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一、微商時代,品牌需要「三個位」


首先是定位。定位主要思考的是消費者心智空間中,哪些資產和辭彙你可以去佔住。同時要品類思考,然後進行品牌表達(消費者在同樣的品類中只記得 7

個品牌)。在定位階段當中,你要思考你是品牌的進化還是分化。

什麼叫進化?比如我要進入微商行業(在微商這個品類中是絕對的紅海,據說一個廣州工廠,一天會誕生 3 個微商品牌)。如果我要變成在這個行業老大的話,我就得做這幾個關鍵字的行為,就是升級+改良,我就不斷在這個部分做得最好,比如說像珀萊雅的「健康微商」、丹姿的「輕投微商」、思埠的「平台微商」、榮樂的「蜜蛋創客」等,這都屬於在微商品類中進行改良,力求在原有的模式中進行優化,從而更好迎合市場、區隔對手、凸顯自己,而升級的部分則在於基於原有模式的更新,比如像泰荷品牌則加入 O2O 模式,建立屬於自己的連鎖 SPA 館(專為粉絲進行區域化的服務)、詩薇特則加入了全國線上線下公開課分享模式(把代理進行明星化的塑造)、S&R 品牌則基於創始人張詩雨的時尚基因,在護膚服務上加了「明星微商的穿衣顧問」的理念,在場景化營銷升級自己的市場。

還有一種叫分化,分化的部分就是在消費者心目當中找到分化的路徑,所有市場都是不斷地被分化。不管是有調和油,有瓶裝油,有玉米油,有橄欖油,芝麻油,魯花只打他的花生油,比如顛覆式研習社上(互聯網第一學習社群)的「洪興十三妹」就是基於顛覆式研習社的知識體系裡面,定位成「研習社的首席知識運營官」,通過第一時間「直播+復盤」研習社的所有學習內容的方式,構建起另外一個自組織來輔助母社群的發展,對於研習社來講它是個子集,但對於一些傳統企業來講,這也許是個了解互聯網的入口,也許還能變成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行為指南。這就是在分化當中切出來的市場。你分化出來的時候,你已經在這個品類或者小品類當中來成為領導品牌。

Think1:你的品牌=?的問題

其次就是對位。由於國內大部分的廠商都是用產品來決定市場的,因此我會經常聽到我這個產品有多牛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然後讓她們的渠道商去銷售!工廠是工業思維的代表,它更多強調的是功能而非市場,因此一個工廠一天 3 個微商品牌,它們的存活率也不會超過 5%,其核心是因為沒有基於「用戶思維」來導向,在對位模塊中,你需要用有三個關鍵感,共感、共振和共鳴。

所謂共感,就是你端著我就無感,比如說很多品牌會說自己是某某專家和領導品牌,但這個東西在 8090 後的心智裡面是無感的(你是誰的專家跟我們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觀點才是最牛逼的,你們需要幫我做個驗證而已(比如蘋果每次新品發布,儘管產品一般,還是有很多 8090 後年輕人跟風購買,是因為蘋果=同齡時代的優質生活),這個感的部分主要是來自於畫面,能夠進行場景化的可炫性(比如說身邊朋友說,喲~換蘋果新手機了,真是有錢任性。)他們更多的是需要社交領域的受到別人的尊重與羨慕,追求的莫過於三個字「真牛逼」!

所謂共振,往往來自情緒(正能量或負能量),這個也是製造傳播的核心層次,比如來自音樂。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很多營銷方式就是先從一首歌出來,因為容易與用戶產生共振,還有「天津大爆炸」為何這麼多人會自發的傳播,因為它勾起了強者對弱者的憐憫之情。大家都看過有段時間朋友圈瘋傳《我的微商女友》,那時候我還專門做個調查,問你認識楊晶晶(女主角)嗎?他們大部分都說不認識,但不認識為什麼要轉發,因為微商在從中「受到鼓舞+滿足幻想+獲得力量」。


所謂共鳴,就是語言,你哪個價值觀我們認同,我們在內心形成一次Yes,Yes,Yes,比如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看不清、看不起、看不懂,最後來不及」。

Think2:你的品牌讓誰產生「共感+共振+共鳴」?


第三部分再來看卡位。

什麼叫卡位?你出一個什麼樣的單品或者是超級單品,能夠最好地切入市場?這個時候在來談你的產品優勢,比如說雕爺(孟醒)發現精油市場裡面沒有寡頭,從而用「阿芙=精油」通過品牌來卡住品類,其實精油對於大部分中高端的女性來講,它是一個必需品(輕奢品)所以在微商領域,做了 20 多年精油的嘉媚樂就會用微商來強化它的品牌,精準的鎖定追求優質生活的女性,這時候品牌轉換比較容易形成。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市場不會因為我們出了一個單品就擴大,一定是切掉了誰的市場,把誰的市場轉換了,所以必須要通過媒體來強化你的品牌優勢,這是你在產品當中的卡位。


Think3:你的品牌卡住了誰的市場?

二、品牌營銷三位一體之間的商業邏輯


剛才講了定位、對位、卡位是中間正三角,在定位之間和對位之間再來想想品牌。如果你沒有去好好思考定位和對位的話,不過是命名的商標,很難在消費者心裡紮根。


舉例來說,如果我要去打造一個明星微商女神的個人品牌,我會基於她經營品牌產品的特性與代理(用戶)的屬性進行塑造!比如說靜靜是做跨境微商產品(俗稱海淘),購買這種產品的用戶大部分都是 28 歲以上的女性,她們更多嚮往「精緻女人的生活」,所以要勾勒她的個人品牌時候,要不斷往精緻生活的層麵塑造,比如自由、獨立、不將就,洒脫、不哇眾取寵,因此消費行動裡面強化的就是「你需要靜靜的陪自己過好每一天」,靜靜就是生活!靜靜的個人品牌就開始慢慢形成了!

很多微商品牌負責人跟我探討產品推廣的時候都會在講一個命題:我感覺我的產品已經很牛逼,唯獨缺的就是營銷。這是一個「酒香也怕箱子深」的時代。在三位一體的策略模型中,產品的營銷是建立在定位與卡位之間,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微商代理,他們的思維邏輯都是從「認知-認同-認購」而產生最終的決策。所以產品營銷邏輯的 5 個關鍵點:信任狀、視覺錘、語言釘子、招牌菜、滾雪球。

信任狀:產品對於消費者的核心吸引力要素。也就是憑什麼相信你的問題?比如我給很多微商新品營銷策劃的時候,第一步不是找什麼微商團隊,而是要把這個新品牌在百度上、微博上、微信公眾號、全網的媒體上先把品牌內容給做好,然後再思考如何製造話題,比如說請某個明星代言,獲得哪些榮譽、過去的成功故事,通過讓消費者看到事實真相和品牌的身份從而建立信任狀。

視覺錘&語言釘子:無論是互聯網時代還是微商時代,品牌推廣要遵循 520 法則(如果消費者不能在 5 秒鐘被你吸引,意味著他將會在 20 秒鐘內離開),因此你要給消費者製造視覺衝擊與文字記憶點。語言釘子共有對、好、高、妙四個層次。


生涯諮詢師、領英專欄作者、拆書家、豆瓣書評人、心理諮詢師,微信公眾號zanxin1980。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過去有句話叫做:

  •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很多人理解為「成功者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偉大和完美」,因此只要你想,你就會成為「英雄」。但我怎麼感覺這句話後面有著濃濃的屌絲味道呢!還是周華健的歌唱得好: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每位成功者都需要運氣、機會以及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夢想。尤其是在這個充滿機遇的當下,個人努力和技巧才是更加重要。而除了努力和技能外,善於經營和打造自有品牌,營銷你自己也非常的主要。一談到自品牌這三個字,我腦海里浮現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躬耕南陽,高歌梁甫吟,引來茅廬三顧的情節。或許這種自品牌傳播的方法和技巧已經少許過時了,那麼,我們可以從美國丹·斯柯伯爾的新作《自品牌》了解到一些新鮮的東西。

85後的生存發展之道

本書面向的對象,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85後」,簡單的說,這本書是寫給初入職場5~10年內的職場人看的,對於作者所處的西方社會來說,「85後」意味著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意味著他們的大學(或更早)時代,已經被推特、facebook所深度植入,喜歡拍攝視頻到youtube,他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因此,在職場發展期待上,也與之前的人們不盡相同,更加期待晉陞和自我展現。對我們來說,可能還要晚一些,雖然我們沒有太多人用過推特或者facebook,但是現在初入職場的一代人手中,誰沒有用過微信、美拍的?正如iphone手機在升級ios到7.0以後所有圖標變的扁平化一樣,我們的組織體系也在順應市場變得扁平化,即便是黨政機關這樣的「傳統機構」,也在或多或少的往扁平化方向進行改變。這種情況下,打造自品牌,是年輕人,或者心態依然年輕的人們所需要關注的事情。作者在本書的一開始總結出來幾條85後對職場產生重要影響的若干方面:

工作遊戲化,而非負擔

工作協同化,同事即朋友

自我營銷大於產品營銷

提拔的原因在於能力而非資歷

而對於85後們來說,想要對職場真正產生影響,作者也總結了很多要求和指引,比如

  • 崗位說明書的職責表述只是起步。——不要以為只會撞鐘的和尚就能成為好和尚!你的主動去尋找新的項目、培訓和拓展機會,才能有可能抓住更多職場上的機遇。

  • 所有的工作崗位都是「臨時工」。——百年老店也會轟然崩塌,必須保持危機意識。你以為考上公務員就是進了保險箱?被平庸安逸工作所束縛住的人其實只會生鏽。

  • 你需要很多暫時用不上的技能。——很多人知道大學時代學到的很多東西已經過時,但他們不知道這並非僅僅是結論,而是你需要立即學習,不斷拓展的「發令槍」。

  • 個人聲譽是自己最為的重要資產。——自品牌時代,出身哪所學校,就業於哪個公司已經變得不甚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你有多少粉絲,大家對你的看法如何。

  • 戴面具越來越難,生活透明化。——大數據、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等,可以把一個人「扒」的一覽無餘,想要帶上一副面具去當人一面背人一面,或者充當南郭先生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 新媒體並非僅僅代表新娛樂。——社交網路的更新讓你更加容易聯繫和你志同道合的人,網路教育也可以讓自己更加深入的學習感興趣的知識,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 創業精神適合每個職場人。——說起創業,或許很多人會想起辛苦擺攤買早點,或者在咖啡館裡苦口婆心的遊說天使投資人注入資本,但當下時代,創業精神適合每個敢於為自己負責的人。即便是黨政機關的公務員,新條例的用人導向也是「敢於擔當」……

  • 關注成果,而不是投入的時間。——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必須以結果為導向。千萬不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現自己的價值,在於工作產出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自己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

這些要求和觀念都是當下職場或創業時所必須的東西,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面,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不僅要熟練運用這些法則,也需要了解自己取得成功需要哪些能力,掌握運用哪些技能可以讓自己不斷前進。同時學會藝術的運用這些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讓自己更加受到關注,增強自身影響力。

軟硬技能,缺一不行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在優酷上看到過一篇美國教育的短片《Do you know》,介紹說:

2010年最急需的十種職業在2004年根本都不存在。 我們現在要教導學生準備的是:勝任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還不存在的科技以解決我們還未曾想到的難題。

這怎麼可能!然而,現在我卻知道這是必須的。我們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其實人和職業的關係,就像手機和APP的關係相類似,我們剛剛購買的手機時,這款能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app還沒有被開發出來,不過只要我們的手機系統支持,硬體夠快,那麼我們去AppStore下載並安裝上它就好了!同樣,我們即便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聽說過這個職業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接受能力強,學習力高,我們去適應它好了!這裡的接受能力強,學習力高,就是說的我們具備相應的軟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幫助你符合工作職位描述範圍的實用性和技術性的能力。

很多硬技能都有某些證書作為量化標準,比如醫生的執業醫師考試、比如法官、律師的司法資格考試,比如心理諮詢師的諮詢師資格考試,或者再比如計算機領域的各種認證等等。不過請注意

證書只是准入資格不是終結!

考取這些硬技能的證書,只能證明自己具備的從事該行業的基本資格條件,並不是意味著自己真的完全「過硬」。我們需要持續學習和精深訓練,讓自己的能力與時偕行。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部分商業領域所應該具備的「硬技能」有:

項目管理

金融管理

預算管理

合同管理

銷售管理

工程(軟體)設計

辦公軟體

精通外語

網頁設計

商務寫作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不管你是個體經營還是世界五百強,不管你在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還是在政府法院這樣的公務員崗位,掌握並不斷精深自己的硬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相信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作者在這本書中並非簡單的重複強調道理,而是教你如何認清楚自己在職場中需要的硬技能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醫生、律師、程序猿(媛)這樣的職業來說,可能什麼是自己的硬技能顯而易見,但對於其他很多領域的職場人士來說,可能並不容易找到,至少,不容易找全。作者按照

找到自己的硬技能是什麼

找到組織內或組織外提高技能的渠道

迅速提高自己的硬技能

規劃並成為(該領域)主題專家

這樣的框架幫助人們梳理和指明方向,這是打造自己品牌優勢的第一步。

而軟技能,其實也被很多人稱之為「情商」的東西,在崇尚協作和溝通的現代社會也極為重要,這是一種非技術性技能,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工作態度、時間管理能力、閱讀能力、創意能力、信息表達能力、抗壓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可以讓自己在人生和事業發展中如虎添翼。

作者分析硬技能和軟技能,指出兩者如同單機電腦和聯機電腦的區別,你可以單機工作,但聯機網路才能讓你和世界同步。前者是基礎,後者也同樣是必備條件,因此我們才說:

軟硬技能,缺一不行。

組織內的借雞生蛋

很多人對在組織體系內「借雞生蛋」的行為深惡痛絕,認為這是非常沒有職業道德的事情。這麼做的人,個個都是「腦後有反骨」,浪費組織資源,去成就自己事業,這比「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加惡劣。然後隨著時代發展,這種在組織內部進行創業的行為有了一個新的名詞——「內部創業」,一些偉大的企業,都在鼓勵和支持這種行為,並期待從中獲益。比如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廠」,谷歌的內部項目團隊,即便在我們中國,一些發展迅速的大公司大企業,比如華為、小米或者騰訊也有各種各樣的內部創業團隊。這種機制可以讓員工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活力。從價值觀角度上來看,如果員工和企業價值觀相接近或一致,同時員工因為企業工作流程、資歷、崗位等原因,發現機會無法把握,那麼,給他一個企業內的創業機會去發揮活力,創造價值,要比讓他鬱鬱寡歡最終離開要強的多。

而創業者的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需要自己承擔責任,不過,在組織內借雞生蛋,無論如何,要比獨自創業風險要小一些。所以,組織內的借雞生蛋,其實側重於演習而不是實戰。而內部創業是未來的趨勢,只有敢於冒險的員工才有機會。而如何在組織內打造影響力,建立人脈,並且順利進行組織內創業,這是本書的重點,值得認真細讀。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管是微信群、朋友圈還是知乎簡書,或者乾脆組織內部bbs,都是一個個的放大鏡一般,將個人價值、魅力和影響力發揮到極致,藉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地位,打造自己的品牌,成就自己的事業。



自媒體時代已到來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的興起,昭示著個人品牌時代的到來。耳熟能詳的自媒體賬號都深深打動你我——價值13.2億的羅輯思維,各淘寶中小賣家擁躉的鬼腳七,以拍手機測評視頻而出名的王自如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恨不能是其中一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快速建立起自己一片疆土,不說成為萬人擁躉,只求快速實現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等……

那麼,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一、在職場積累個人口碑

鬼腳七能順利自成一家,開闢微信自媒體。與他過去的經驗息息相關。倘若沒有在淘寶負責搜索產品,倘若沒有分享淘寶搜索實用知識給賣家,擁有大量的賣家追隨者,恐怕也難以在短時間收穫大量的早期關注者,更別提會有2014年雙11當天出售7萬廣告位這一爆炸性新聞了。平台固然很重要,但自身的堅持與付出同樣很重要。假如鬼腳七當年只在淘寶混了1年就離開,而不是呆了9年——很容易想像他對淘寶搜索引擎技術的掌握程度。肚子里的墨水有多少,過過招便知。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沉澱並非一蹴而就的。所以鬼腳七在離職時很識趣了發了這一段告別信: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何在職場積累個人口碑呢? 你必須擁有以下3個最基本的特質。

01勤奮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聞雞起舞。這些成語,你我都耳熟能詳。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勤奮呢?進入職場後,對於崗位涉及到的知識、技能。你是否在了解清楚後,迅速的去找相關的視頻、音頻、書單、相關專業網站、關注行業領域裡面的大牛,快速充電補位?還是說,白天老大教你什麼,你就只是照著做,不加思索。下班以後不再充電,該玩遊戲玩遊戲,該追劇追劇?如此可以想像得到你的成長緩慢,薪資待遇平平,一年難得加薪。甚至時間久了,個人開始會滋生出種種不滿:公司待遇不好、工作乏味無趣……試想,如果你是第一種情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除了完成老大交的任務以外,懂得輕重緩急,願意付出自己業餘的時間來補充自己技能上面的缺點,並應用到實踐中去,取得業績的提升。能不得到老大重視,能不升職加薪嗎?

02細心

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爭取一次就做對。如果能做到這2點,工作效率方面是會顯著提升,而且也會給人留下好印象:XX,做事很細緻,交代給TA的事情,很少出錯,靠譜。這樣的事兒傳開後,是可以增加個人的信任度。在任何一個職場,信任很重要。但你如何讓上級,讓同事信任你呢——做事靠譜一點,細心一點。少出錯。細心是一項加分項。我個人深有體會。尤其是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經常會出現變更老大的情況。與每個老大的合作都是需要重新建立信任機制的。舉個例子,10月份剛換了個老大XX,在我初次提交方案給他時,他提了多個問題,我感覺到他的不放心。原因在於我給他的方案不是特別細緻。發現了這點以後,第2次提交其它方案時,我準備了2套PPT方案,並提前安排人進行測驗我認為可行的方案。然後向他彙報工作時,我告訴他A、B方案的優缺點,以及我的選擇,並附送可行方案的測試數據,一 一告知後,他覺得可行,順利通過審批。期間再沒有出現其它的質疑。

03正直且堅持獨立思考

做個正面的人,在工作環境中不抱怨。遇見困難能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童鞋,要注意了。要開始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代入思考。舉個栗子,假設你在工作中遇見了個難題,在發怵之前,把自己YY成老大。問題就變成,如果是老大遇見這個問題,他會怎麼做。

小結擁有這些特質的好處:在職場積累個人口碑的好處有這些:

(1)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2)當自己申請調崗時,這些特質會成為加分項。

(3)換工作時,背景調查留下好的印象分。

(4)積累個人專業知識,獲得更多的機會。比如鬼腳七在負責淘寶搜索引擎的同時,會分享淘寶搜索引擎相關的技巧給賣家,後面他自立門戶時,就擁有了第一批淘寶賣家種子用戶。

二、藉助平台實現個人品碑的曝光

01找到個人興趣點

你一定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畫畫、跑步、彈吉它、碼字、閱讀、咖啡拉花、甜品製作、SEO……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努力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

02在平台註冊個人賬號

A.利用社區建立個人品牌

你擅長SEO知識,並有極其豐富的實戰技巧。那麼你可以在相關專業論壇註冊賬號。比如,在搜外論壇註冊個人賬號,並定期解答網友問題。或者在知乎上註冊賬號,回答SEO領域方面的問題。甚至可以建立個人專欄,定期總結個人的知識見解。

B.加入相關行業群,分享你的經驗

當你分享的內容足夠乾貨,別人對你的印象也會逐步加深。這裡分享的內容,可以是你創作的,也可以是你看到的實用性內容。隨著群里的人對你逐漸了解,慢慢的,你也會有這些即時通訊工具中收穫屬於自己的粉絲。

C.利用自媒體賬號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自媒體的興起,昭示著個人品牌時代的到來。藉助雷布斯的風口論來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嗯,先別高興得太早,如果你沒有勤奮這一特質,再好的風口,即便你是只小雞也飛不起來。如果你已經具備這一特質,那麼就行動起來,開個人自媒體賬號。個人推薦微信公眾賬號,如果後期你寫得好的話,擁有大量粉絲,那麼可能獲得免費認證的邀請,那麼就有機會申請原創保護。然後再開通幾個自媒體,將首發在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再傳一遍到其它自媒體上面。然後再結合A一起推廣你的個人公眾賬號,那麼你將有機會收穫一些粉絲。

當然,也不一定非得是自媒體,我所關注的一些名博,堅持幾年在新浪博客寫博文,一樣紅火。不過,如果能利用社區+自媒體+博客,結合起來進行運作,速度會更快捷。

D.與網友互動

當你的知識夠專業時,就可能吸納一批屬於自己的粉絲。然後保持與他們互動。《我在博客賺了6000萬》這本書的作者,之所以可以擁有大量的粉絲,在於他能堅持對每個粉絲提出的問題進行回復。從不間斷。

E.堅持,堅持,再堅持

回答用戶的問題很簡單,但堅持天天回答用戶的問題不簡單。需要你能保持激情,有規律的去堅持回答問題、堅持發文章,那麼這樣將有助於你培養一批忠實的用戶。久之,你的粉絲會越來越多。



不得不承認很多文章是沒有具體方法論的,有很全方法論的文章更多的也是停留在了收藏列表中,真正找到方法論並吃透理解且實踐的人很少,這也是一個漏斗,一層一層篩下去,就形成了適合各個體系企業、各個層級崗位的員工。

運營一款產品是向別人介紹產品功能、推出活動、推銷付費內容、獲取別人的感知度;同樣運營自己是向別人介紹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和別人相互推介交流、獲取別人對自己的認知與評價。而運營自己其實就是打造個人品牌,關於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我們繼續聊一下方法論。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找到適合你的優勢定位

有效分析自我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優勢定位,同樣的優勢很多人都擁有,你是不是稍微比別人擅長一些,是不是資源多一些,最佳的優勢定位也是逐漸調整的,並不是一定要一擊即中,也不要過於偏頗才好。

關於定位的方法論說起來就是四步。找到優劣勢→發揮優勢、摒棄劣勢的原則樹立長期目標→對大目標進行拆分、明確實現它們需要的資源與能力→根據現狀去集合資源實現小目標,逐步調整靠近最適合自己的定位目標

定位自己並沒有很複雜,很多時候都是受你所做的事情的效果進行抽象化而形成的。你會插畫,某一幅插畫深受喜愛,之後你不斷嘗試這種風格的畫作,喜愛的用戶越來越多,逐漸插畫作家就是你的定位;你經常逛知乎寫回答,偶然的某一篇回答被點贊感謝上萬次,你又嘗試用同樣的風格寫回答,掌握了對應知乎用戶的喜好,慢慢某一領域的知乎大V就是你的定位。

如果你把你的情況講給任何一個人聽,去問別人你可以做什麼方向的定位?別人也只能給你建議方向,方向的正確與適合與否還需要你在打造個人品牌過程中的反饋去驗證。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展示自己去搶佔標籤

當我們介紹自己或者介紹別人的時候,都是以各種標籤來開始的,通常包括職業、年齡、業績成就等,好的標籤就很容易被人記住,並且這種認知的長尾效應非常強,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再去打破這種認知。

對於互聯網產品,我們知道微信是社交工具、支付寶是支付工具、愛奇藝是視頻播放工具,這些認知標籤是這些產品對應的團隊長時間運營所建立的,並且很難去改變的。

支付寶在感受到微信紅包的威脅後,一度想要做社交,結果反而讓用戶產生了反感和不信任感,今年下半年,支付寶放棄做社交,選擇強化支付、理財、信用等屬性,引入螞蟻財富以及外部的多家財富公司產品,並且將信用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打造有信用有便利生活的生態,至此,支付寶的支付圈地重新超越微信,穩住了支付基因。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認知也是通過對「內容『的感知來貼標籤的,這個「內容」包括性格、經歷、成就等多方面。想要打造個人標籤也就需要通過渠道展示自己,接下就聊一下關於如何通過渠道展示自己的方法論。

關於你想要影響誰?例如你定位自己是醫學科普達人,那麼你想要影響的人既可以是生病群體,也可以是健康群體;可以是年輕自主的群體,也可以是盲目迷信的老年群體。

關於如何找到受眾。接上述醫學科普達人的例子繼續聊,生病群體在醫院、醫藥APP,健康群體在微信、微博,年輕人更喜歡公眾號、微信群,老年人多在朋友圈;還有一些普適性的渠道,百度貼吧、知乎等都有特定領域的圈子。除了既有的渠道以外,一些大公司新推出的新渠道更值得關注,大公司本身自帶流量和品牌效應,率先進入它們做的新渠道擁有先天的優勢,想想看知乎、頭條號、公眾號、百家號的早期賬號如今的體量就明白了。

關於如何讓別人給自己貼上想要的標籤?接上述醫學科普達人的例子,首先自身在醫學領域有一定成就,這樣才能在醫療這個敏感領域有權威性,其次要主動去介紹自己在醫學方面的經歷、主動幫受眾解決醫學方面的疑問,最後是你要像他們推介你自己內容輸出的平台——專欄等。

關於不同渠道的差異性該如何劃分。接上述醫學科普達人的例子,這個定位是基於受眾對於醫學的盲目性,有個什麼病症就嚇壞自己、或者輕信網路謠言,因此基於此輸出的內容也是為解決上述兩個痛點。一對一的問診服務和在公眾平台輸出常識科普的內容就是既定的計劃。

關於接收反饋並強化正向反饋。接上述醫學科普達人的例子,在一對一問診過後,受眾是不是安心了許多,有沒有對你產生強信任感;輸出醫學常識的內容後,受眾有沒有點贊、轉發、留言交流等。只要有反饋都是好的,無論是正向與否都有助於我們修正及強化個人品牌。

持續展示,積累個人品牌

沒有哪一個品牌可以一蹴而就,都需要日復一日的持續展示。比如在公眾號領域「十點讀書」、「大忘路」等如果現在間斷性的斷更,或者說輸出的內容發生了強偏差,品牌認知感會下降,隨著這樣的狀態持續越久,品牌認知感下降速度就會越快。

想要持續輸出就需要持續的輸入,沒有誰的大腦是內容庫,都是不斷輸入後再不斷輸出的。邏輯思維的羅振宇作為解讀各類書籍的大V,他也需要持續閱讀、持續學習,並且擁有一套自己的精讀方法論。但同時他也會在餐飲、娛樂等領域缺乏沉澱,當選擇在某一領域持續深耕的時候,往往也是選擇放棄了其他領域的機會。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不單打獨鬥,學會向內外部借力

像騰訊等大公司可以像內部各個兄弟部門借力,對於個人品牌打造來說,無法向內部借力,但可以像外部借力。

借力的對象可以是領域內的名人、可以是熱門的話題、可以是明星產品。名人本身在領域裡有一定的個人品牌背書,有名人為你站台的話更能增強受眾對你的信任感;熱門話題和明星產品有著龐大的曝光度,借力於它們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的流量。

像名人借力是低頻的,但是向熱點借力是可以高頻並且持續的,每天都有熱點,我們應該如何去借力熱點呢?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可以利用工具去判斷一個話題的熱度,例如百度風雲榜和微博話題榜,從熱門話題中找到能夠作為支點翹起自己領域流量的話題去結合定位內容去做持續輸出。

熱點之所以為熱點大多都具有爭議性,當你發出自己的聲音時,無論你是否站隊正確都能找到一批價值觀共同體,你們對這一話題的看法是一致的。

當然也會有另一批人會抨擊你,這時候並不用去怕,你只需要牢牢掌握住價值觀認同者的心理,通過後續的內容輸出讓其轉變為你的追隨者,對你所闡述的內容有較強的信任感。這時候當你繼續借力的時候,你的勢能就變得大了,並且會越來越大,慢慢的堅持循環借力就能增強自己的品牌效應。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收集反饋從而升級個人品牌

持對數據反饋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各個領域的數據分析的本質是相同的。首先你要有數據,數據量的大小不一定決定最終的結果,只要數據是足夠真實、客觀,哪怕是少量的數據也能支持我們進行數據分析。

在數據分析的策略上,我們通常是根據數據表現作出假設,對現象進行合理假設。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實體經濟,都可以運用假設並論證的方法,根據假設去做策略優化,進而驗證假設

比如你寫公眾號,同樣質量同樣領域的內容你在中午12點發布和晚上9點發布的數據表現是不同的,並且中午12點的閱讀量明顯高於晚上,但是它們的點贊比、分享轉發比例都是近似的。因此我們可以假設「同樣的內容,我們在中午12點發布的數據表現效果更佳,中午發布文章更適合。」

提出假設以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你都可以刻意去控制內容的質量和發布時間,進而通過數據反饋去判斷假設的真實性,如果在接下來的30天中,你間隔在中午和晚上發布,最終的數據表現是中午發布的15篇文章數據表現均明顯高於晚間發布的15篇文章,其中周末有少量偏差。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假設成立。

當假設成立後,我們可以確定「中午發布的文章比晚上發布的數據表現要好,我們應該在中午12點左右發布文章。」

總結:

綜合運用打造個人品牌的這套方法論其實本質也適合去打造各個產品,人也是一款「產品」,打造個人品牌跟打造爆品類似,其中思維的本質是完全相同的,建立這套思維模式能夠幫助你在更多的領域攻城略地。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要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其實並不容易,從我關注的那麼多有自己個人品牌的大牛來看,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也許可以對你有幫助

1、專註某個領域分享自己擅長的經驗或乾貨

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自己關注的地方,比如攝影、美妝、遊戲、時間管理、理財等等,但每個人畢竟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在每一個關注點上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比如那些大牛,戰隼專註閱讀、習慣養成,小川叔專註職場,蕭秋水專註知識管理,所以一定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你最擅長的地方。

2、尋找合適的輸出渠道

如果你只是默默地做分享,沒人關注,那你的影響力依然是極小的。所以合適的輸出渠道很重要,渠道好才能帶來流量和關注度。比如目前比較好的輸出渠道有簡書、微博、公眾號。

3、堅持

一夜成名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一夜成名的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已經穩定產出了很久,比如papi,咪蒙,二是正好戳中了大眾心裡的某個點,而後者往往很快就銷聲匿跡,唯有前者能夠持續保持自己的個人品牌。事實上,前者其實也是前期堅持了不斷的輸出,才等來自己的機遇。

更現實的是,很多的大牛,基本上都是在某個領域持續輸出堅持了至少三年,所以,別總想著快速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4、持續學習

沒有輸入哪來的輸出,即使你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也要堅持持續學習,比如戰隼,比如秋葉,每年都是閱讀上百本書。所以堅持學習吧

所以要想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首先你要做到堅持。



推薦閱讀:

迅雷創始人程浩:互聯網下半場的三大關鍵詞
Final cut很難嗎?1招教你快速剪出優秀短視頻,超簡單!
互聯網簡訊-20180301
解密互聯網大佬飯局:菜名太有講究,座次也費心思
扒一扒自媒體平台及新秀UC訂閱號

TAG:互聯網 | 品牌 | 創業 | 互聯網行業 | 互聯網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