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國的行政區劃邏輯劃分其它國家,例如日本?
按照日本的人口分布、經濟分區、自然屏障、方言文化等因素,如果要按照中國行政區劃的邏輯劃分的話,整個國家應該劃分成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呢?
如果按照現有區劃劃分,暨北海道、東北地區、中部、關東、中國地區、關西、九州、四國、琉球各劃成一「省」,那每個省的規模是否過小?或者經濟上講,日本的關東地區在整個「聯邦」中占的比重是否過大?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要鼓吹侵略、擴張、籌劃復仇或者貶低日本,更不是說日本「應該」成為中國一部分。希望答主們不要把答案往這方面引。
一、按照日本的人口分布、經濟分區、自然屏障、方言文化等因素,如果要按照中國行政區劃的邏輯劃分的話,整個國家應該劃分成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呢? 二、如果按照現有區劃劃分,暨北海道、東北地區、中部、關東、中國地區、關西、九州、四國、琉球各劃成一「省」,那每個省的規模是否過小? 三、或者經濟上講,日本的關東地區在整個「聯邦」中占的比重是否過大?
先說第三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實際上指向一個特殊現象——「東京一極集中」,指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向東京以及附近的關東地區集中。
表格從左到右分別是面積、人口(2015年)、GDP(2013年)。把東京23區從關東剝離出去,23區的人口排第6位,但GDP排第3位。加上23區的整個關東,人口排第1位,GDP排第1位並且超過第2位的近畿地區將近2.5倍。
和23區人口相近的東北地區,面積是23區的一百倍以上;和23區GDP相近的東海地區,人口是23區的1.5倍以上。
再看目前20+1個政令市(人口50萬以上大都市)的數據。
人口方面,第1位東京,超過第2位橫濱2.5倍以上;GDP方面,第1位東京,超過第2位大阪3倍以上。
關東地區政令市最多,共5+1座:(東京)、橫濱、埼玉、千葉、川崎、相模原。其次為近畿地區,共4座:京都、大阪、神戶、堺。並列第三位是東海和九州沖繩,共3座:名古屋、靜岡、濱松;福岡、北九州、熊本。
關東六大都市組團在人口、GDP數據上都碾壓其他組團。
但將東京剝離出去以後,關東五大都市組團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與近畿四大都市組團不相上下。並且東京單一都市在人口和GDP兩項上仍可以超越關東五市和近畿四市。
全國人口集中於關東地區的原因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位於此處,並且全國幹流長度第2、流域規模第1的河流——利根川橫跨關東平原中部。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關東地區可以承載大量人口,從下列數據可以略知一二。
在2011年統計的全國可用於居住土地面積數據里,可居住土地面積佔總面積比超過60%的都道府縣有:茨城、千葉、埼玉、神奈川、東京、大阪。另外愛知縣和福岡縣比率超過了55%。這8個都道府縣中大阪府(擁有大阪平原和淀川)位於近畿,愛知縣(擁有濃尾平原和木曾三川)位於東海,福岡縣(擁有筑紫平原和筑後川)位於九州,其餘5個都位於關東。
東京一極集中現象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更多數據,請參考都道府県データランキング。
再說第二個問題。東京民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其它道府縣因為無法吸引資金、人才流入,甚至流出到東京,造成地方民眾生活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誕生了一種將都道府縣合併為更大規模的行政區,賦予更多許可權,提高地方與東京對抗的實力,最終過渡到類似聯邦制政體的構想,也就是「道州制」構想。
道州制,顧名思義,就是把都道府縣重新整合為若干個「道」或若干個「州」。道州的預估數量在十個左右,不過目前並沒有產生一個受到廣泛認可的整合提案,原因在於都道府縣層面的整合不一定能給都市層面帶來正面效果。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關門市構想。 本州島最西端和九州島最北端之間,有一處海峽——關門海峽,是瀨戶內海到日本海最重要的通道。海峽北面是下關市,南面是門司市和小倉市(後合併為北九州市)。海峽最窄處僅一千米,很容易橫渡過去,所以長期以來兩岸民眾交往密切,兩座都市也一直謀求合併為「(下)關門(司)市」。問題在於,下關市所在的山口縣,傳統上屬於山陽地區,而門司市所在的福岡縣,傳統上屬於九州地區。如果按照傳統來劃分道州,兩市必然無法合併。如果將山口縣和福岡縣合併,又會造成與九州關係並不密切的山口縣其餘地方受到冷落。
日本的都府縣的面積,小到2000平方千米左右(東京都、大阪府),大到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岩手縣、秋田縣),與中國的縣的面積在數量級上(華北、華東的小縣大體在2000平方千米以下;西部省份一些大縣可達數萬平方千米)大體相當。北海道的面積有8.3萬平方千米,與重慶市面積8.2萬平方千米相當,略小於浙江、江蘇。九州島的面積有3.7萬平方千米,與中共台灣省3.6萬平方千米、海南省3.5萬平方千米相當。
所以,如果將日本全國同樣分為十個左右的省,平均管轄四到六個縣,這些省將與中國兩個島嶼省份的規模基本一致。輔以省直轄縣為主體的框架,則不會存在規模過小的問題。
再說第一個問題。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出台過具體的一級行政區(省區市)調整規則。更沒有官方說明過滿足何種特定條件可以調整省區市。
所以不妨參考一下1997年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的說明》:
各位代表:
今年2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提出的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決定提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現在,我受國務院的委託,就《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作如下說明:(中略)設立重慶直轄市是國家為加快中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這樣做的考慮是:第一,有利於充分發揮重慶市作為特大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川東地區以至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重慶市與西南各省和長江上游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繫。以重慶市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參加的重慶經濟協作區多年來的工作,促進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設立重慶直轄市,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它的區位優勢、「龍頭」作用、「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第二,有利於加快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四川省由於所轄人口過多和行政區域過大,給行政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設立重慶直轄市,有利於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區,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第三,有利於三峽工程的建設和庫區移民的統一規劃、安排、管理。現在的重慶市和萬縣市、涪陵市的移民任務,佔三峽庫區的2/3以上。設立重慶直轄市,將移民工作統一管起來,有利於國家對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政策的落實、資金的統籌安排和管理,有利於把移民工作做得更好,促進三峽工程建設。(中略)在方案醞釀過程中也提出過設省的方案。經過反覆調查、論證、比較,從穩定全國行政區劃的大局出發,認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作大的變動。同時考慮到,如果設省,難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級機構,增加編製,增加非生產性建設和行政、事業經費,勢必耗費財力;設省後重慶作為省會城市,不但與省機構重疊,也不利於發揮它在長江上游和我國西南地區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認真權衡各方面因素之後,選擇了設重慶直轄市的方案。(下略)
設立重慶直轄市的原因,文中給出了三條:①重慶是特大經濟中心城市;②重慶脫離四川使四川其他地區受到更多重視;③三峽工程的各項工作順利推行需要一個省級單位來統籌。
而不設立重慶省的原因,文中也給出三條:④不宜大動全國政區格局;⑤多一套編製浪費財政;⑥重慶作為省會不得不兼顧周邊欠發達地區,降低行政效率。
根據這個說明,來看一下日本哪些都市能夠設立中共式的直轄市。
①關於這一條,由於各國經濟統計的尺度不一致,很難嚴格界定哪些城市能夠稱得上是「特大」。而各傳統地域的經濟中心城市,從北到南依次為札幌(北海道),仙台(東北),東京(關東),名古屋(東海),金澤(北陸),新潟(甲信越,此處存疑),大阪(近畿),廣島(山陰山陽),高松(四國,此處存疑),福岡(九州,此處存疑)。
②關於這一條,實際上在戰後初期,日本政府曾經策劃將部分大城市設為「特別市」,並剝離出原屬府縣,來促進府縣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中小城市。當時計劃設為特別市的有京都、大阪、橫濱、名古屋、神戶五座都市。後來特別市制度改為政令市制度,推廣到全國各地,目前一共有20個政令市,名單見上述表格。③關於這一條,由於情況特殊,無法作為參考。不過在戰前,北海道島土地一度屬於北海道開拓使(後來由同等機關北海道廳替代),原因即為開發北海道豐富自然資源的需要。④關於這一條,其實是指不能因為設立直轄市而產生「空心省」(例如挖掉武漢後的湖北)、「啞鈴省」(例如挖掉長春後的吉林)。
所以像靜岡和仙台這種把整個縣攔腰折斷的、札幌這種把道挖空心的,就很難設立中共式的直轄市。
⑤關於這一條,東京最為符合,因為東京作為全國最大都市,卻並沒有「市」的頭銜。1943年,為了強化戰時體制,簡化首都行政,日本政府頒布《東京都制》,撤銷東京市,將東京市政府的功能轉移到東京都政府上來,從而達到了類似中共式的直轄市的結構。近年比較熱門的「大阪都構想」,實施路線和東京都如出一轍。綜合來看,東京設立中共式的直轄市最為實至名歸,大阪、名古屋兩市考慮到其作為有潛力輻射全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也可以酌情設立直轄市。
然後再來看如何推行省制的問題。
事實上,中國宋代以來「山川形便,犬牙交錯」的政區劃分原則,在日本明治維新、廢藩置縣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應用。例如山城國擴張為京都府、肥前國分割為長崎佐賀兩縣等等,此處不再展開。所以,在現有都道府縣格局下,通過簡單的拼圖合併實現中國省制對地方分裂勢力的打壓效果,完全可行。
實行省制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必須擯棄道州制的合併思路,部分滿足山川形便,主要滿足犬牙交錯。
【持續更新中】
有趣的問題。以下是我指哪劃哪的腦洞。
大和地區包含2直轄市3省:
東京市(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
大阪市(現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奈良線北部+滋賀縣西南部)
北和省
仙台市(省會,宮城縣全域)
札幌市(計劃單列市,北海道全域)
青森市(青森縣全域)
岩手市(岩手縣全域)
秋田市(秋田縣全域)
山形市(山形縣全域)
福島市(福島縣全域)
新潟市(新潟縣全域)
水戶市(茨城縣全域)
櫪木市(栃木縣全域)
群馬市(群馬縣全域)
中和省
名古屋市(省會、計劃單列市,愛知縣全域)
岐阜市(岐阜縣全域+滋賀縣東部)
靜岡市(靜岡縣全域)
山梨市(山梨縣全域)
長野市(長野縣全域)
富山市(富山縣全域)
金澤市(石川縣全域)
福井市(福井縣全域+滋賀縣北部)
和歌山市(和歌山縣全域+奈良縣南部)
三重市(三重縣全域)
南和省
廣島市(省會,廣島縣全域)
福岡市(計劃單列市,福岡縣全域)
山陰市(鳥取縣全域+島根縣全域)
岡山市(岡山縣全域)
山口市(山口縣全域)
高松市(香川縣全域)
松山市(愛媛縣全域)
德島市(德島縣全域+淡路島)
高知市(高知縣全域)
佐賀市(佐賀縣全域)
長崎市(長崎縣全域)
熊本市(熊本縣全域)
大分市(大分縣全域)
宮崎市(宮崎縣全域)
鹿兒島市(鹿兒島縣全域)
琉球市(沖繩縣全域)
人口:
東京市:3600萬以上——超一線城市,人口最多的直轄市
大阪市:1800萬左右——和天津差不多,面積可能大點但反正大不過重慶
北和省:北海道540萬+東北880萬+北關東680萬+新潟230萬=2330萬左右
中和省:中部2360萬-新潟230萬+和歌山95萬+奈良南部滋賀東北部算它55萬=2280萬左右
南和省:中國四國1100萬+九州1300萬+沖繩145萬+淡路島算他15萬=2560萬左右
三個省的人口基本上還是比較均衡的,並且在地域劃分上仍以北海道+東北+北關東、中部、中國+四國+九州沖繩為依據(除了新潟它本身就是個bug)。
規模
如果按照北海道、東北地區、中部、關東、中國地區、關西、九州、四國、琉球各劃成一「省」,那規模確實是過小的,所以統合了。
經濟
不想查數據了,總之就是北和省靠札幌,中和省靠名古屋,南和省靠福岡這樣子,論都市圈的話這三個也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
至於關東地區過度集中問題,那也是沒法解決的。我覺得把北關東分出來都有點牽強,無奈東北實在太弱了。
朝鮮:1直轄市,2特別市,9道
韓國:1特別市,1特別自治市,6廣域市,8道日本:1都,1道,2府,43縣蒙古:1首都,21省汶萊:4縣柬埔寨:1直轄市,24省印尼:3特區,31省寮國:1直轄市,17省馬來西亞:3聯邦直轄區,13州緬甸:1聯邦區,7省,7邦菲律賓:17大區新加坡:5社區東帝汶:13區泰國:1直轄市,76府越南:5直轄市,58省哈薩克:2直轄市,14州吉爾吉斯斯坦:1直轄市,7州塔吉克:1直轄市,1區,3州土庫曼:1直轄市,5州烏茲別克:1直轄市,1自治共和國,12州阿富汗:34省孟加拉國:8專區不丹:20宗印度:1聯邦首都區,6聯邦屬地,28邦(包含爭議領土)伊朗:31省馬爾地夫:2直轄市,19環礁尼泊爾:14專區巴基斯坦:2聯邦直轄區,4省斯里蘭卡:9省亞美尼亞:1直轄市,10省亞塞拜然:59區,11市,1自治共和國喬治亞:9州,2自治共和國伊拉克:19省以色列:6區打得手累,就先這些吧。重新答一遍日本的:
筑紫道
福岡市 北九州市 佐賀市 久柳女市 大分市 長崎市 熊本市 宮崎市 鹿兒島市廣伊道
中海市 出雲市 鳥取市 廣島市 山口市 岡山市 愛媛市 香川市 德島市 高知市關西道
山城市 滋賀市 大阪市 和泉市 攝津市 神戶市 和歌山市 奈良市 名古屋市 三河市 伊勢市 岐阜市 石川市 福井市關東道
長野市 靜岡市 濱松市 山梨市 橫濱市 相模原市 川崎市 相模原市 千葉市船橋市 埼玉市 常陸市 利根市 宇都宮市 群馬市 富山市東京都
奧羽道
福磐市 仙台市 盛岡市 秋田市 青森市 山形市 新潟市北海道
函館市 室蘭市 札幌市 上川市 宗谷市 北見市 釧路市 十勝市琉球道
沖繩市道也可以換作省,市下轄區、縣級市、郡,郡與縣同級,縣級行政區下轄街道、町,村併入町,大字小字仍然保留不變。日本的行政劃分本來就是借鑒中國的文化風格。
只不過中國自己改了——為了應對地方割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