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辦信用卡被拒起訴銀行,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討說法該不該?

2016年9月底,26歲的盲人石志剛在廣發銀行長沙紅星支行辦理信用卡時,被對方以存在視力障礙,「無法閱讀風險提示」為由,拒絕其申請。隨後,石志剛將上述銀行告上法庭,提出包括賠償精神損失、書面道歉在內的訴訟請求。


確認
取消
邀請回答

我來回答

3條回答
時間排序
|
熱門排序

戚夜白

,白日夢,最養眼

盲人辦信用卡被拒起訴銀行,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討說法該不該

傷殘或看不見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個人的特點或者條件,真正讓我們的生活遇到很多問題的是,我們這個社會裡還充滿著太多太多物理環境的障礙,以及我們腦海里的這種傳統刻板的負面認知。 ...
查看全部

傷殘或看不見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個人的特點或者條件,真正讓我們的生活遇到很多問題的是,我們這個社會裡還充滿著太多太多物理環境的障礙,以及我們腦海里的這種傳統刻板的負面認知。

——蔡聰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尊老愛幼,文明禮讓",但我們不一定知道要平等對待"殘障人士"。不是我們的認知不夠,其實是社會的整個印象還停留在: 眼睛一瞎,世界黑了天就塌了;腿一鋸,走不了路過不下去了;耳一聾,聽不見聲茫然無措了。然而數以萬計的殘障人士會告訴你,他們的人生遠比許多身體健全的人要有意義的多。

前幾天我看一辯論節目的海選,卻上來一盲人,他提出的觀點和所講述的故事,無比真實也無比讓人深思。我們對於盲人還停留在阿炳的黑墨鏡,還停留在按摩師這樣的職業上,然而這個人他告訴我們,盲人可以創業,可以做雜誌,可以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他和十幾億人沒有任何區別,就算你覺得有所不同,大概只是生活方式更加奇特罷了,無非一種人生體驗罷了。

而他所講到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銀行和盲人之間矛盾的中心:【一個社會的經濟層面上首先就帶有一種莫名的歧視,歧視一個人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所導致的"別樣人生",他們沒有選擇說提供一種幫助,反而更願意用程序,規定這把刀插入一些人的心裡,如此之下殘障人難以在社會生活,最後導致的不是世界沒有殘障,而是人人心裡都是"殘障"!】

【我們所知或不知的無數"物理環境障礙"】

來講到"物理環境障礙"的時候,我不是盲人但我也依舊有感受,我們路旁有盲道但從見過盲人走,因為自行車早已"安營紮寨",我們醫院有無障礙通道,但時不時會被車輛所佔用,更不用說盲文,語音播報的幫助等等。

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有視力障礙的高達1200多萬。然而不論是哪種殘障,社會給予的"物理幫助"真的很少,也很渺小甚至於華而不實。不只是我國有殘障人世界各地都有,但恰恰是有了對比才會更加的傷人。

有坡度的公交車算什麼,不就是方便坐輪椅的人更安全的下車嗎?有聲音的紅綠燈算什麼,不過是讓盲人更放心的過馬路嗎?有殘障人專屬的遊玩設施又算什麼,就是讓他們也能擁有更快樂的時光嗎?超市"輪椅手推車"算什麼,不過是購物更加便利嗎?

這一切的一切對於有這樣條件的社會來說,都不算什麼,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不僅是殘障人更是一個願意幫助他們的普通人。而我們能說出口的建設不過只有一條始終被佔用的盲道罷了,這樣的"物理障礙"是社會不夠完善,但你的心裡的"刻板,傳統的認知",才是導致殘障人愈發想要"證明一類人"的原因。

【我們所有意無意的刻板認知】

始終不變的,和個老學究一樣只堅持自己曾經聽到的,不知什麼旮旯認定的東西,我們暫且稱為刻板。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對盲人只知道他們一般能做的就是按摩師,收入不高但足以糊口。那你知道另一些地方的盲人在做什麼嗎?

他們或許在一定時間裡得到了一些意外,但不同的是他們的學業和生活還是可以繼續,學校可以為盲人準備盲文的書籍,畢業了以後老闆不會去探究你的身體是否殘障,而是相信你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於是在這裡他們就是一群偶爾會被照顧的"普通人",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可以選擇做律師,精算師,做畫家(莫奈曾經也經歷過視覺障礙期),做工程師,我們所認知的遠遠比不上他們已經感受到的,於是更多的人還停留在同情或是漠然,而不是關懷和作為。

銀行不論有著什麼理由,程序,因為認定盲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而拒絕,這是歧視很顯然毫無疑問。而有意思的是,對於這種盲人申請的項目他們的網店可以選擇變通,意思就是說,該銀行網店的負責人本可以通過,但心裡依舊存著些"刻板認知",就導致了這場起訴的源頭。

很多人也會想,這到底值不值得?那我肯定要問: 一個得了癌症晚期的人,救治他值不值得?【生命是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同樣社會對於一部分人的關注,始終需要更多的人有所關注才會得到改善。】關注以後你才會知道,不是中國的殘障人不愛出門,而是他們:

害怕被指點,

害怕被譏諷,

害怕危險的馬路,

害怕無法前進的盲道,

害怕高不可攀的"專屬通道",

害怕連輪椅都無法推進的"無障礙廁所"。

盲人辦信用卡被拒起訴銀行,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討說法該不該


傷殘或看不見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個人的特點或者條件,真正讓我們的生活遇到很多問題的是,我們這個社會裡還充滿著太多太多物理環境的障礙,以及我們腦海里的這種傳統刻板的負面認知。

——蔡聰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尊老愛幼,文明禮讓",但我們不一定知道要平等對待"殘障人士"。不是我們的認知不夠,其實是社會的整個印象還停留在: 眼睛一瞎,世界黑了天就塌了;腿一鋸,走不了路過不下去了;耳一聾,聽不見聲茫然無措了。然而數以萬計的殘障人士會告訴你,他們的人生遠比許多身體健全的人要有意義的多。

前幾天我看一辯論節目的海選,卻上來一盲人,他提出的觀點和所講述的故事,無比真實也無比讓人深思。我們對於盲人還停留在阿炳的黑墨鏡,還停留在按摩師這樣的職業上,然而這個人他告訴我們,盲人可以創業,可以做雜誌,可以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他和十幾億人沒有任何區別,就算你覺得有所不同,大概只是生活方式更加奇特罷了,無非一種人生體驗罷了。

而他所講到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銀行和盲人之間矛盾的中心:【一個社會的經濟層面上首先就帶有一種莫名的歧視,歧視一個人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所導致的"別樣人生",他們沒有選擇說提供一種幫助,反而更願意用程序,規定這把刀插入一些人的心裡,如此之下殘障人難以在社會生活,最後導致的不是世界沒有殘障,而是人人心裡都是"殘障"!】

【我們所知或不知的無數"物理環境障礙"】

來講到"物理環境障礙"的時候,我不是盲人但我也依舊有感受,我們路旁有盲道但從見過盲人走,因為自行車早已"安營紮寨",我們醫院有無障礙通道,但時不時會被車輛所佔用,更不用說盲文,語音播報的幫助等等。

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有視力障礙的高達1200多萬。然而不論是哪種殘障,社會給予的"物理幫助"真的很少,也很渺小甚至於華而不實。不只是我國有殘障人世界各地都有,但恰恰是有了對比才會更加的傷人。

有坡度的公交車算什麼,不就是方便坐輪椅的人更安全的下車嗎?有聲音的紅綠燈算什麼,不過是讓盲人更放心的過馬路嗎?有殘障人專屬的遊玩設施又算什麼,就是讓他們也能擁有更快樂的時光嗎?超市"輪椅手推車"算什麼,不過是購物更加便利嗎?

這一切的一切對於有這樣條件的社會來說,都不算什麼,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不僅是殘障人更是一個願意幫助他們的普通人。而我們能說出口的建設不過只有一條始終被佔用的盲道罷了,這樣的"物理障礙"是社會不夠完善,但你的心裡的"刻板,傳統的認知",才是導致殘障人愈發想要"證明一類人"的原因。

【我們所有意無意的刻板認知】

始終不變的,和個老學究一樣只堅持自己曾經聽到的,不知什麼旮旯認定的東西,我們暫且稱為刻板。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對盲人只知道他們一般能做的就是按摩師,收入不高但足以糊口。那你知道另一些地方的盲人在做什麼嗎?

他們或許在一定時間裡得到了一些意外,但不同的是他們的學業和生活還是可以繼續,學校可以為盲人準備盲文的書籍,畢業了以後老闆不會去探究你的身體是否殘障,而是相信你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於是在這裡他們就是一群偶爾會被照顧的"普通人",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可以選擇做律師,精算師,做畫家(莫奈曾經也經歷過視覺障礙期),做工程師,我們所認知的遠遠比不上他們已經感受到的,於是更多的人還停留在同情或是漠然,而不是關懷和作為。

銀行不論有著什麼理由,程序,因為認定盲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而拒絕,這是歧視很顯然毫無疑問。而有意思的是,對於這種盲人申請的項目他們的網店可以選擇變通,意思就是說,該銀行網店的負責人本可以通過,但心裡依舊存著些"刻板認知",就導致了這場起訴的源頭。

很多人也會想,這到底值不值得?那我肯定要問: 一個得了癌症晚期的人,救治他值不值得?【生命是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同樣社會對於一部分人的關注,始終需要更多的人有所關注才會得到改善。】關注以後你才會知道,不是中國的殘障人不愛出門,而是他們:

害怕被指點,

害怕被譏諷,

害怕危險的馬路,

害怕無法前進的盲道,

害怕高不可攀的"專屬通道",

害怕連輪椅都無法推進的"無障礙廁所"。

盲人辦信用卡被拒起訴銀行,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討說法該不該


在papi醬的微博上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愛所有人,信任一些人,不傷害任何人。)

當然這句話並不是papi醬自己寫的,原句來源於莎士比亞。而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深,因為現在的這個社會當中很多人的心裡是懷抱惡意的。

有些人可能看著愛情片會流淚,但是自己卻無情至極。

有些人可能看著電視上那些在路邊發生事故卻不救的路人會指責他們的毫不作為,但是自己卻冷漠無比。

那麼被傷害的人就不可以找到補償和回報嗎?就像這個事件一樣!

這位主人公真的因為看不見就會產生「無法閱讀」的風險嗎?那麼以前一次次的卡又是怎麼能辦下來的呢?更何況辦卡本身的途徑就不止一個,而銀行更應該做好自身,積極主動的幫客戶尋找途徑,而不是冷漠以對,甚至於以一個非常幼稚的理由阻擋顧客的合理要求。

這個官司打出來的效果並非是單單的要求賠償主人公單個人,而是給了廣大的銀行一個警醒:我們盲人雖然有身體上的缺陷,可是不管是心裡上還是權益上我們都需要和正常人一樣!我們同樣也有自己的能力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

其實從後面的很多方向來看,這件事情並不是很難辦,不管是家屬參與幫忙,還是隨行者幫忙,都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銀行的「惡意」就是規避風險,甚至於在看法上對盲人產生了歧差!

而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永傑似乎給出了一語道破的答案「法律規定不可是借口,經濟效益才是銀行『墨守成規』的真正緣由。」

經濟效益我可以理解,畢竟一個企業沒有這個是無法存活的,但是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對於殘疾人這個群體而言,更應該多一些善意,少一些惡意,多一些公平,少一些歧視!


信用卡在中國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務,幾乎現在全國人都有信用卡,大家使用信用卡的頻率也比較高。不過信用卡作為一種便捷消費的金融工具,服務來說並不是很完善,有些欠缺的地方一直沒有改變,這點對於銀行來說早就應該進行改革了,可是一直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沒有做出任何的處理。


近期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出現,一個年紀輕輕的盲人,想要辦信用卡,卻因為無法閱讀風險提示而被拒,所以這位盲人朋友開始起訴銀行,要求銀行賠償精神損失和書面進行道歉,這件事情我覺得盲人朋友做的很對,因為本身來說是銀行的信用卡部門的服務不完善引起的這件事情,責任不在盲人身上。


大家知道信用卡只要具備資格就可以辦理,並沒有什麼限制的要求,而當一個盲人去辦理的時候,銀行卻拒絕這個盲人朋友,那麼從道理上來說就是不對的一件事情。銀行沒有盲人能夠很實用的辦理工具,這就是銀行的服務問題,拖延辦理和拒絕辦理都是錯誤的行為,銀行應該進行道歉。


還有一點銀行辦理信用卡,本身來說早就應該拿出一些專門的辦法,來適應各類殘疾人,因為他們也是我們中國一份子,可是銀行竟然拿無法閱讀風險提示來拒絕,那麼就是一個很傷害人的行為。這對一個眼睛看不到世界的盲人來說,真的很有傷害,所以盲人朋友邀請的精神賠償我覺得是合理的事情。


現在這位盲人把銀行已經告上法院,我覺得這件事情做的很對,因為銀行是服務老百姓的一個機構,如果銀行對於殘疾人不能服務的話,應該耐心的解釋,或者尋求其他的辦法解決,而不應該那看不見風險提示來頹唐,假如銀行工作人員的家人也看不見的話,他們會這樣對待嗎?所以盲人朋友的舉動應該得到大家的支持!


推薦閱讀:

撞了豪車,到底應該怎麼賠?
持中國護照+美國駕照能在日本租車自駕嗎?
有哪些專利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與哈薩克刑法中死刑條款有關的一些知識
熊孩子砸死人,該不該報復熊孩子?

TAG:信用卡 | 銀行 | 法律 | 招商銀行信用卡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