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這個人怎麼樣?
我覺得高曉松這個人的性格和處事基本上有一部分清華的影子,剩下就來源於他不錯的出身。
他的很多性格,還是很像我周圍的清華同學的,比如聰明,看事情比較透徹,說話犀利,喜歡侃侃而談。同時也有清高,自負,驕傲,好勝,自我框架很強,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候甚至不容得他人反對。
至於他的一點所謂情懷,所謂的詩與遠方,大概也是每一個讀過了聖賢書,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內心共同的一點小理想,如果說有機會讓清華的同學搞一個科研中心他肯定很開心,搞一個藝術館他也覺得這事有意義。而且不僅是清華的同學,很多人內心都有這樣一種小情懷,甚至有改變世界的小衝動。比如,我有一個小目標就是開一個私人圖書館,以及買一所大學,當然我還沒那個財力。
然而,畢竟不是所有的人活成他那個樣子,能力是一方面,家境的支撐更為關鍵。高曉松畢竟家境優渥,不需要考慮柴米油鹽,自然有犯錯的機會,也有追求詩與遠方的權利。普通人則不然,多少人在無奈與不經意間被世俗磨去了當初的純真理想,若這時候笑話他們沒有追求詩和遠方,就屬於典型地站著說話不腰疼了。這時候所說的「詩和遠方」這種話,更像是一種「政治正確」,變成了佔領道德制高點的武器。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了我們,多數人吃飽了才回開始想著精神追求,那種什麼都不在乎一心追求藝術的人畢竟是少數。想想國外以前很多藝術家科學家都是貴族出身,也是因為他們不用擔心生計,又接受過高等教育,從而可以安心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事情。高曉松大概也是這類人,他體會不到還有些人買不起房,吃不去飯的掙扎,所以也就有了一些「何不食肉糜」的言論,也有了他覺得希拉里肯定能贏得大選的賭誓。
當然說到底,高曉松是一個真實的人,他一方面有些才氣,所有不由得也有點得意忘形,讀過幾本書,就喜歡指點一下江山,喜歡教育一下後輩。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長得不算英俊,不管甘心與否,也時而自嘲一下。情懷這東西,他也是有的,畢竟是搞音樂的,還是有點藝術追求的。
如果從一個正常的中國人角度出發去想,他的這些特點再正常不過。但偏偏我們總是要走極端,有些人要把他搞成一個十全聖人,顯得荒唐;有些人把他批的一無是處,也未免刻薄。毛主席早就告訴我們了,事情要一分為二的看,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才是人生的正道嘛。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管他娘的是個什麼人,這與我何干,日子還不是照樣過。看到他說了幾句驕傲的話,罵他一句傻逼,看他說了幾句頗有道理的話,心裡也思忖幾分悟一下。也就這樣罷了。
推薦閱讀:
※秦始皇「天下一統」帶來了什麼?
※二戰中的七大軍神是誰?
※333.讀歷史9~茱萸
※溥儀為什麼那麼恨太監?
※《懸崖》的角色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