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導讀:運營分為用戶、內容、活動、品牌等方向,都是以產品為載體,目的都是拉動產品數據。在這個產品為王的時代,互聯網運營就等同於產品運營。

一個優秀的產品運營,不僅需要具備運營素質,還需要有產品思維。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為運營和產品屬於不同的人才類型,嘗試跨界就意味著挑戰原有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

從現在行業的發展趨勢看,運營越來越重要,也要求運營人員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所以「產品思維」就成為進階運營的必備素質。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具備產品思維的運營,可以從這7個方面努力。

1、洞察需求的能力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明顯的提升。所以,這個方案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問題,而且投入產出比也很低。

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做一個APP,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讓用戶用拍圖上傳的方式,替代傳統手動輸入,從根本上解決了符號輸入門檻高的問題。

當然,這不是決定做APP的唯一原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就不展開了。

2、邏輯思維能力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比如,DAU拆解為新增激活和留存。新增激活的來源可分為渠道合作、線上活動、線下地推等;而渠道又分為應用市場、合作換量等...

在這個拆解的過程中,邏輯思維強的人會描述的很清晰,好像「金字塔」就在心中;邏輯思維差的人,會出現發散的情況,在說到某一點的時候會延伸到其他話題上,偏離了主線,而且也會有遺漏。

另外,對方在列舉每個環節的要點時,實際上大體的運營思路就出來了,也對運營業務能力做了考察。

3、成本意識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需要我們做什麼?怎麼用這個資源?預估能達到什麼效果?

劉真看到我居然沒有她想像中那麼激動,自己也平靜下來:

我們策劃一個活動就行,讓用戶關注和參與,申請資源位推廣就OK啦。這個不難,我們之前做過很多次。

聽到這個回答,我意識到劉真並沒有考慮清楚,而且缺少成本意識。所以我打算幫她梳理一下思路:

策劃活動需要2個小時,預計UV50W/日;去做直播,算上來回時間至少需要4個小時,直播貼預計UV5W/日;banner位對外售價20W/日。

所以我們做這個活動的成本大概為20W元+近1天的人力,帶來的收益是55W的UV,以及對核心用戶的特權回饋。

但直播這種時效性內容並非我們所擅長,而且也不是稀缺資源。用戶已經習慣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獲取,所以之前嘗試的效果都一般,

我更看重的是給予核心用戶的特權,畢竟這部電影和這個演員非同尋常,能見面也是機會難得。雖然只有5張票,但活動的指向用戶是近1W人的核心用戶,即使沒拿到票的用戶也會認為以後還有機會。

所以,不做直播,重點做好活動策略,推廣資源都可以用,目標是UV翻倍。

在這個案例中,通過對成本和收益進行預估,得出了值和不值的兩部分。直播這件事雖然受眾人群廣,但不值;現場參與這件事雖然名額少,但效果可以放大,就值得做。

在熟練運用這種成本思維之後,就不需要做這麼細緻的分析,很快就可以做出決策。但無論如何,這一定是分析問題的重要一步。

4、場景化思維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這個案例的可取之處在於,細緻的分析了用戶使用場景,並做了對應的精細化服務。也就是說,從需求分析、策略制定、內容準備、數據監控,這些都是由運營發起並落地執行的,很好的運用了場景化思維,提升了用戶體驗。這也算是差異化服務了,從某種程度上說屬於核心競爭力。

這只是一個案例,是一個很細節的服務。每個APP都可以通過運營的手段,做到這種場景化服務。所以需要運營人員具備需求分析能力,列出用戶的幾個核心使用場景,且在其中分別能提供什麼服務,最後再常規化、產品化。

5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如何用產品思維做好運營

大標題是10次免費,掃到這幾個字眼的用戶應該會感興趣,畢竟看似是一個實在的優惠。但在了解具體規則時,卻被下面這一坨字繞暈了,因為閱讀體驗實在太差了。

這是個典型的「工程師文案」,足夠嚴謹和清晰,但很難懂。首先,文中同時出現中文、英文、阿拉伯數字、中文數字的混合;其次,帶有不易理解的辭彙,如「6程」;最後,有很多沒必要寫在規則里的內容,如到賬時間、活動結束時間,以及像「放肆周末時光」這種廢話。

我改了一下,會更易懂:

本周六日乘Uber累計3次,即得下周免費使用6次;乘Uber累計5次或更多,更可獲得下周免費適用10次的機會!

這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優化了這段話。如果一個事的信息量過於龐大,用戶理解的成本就很高,就會因此放棄。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把信息按照優先順序拆解,先告訴用戶最核心的內容,用戶感興趣並接受後,再閱讀更多詳細內容。

在這個案例中,最重要的是快速讓用戶明白怎麼才能拿到優惠,不需要有過於嚴謹的表達和完整的描述。

6、流量思維

以產品經理的視角看,產品里每個模塊的流量、每個tab的點擊率、每一步操作的折損,都是有具體數字的,至少知道是什麼量級。就相當於把整個產品看成一個大水池,不僅知道裡面一共有多少水,也知道每個小池子里有多少,還要知道從大池子流向小池子時會損失多少。

運營同學可能更多關注用戶、內容或活動本身,在這方面不夠敏感。但產品運營需要具備這個思維方式。因為在日常分析數據和做決策時,流量思維就是判斷的依據,用來做成本核算和效果預估,可以更好的把控最終結果。

7、服務大多數用戶的原則

產品經理的思維是,遇到問題先看影響面,也就是量級和佔比,以此來判斷優先順序。這個思維方式,就是服務大多數用戶的原則。

運營在工作中很容易忽視這點,尤其是用戶運營。因為用戶運營長期「混」在用戶群體中,每天接收各種建議、bug反饋和吐槽。時間一長,不免就忘掉自己的運營身份,只是站到張三或李四的視角去看問題。

一個具備產品思維的運營人員,應該以服務大多數用戶的原則,對於用戶的反饋,有能力去分辨需求覆蓋的群體有多大,是少數人群的需求,還是能代表大多數用戶。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對問題的判斷是清晰的,不會鑽進具體case中,影響判斷決策。



推薦閱讀:

推送通知設計的 7 個 tips
揭秘:8人團隊起家,上線500天PK掉快手和美拍,「抖音」以什麼脫穎而出?
如何抓住運營的核心,讓用戶持續付費?
運營研究的三個方法:過程法、要素法、分類法
產品長線運營提升數據的方法

TAG:商業 | 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運營 | 產品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