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將是朝鮮半島軍事危急的最大贏家?
朝鮮半島緊張的軍事局勢,一波三折引發東北亞地緣風險陡然升級,國際社會甚至擔心朝核危機博弈正在迎來兵戎相見的臨界點。在火藥味漸濃的情況下,日本似乎嗅到了良機,竊喜之情難以自抑,不僅日本媒體大肆炒作戰爭氣氛,日本政府也拋出應對預案、難民對策等,大有踐行「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之意,也是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復活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來作為半島局勢攸關方之一,日本關注局勢發展也算正常。但從政府到輿論界如此大行渲染之能事,其戰略目的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首先利用半島危機捕捉日本急需的「良機」。朝核問題對韓國以及整個東北亞區域穩定都是實實在在的危機,但日本政府一直以來更多是用半島局勢來證明本國周邊「有事」,將其作為增加國防預算和提升軍力的口實,從而使日本國內軍國主義份子有了可乘之機。
早在上世紀的1997年日本政府修改新防衛指針時出台《周邊事態法》,最大口實就是劍指朝核。2015年制定新安保法,雖然增添了中國的海洋進出,但朝核威脅依然沒有脫離靶心。這次日媒和政府聯手演繹朝美開戰的諸多後果,並沙盤推演一般盤點日本的萬全應對之策,使明眼人透過危機四伏的聒噪表象,看到了日本捕捉到「良機」後,加速推動修憲、進一步解禁集體自衛權、自衛隊走向海外等的竊笑。這種軍國主義意圖,意在將日本軍事力量從放棄防禦,轉為進攻。
其次,日本利用半島一旦爆發戰事後遭到的重創,實現「戰爭內需」下的經濟復甦。眾所周知,1950年6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給戰後日本經濟復甦帶去第一桶金,來自美國及所謂聯合國軍的軍需訂貨,催生了戰後日本第一波「戰爭內需」的景氣。而現在日本經濟陷入疲憊窘境,「安倍經濟學」的功力折損大半卻依然未見經濟徹底復甦。日本政府心裡正在扒拉的算盤很可能是:半島最好儘快開打,這樣就能產生新一輪軍需訂單,進而刺激日本經濟來一次像樣的置於死地而後生。這也是日本經濟復活千載難逢的機會。
最後再說,日本利用半島博弈「一石三鳥」。近年來在半島問題博弈中,日本屢屢搶得先機,這邊挾美國之威取得日韓圍繞慰安婦問題的歷史性和解,日韓締結《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等重要成果,那邊不僅部分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憲法也已駛向高速路。這次半島局勢一旦升格為戰爭並按照美日韓的多次軍演設想發展,日本無疑有望實現藉助「山姆大叔」之手消除朝核這個威脅,打壓韓國這個競爭夥伴,遏制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可謂「一石三鳥」。日本利用戰爭拖各方下水,而自己獲利的小人之心昭然若揭。
其實大家誰都知道半島一旦爆發戰事風險會有多大,但從媒體的鼓噪和政府傳遞出來的潛台詞,日本很可能已被自己的「如意算盤」沖昏了頭腦。在半島局勢日益危急的當下,日本如果真為自身利益著想,就應與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努力相向而行,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朝核問題上,日本更應扮演以下角色:一是區域穩定的推動者。19世紀至今的東亞歷史證明,日本在地緣博弈中所起的作用多是負能量、破壞性的,既殃及別人,也給本國發展帶來巨大災難。希望日本汲取教訓,多做區域穩定的推動工作,而如何應對朝核問題就是一塊試金石,也是亞洲各國給日本的一個展現正義的機會。
二是日本應當做衝突各方的協調者。區域合作與外交中,存在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的。但是做衝突的助燃者還是滅火者,則是衡量區域大國抑或重要國家的一個起碼標準。日本具有協調雙邊乃至多邊衝突的經濟、軍事和外交實力,但需要用對地方,充當協調者是日本今後應努力扮演的角色。三是持久和平的示範者。半島危機的最大威脅在於核開發和核破壞,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理應知道核災難的可怕。日本民眾也應該有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渴望。希望日本政府能反省戰爭和核破壞的惡果,成為持久和平的示範者、踐行者,而不是做在背後煽風點火,發戰爭財的卑劣國家。
推薦閱讀:
※朝鮮挫敗美韓刺殺金正恩行動,朝鮮保衛省如何回應此事件?
※郎有情 妾有意 爸爸不同意
※一個半島的戲霸之路
※韓國三一抗日愛國運動紀念儀式 文在寅講話中譯稿
※美國「密歇根」號巡航導彈核潛艇攜帶154枚戰斧導彈抵達朝鮮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