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送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你怎麼看?
我來完整科普一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性質和我國參賽策略。
不知從何時起,奧斯卡有了一種「電影界的奧運會」的形象。而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奧斯卡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的學院獎,對象是美國電影。英國電影由於語言文化接近,也時常參與其中,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電影都不是奧斯卡評獎的主要範圍。
最佳外語片獎設立於1947年,完全是出於提高奧斯卡獎的國際關注度的動機。不同於其他國際電影獎和奧斯卡自己的其他獎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是按國家(地區)分類,每個國家(地區)每年只能申報一部。
第一屆最佳外語片獎得主,義大利現實主義大師德西卡的《擦鞋童》)
這種限制非常不科學。首先,電影大國如法國、義大利,時常每年都有很多部優秀作品,而眾多亞非拉小國的電影業卻很不發達。這使得一些電影大國的優秀作品因為名額被占而無法提名,同時客觀上造成了世界各國角逐「電影奧運會」的印象。
其次,在跨國合拍愈發普遍的今天,電影的國籍也愈加難以判斷,於是有了以法國名義參展的土耳其語電影《野馬》,代表香港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這樣的例子。
(《大紅燈籠高高掛》從題材和內容上完全看不出和香港有關)
再次,代表國家來參賽,不可避免的讓這一獎項帶有政治因素。比如去年在川普推出七國旅行禁令後,來自受害國伊朗的《推銷員》不管是不是提名中最好的電影,也必定要拿獎。
一旦「奧運會」這種觀感深入人心後,你知道我國對待奧運會的態度的。首先是舉國體制來爭取好成績:在電影市場化(2002年)之前,中國的提名者多數是製片廠當年的鼎力之作,包括《城南舊事》、《菊豆》、《紅高粱》、《芙蓉鎮》等優秀作品。
2001年,來自台灣地區的《卧虎藏龍》拿下了最佳外語片獎。但這是美國背景的台灣導演的作品,其生產過程和受到的政策影響是和上述幾部電影完全不同的。不過它直接刺激了隨後幾年內地的電影市場和奧斯卡參選電影,也就是武俠大片迭出:《英雄》、《十面埋伏》、《天地英雄》、《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
至於我們如何看待,首先要明白奧斯卡是個美國的電影獎,並不是奧運會這樣的無國界榮譽。外語片獎的初衷是吸引國際眼球,因好萊塢的影響力和按國家參賽的機制,以及媒體的宣傳才形成「電影奧運會」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入學習中央精神,深刻領會我國參與奧斯卡的大局觀:對外作為國際形象宣傳的一部分,對內則是告訴國內電影界,什麼樣的電影才是被鼓勵支持的。
推薦閱讀:
※iPad用戶也是1%用戶
※周日串門丨你的隱藏天賦,被埋沒了多久?
※如何清洗微波爐?
※你在理髮店遇到過什麼奇葩事情?
※人善被人欺 那麼人為什麼還要堅持善良?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