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票房超三億,觀眾說看哭了,馮導在刻意賣情懷嗎?
我個人認為沒有賣情懷。
經歷了徹檔,改檔。《芳華》還是成功和觀眾見了面。先是投資了1.3億,在海南搭建文工團大院實景就花費了3500萬元。影片中短短6分鐘的對越反擊戰就花費了700萬元。
花費了這麼多,並且拍攝過程中沒有任何假的東西和成份就看這一點。就足以看到馮導的真誠。
雖然只有短短的6分鐘戰爭戲,但是也需要演職人員不斷地排練和認真的走位才能實現。血肉橫飛的殘酷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場景演繹是對辛勤的工作人員最好的詮釋。
最開始馮導拍《芳華》影片開始招募的時候,就寫到不要整容臉,要素顏來面試。用的演員除了黃軒大部分都是新人。這樣一個沒有流量小生的一部作品,最開始也沒有絕對的把握這部影片能夠大火。但是《芳華》也飽含了馮導本身對於自己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深切思念,他把自己一切的想法努力奉獻給了這部影片中。
在影片的最後,蕭穗子的這段旁白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們倆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馮導最後結局沒有大團圓。沒有和解,沒有開心,沒有原諒。這樣一個令人感到不愉快的結局。
如果為了迎合市場,可以一個美好,幸福的來結局。但是馮導沒有那麼做,而是很把自己一些很深刻的想法搬上了大銀幕。在結局中有共鳴,有那個時代的縮影。有自己獨特的青春回憶。總之一切的一切,觀影的人都能夠找到和影片中屬於自己的那個共鳴點。
感人,走心的《芳華》。是馮導給大家最大的誠意。文藝片只要拍的稍微感人了,又或者引起共鳴的有很多就會誤解成為賣情懷。其實好的影片不就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嗎?能引發大家一些其他的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那代人的青春,青春易逝。在青春中,我們成長。我們經歷過歲月的洗禮。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自己的特質。變的是人和一些事情。不變的是作為普通人的悲劇。
把情懷大膽的表達出來是一種勇氣。
不論馮導是否在可以賣弄情懷,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馮導在有效的運用情懷這把有力的武器。
首先,《芳華》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即使拋開馮導的電影,嚴歌苓的這部作品本身就非常優秀,很多人讀完以後都給了很高的評價,豆瓣的評分也非常高,所以馮導才會看中並將其翻拍成電影。而這部作品的被人認可的因素之一濃濃的情懷,即使是現在的90後,00後讀起來也是非常的感同身後。
其次,情懷不需要賣弄,而是需要展現
刻意的去賣弄情懷會讓人一眼看出來,有些做作的感覺。而真正的情懷卻是一種自然的展現,讓觀眾、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被作者的寫作內容或演員的演繹技巧給吸引了,從而產生了帶入感。
所以馮導這次拍攝《芳華》,在整體設計、拍攝、製作過程中非常到位,將原作本身的情懷完整的展現了出來。
再次,觀眾看哭的不是電影,而是自己的回憶
一般來講,看電影都是年輕人群體居多,但這次《芳華》的受眾有很多是50後、60後等老一輩的人,他們曾經經歷過電影中的實際經歷,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所以電影看的不是故事,而是自己的青春。
總體來說,馮導的這部《芳華》拍的很成功,有內容、有情懷、有口碑,所以應該也會有很好的表現。
我覺得馮小剛並沒有在刻意賣情懷。
我就是那個看哭了的觀眾,昨天晚上去看了《芳華》,從頭哭到尾,眼睛到現在還是腫的。
誠然,馮小剛拍的《芳華》這部電影,講的是以前那個時期的文工團,對某些曾經屬於文工團的人,那就是一種情懷。但是,我並不是那個年代的文工團的人,於我而言,一點情懷都沒有,然而我還是從頭哭到尾。我之所以哭,是因為裡面關於主角的經歷深深地打動了我。
主角陳峰是個活雷鋒,別人吃餃子,他吃餃子皮,單位的豬跑了,他去幫忙找,炊事班的馬班長要娶媳婦沒沙發,他自己做了一套沙發給他當結婚禮物,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心愛的人,林丁丁,他放棄了進修的機會,放棄了大好前途。
大家也都說陳峰是個好人,開玩笑都在說他。但是當他跟林丁丁表白,抱了林丁丁,被人撞見了,從此他被別人他成了人人唾棄的人,最後被下放到伐木連。
我覺得有些人太可恨了,把別人的善良隨意踐踏,完全忽視了之前那個人做了多少好事,只要他做了一件不合適的事,就成為罪人,大家都可以對他進行審判。也就是說,他們的是非價值觀完全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這一點,讓我為陳峰感到十分地感慨。
這不是刻意賣情懷,這是關於人性的弱點。
這問題怎麼聽起來那麼像貶義的呢?是我理解有問題嗎?馮導的《芳華》絕對是在賣情懷,但沒什麼不好。馮導能用情懷引起大家的關注那是他的本事。只要影片倡導和反映的是積極、向上、拼搏的正能量,就該得到社會的關注與人們的擴散。
有影評人稱: 「《芳華》是一部具有人情味的』佛系青春』電影,電影中一群有志青年曆經時代變革對芳華的眷戀,和網路正值流行的』佛系青年』形成呼應。兩個時代不同的年輕人,在時代大勢前有一樣的熱血和無奈。」
作為一部風格偏文藝,明星效應相對小的電影,能在中老年觀眾群大受歡迎,還能在年輕群體中引發熱議。可見,馮導電影的視角與切入點十分獨特與精準,把老中青三代人都成長背影與心理需求都考慮到位了。
看過影片的觀眾對青春年華的生動側寫、對時代和人性的洞察入微都讚不絕口,上映三天,現象級氛圍已形成,專業影評人預測這股「芳華熱」有望走出超級長線。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成為這個周末口口相傳的「名句」,在如今這個浮躁、勢利的社會,情懷若能勾起人們的側忍之心,情懷若能引發人的深思,情懷若能讓社會改得更善良,情懷就應該繼續「賣」下去。感謝馮導給我們帶來如此精採的「芳華「,讓乾涸的心靈得到一次深層的滋潤。
-----------------------------------
嗨,我是安兔,閑來無事喜歡聊聊天、碼碼字的情感達人!
馮小剛的這部電影絕對不只是賣情懷,是真的有情懷。這段歷史本身知道的人就不多。再過幾年可能就沒多少人知道這段歷史了。這部電影的出現很好的彌補了這一段歷史的空白。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而言,本身對戰爭就沒有多麼深刻的體會。如果不能繼續讓這段歷史被掩埋,對我們的國家民族都是很大的損失。
現如今像馮小剛這樣有良知的導演確實不多了。現如今很多的導演往往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去碰這樣的敏感題材。要麼熱衷於拍攝商業片賺錢,要麼拍一些主旋律作品,這些作品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藝術價值。所以中國的導演確實很少有稱得上藝術大師的。甚至在商業化的大潮中,已經失去了對藝術的追求。馮導此舉也讓人看到了中國電影人的未來。
對於當初參加那場戰爭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的出現對他們尤其重要。這幾年即使是官方也很少提及這場戰爭。當初參加這場戰爭的老兵,很少有人會記得他們。儘管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英雄。祖國和人民不應該忘記他們。這部電影的出現對他們而言至少可以帶來些許的安慰。英雄不應該被遺忘。
對國家對民族還是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這場戰爭不應該被忘記。參加這場戰爭的英雄們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一旦被遺忘,那將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損失。所以馮導的這部電影,意義重大,如果非要說是賣弄情懷,那這個情懷值得去賣弄。
希望這部電影能讓人們記得這段歷史,記得參加這場戰爭的每一個英雄。我們為馮導的家國情懷點贊。
電影《芳華》於12月15日上映,馮導帶著觀眾朋友們重溫青春舊夢,不少觀眾表示影片內容確實讓人感動。
首先介紹影片《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馮導曾經是一名部隊文工團負責舞台美術的文藝兵。他曾表示,自己曾經是一名部隊文工團負責舞台美術的文藝兵,拍攝《芳華》也是對自己曾經那段生活的眷戀。這部電影跨時代感較強,影片除了懷舊,還有對於過去人與人間關係的懷念。本片演員在拍攝前期,也是經過了長達數月的訓練,除了對場景熟悉,更多的是去感觸過去人們之間的感情。
此片,並不是在賣情懷,而是將自己的情懷訴說出來。
我覺得這種影片就是馮小剛的類型,也談不上賣情懷,能看哭的人自然是自己有體會的,芳華還是一部不錯的片子的,它的出現就備受爭議,後來經過剪輯才能上映,整部片子講的都是過去的故事,我覺得它終究是一個時代,而不是情懷。
觀眾之所以能哭,肯定有電影突出的地方,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一段戰爭片段,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拍攝的相當不錯,頗有大片的既視感,主人公穿梭在槍林彈雨間,很多的年輕人為了祖國獻上生命,我們目前的安逸都是用前輩的獻血換來的,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的和平,只是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夠安逸,我相信很多人感動激動都是因為這個片段。
芳華刻畫的人物都很現實,也很殘忍,電影沒有可以表現青春的美好,反而是讓人們看到雷鋒精神下掩藏的罪惡,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我們同情劉峰的遭遇,可憐他的善良被當做理所當然,也同情小萍的無辜,感慨她被人嫌棄受人欺負的歲月,我們看到了很多的無奈,但是無論怎麼樣,時間會過去,芳華已逝,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老去的容顏。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是一個時代的回憶,是他自己的體會和青春,更像是一個故事。
《芳華》可以有3億的票房,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因為在芳華這部電影中描寫的不只是劇情的情節描寫的更加是處於那時年中人們壓抑的情緒,所以這部電影並不只是用情節交流,更多的是從心理上的交流。而且馮小剛有膽子做那十年中的電影兒。可以說是中國導演的第一人。而且他並不是在刻意賣情懷。不管是風華還是曾經的1942都是。馮小剛的良心之作
芳華這部電影是近幾年來馮小剛的又一大巨作,他採用了沒有巨星的陣容,還有戰爭抗日的情節背景,不只是在賣情懷,更多的是激起人們的那種懷舊的感情
推薦閱讀:
※深度解析《猩球崛起》三部曲 在人與猿統治更迭中看到歷史?
※任重都有哪些影視作品?
※《烈日灼心》這部電影怎麼樣?
※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影評怎麼樣?
※你對《電影未分級》這部電影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