面成為主要爭議。不少觀眾吐槽,影片在敘事上太晦澀、缺乏可看性,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簡直讓人昏昏欲睡:「沒有劇情、沒有大場面,整部電影冷冷清清。」
其次,電影在視覺方面也引起廣泛爭議。影片繼承了前作的「賽博朋克」美學——煙霧繚繞的荒涼地表與光怪陸離卻又濕冷的城市形成鮮明對比。而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在鏡頭運用、光影處理上的獨特風格則被網友形容為「大師之作」:「冷峻的畫面蘊含濃濃詩意,每一幀都是一個獨特的風景照,肅穆壓抑的氛圍,營造得相當好。」也有觀眾認為這種有點「灰濛濛」的畫面讓人感覺「很有挑戰」。
推薦閱讀:
※美國麗人
※國內比較成功的動作電影?
※《夜行動物》:一場前任醞釀19年的復仇,卻也是一場滑稽的復仇
※【R站影評】《溫徹斯特鬼屋》鬼屋是給鬼住還是給人住?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講了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