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侃侃「智商」與「情商」——兼談管理的態度及表現

早幾年,常見一些70後、80後的年輕人,在許多埸合都討論「智商」、「情商」問題,而且他們大都往往侃侃而談,氣氛還蠻熱烈。可在旁邊的40後、50後的老年人聽了卻不明袖裡,一片茫然。現在這種現象很少現了,只能在網上有的文章在談到管理問題時,有人涉及到「智商」、「情商」。

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當時,一些70後、80後的年輕人,正值找工作或有提拔機會的當口。參加面試、面談時,考官常提出一些「腦筋急轉彎」或「微不易察」的問題,測試別人的「智商」、「情商」,以此作為選拔的條件。這能不引起當事年輕人的關注,那才怪呢!

那麼,什麼是智商、情商?原來,這是西方的心理學者提出的相對應的兩個概念。智商、情商都在言「商」,但這個「商」既不是智慧「經商、商業」的「商」;也不是情感問題的「協商、商量」處理的「商」;而是「被除數 / 除數==商」的「商」,是個數學概念。怪不得有點怪怪的,是翻譯的辭彙,咋一聽,讓人不明不白。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簡稱)即智力商數。智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注意能力;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記憶能力;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思維能力;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想像能力;人對事物進行剖析、分辨、單獨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分析判斷能力;人在外界事物發生改變時,所做出的應變能力。

智商(I.Q.)=(智力年齡/生理年齡)×100%

如果某人智齡與實齡相等,他的智商即為100,標示其智力中等。

比如,小孩的智力年齡是10,生理年齡8,故,智商=(10÷8)×100=125。 為了準確表達一個智力水平,智力測量專家提出了離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個人在他的同齡中的個對位置,即通過計算受試者偏離平均值多少個標準差來衡量,這就是離差智商,也稱為智商(IQ)。 比如說,兩個年齡不同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智力測量得分高於同齡組分數的平均值,另一個的測驗分數低於同齡組的平均值,那麼我們就作出這樣的結論:前者的IQ比後者高。 目前大多數智力測量都用離差智商(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計算公式為 IQ=100+15Z=100+15(X-M)/S

根據有關心理學家統計, 約50%的人口,智商介於90與會110之間即「普通智力」; 約25%的人口,智商小於90; 智商介於是110與120者,約佔人口14.5%; 介於是120與會130者約佔7% 介於是130與會140者,約3%; 智商超過140者,僅占人口的0.5% 。 在低智力的一邊,亦有類似的分布情況。例如智商,在介於70與80者,有7%等等。 可見,「天才」與「遲鈍」的人都很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智力。 對智力測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觀察法、實驗法、談話法、個案調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測驗法等。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情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

情商(E.Q.)=(情力年齡/生理年齡)×100%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情商是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這種情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 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它只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心理學家們還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

智商和情商是相互影響的。智商高的人學習能力強,情商提高的快。情商高的人,身體就會好,大腦營養補充的好,智商就會提高。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大部分人的潛能沒有被開發出來。多看一些聰明人的演講和書,人的智商和情商就會提高。和聰明人在一起,會變得聰明。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腦皮層特別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左半球大腦的功能。

情商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的能力。情商所反映個體把握與處理情感問題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質基礎主要與腦幹系統相聯繫。大腦額葉對情感有控制作用。人的情感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人總是有著根深蒂固的從眾心理。

人們弄清「智商與情商」是怎麼回事之後,馬上明白,用心理學專家將智力和情力,作抽象地量化處理後得出比例數(智商和情商),來討論「智力和情力」對人的行為的作用和影響,就已是「指鹿為馬」了;若硬是要用「心理學知識」來替代「行為學知識」,甚至用來替代「管理學知識」,去說明管理規律,那就更是「越俎代庖」了。

管理學中用「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概念,完全覆蓋和刷新了「智力與情力」這兩個概念,完全甩開了「智商與情商」。

管理科學是人類長期從事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對管理活動規律的總結。作為一門科學,要求管理具有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它有自己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方法;管理科學是把管理的規律性提示出來,形成原則、程序和方法,對管理者的管理活動予以普遍性指導,使管理成為理論指導下的規範化的理性行為。管理學,它具有科學性;同時管理學也是指利用系統化的知識和技術並根據實際情況激發靈感、發揮創造性的技巧和訣竅,它同時具有藝術性。

管理的科學性:

管理的科學性是指管理作為一個活動過程,其間存在著一系列基本客觀規律。人類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管理活動之後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理論,最後形成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系統,即管理的科學性。科學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礎,一個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系統的管理知識,在管理過程中就可以對組織中存在的管理問題,提出可行的、正確的解決辦法。如果一個管理者不遵循管理的科學性,不按管理的客觀規律辦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最終導致管理的失敗。

管理的藝術性:

管理雖然具有科學性和規律性,但它絕不是簡單的「按圖索驥」的照章操作行為。如果按照書本和規律僵硬行事,必然帶來的是管理上的失敗。管理是一種隨機性很強的創造性工作,必須在客觀規律的指導下,實施靈活多變的管理才能取得管理上的成功。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單單是理論上的高手,還必須具備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策略。同是一個問題,不同的管理者會出現不同的管理效果,這就是管理的藝術性。

管理的藝術性是科學性的突破和創新。在承認管理科學性的前提下,講管理的藝術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管理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存在著不確定性,在管理工作過程中,面對著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事情,科學的管理理論並不能為管理者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管理人員必須在管理實踐中發揮人的主觀能能動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地將管理理論與具體的管理問題相結合。

在管理過程中人是核心要素,人比其他資源更具有能動性、潛質性、專一性和升值性。在管理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人的作用,更需要管理者的聰明和智慧,管理者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靈感和創新,突破管理的一些束縛,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在實踐中突破。管理屬於軟科學,沒有最優解,只有滿意解。如何管理,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更受管理者本身的價值觀、風格和偏好的影響,有多少成功的管理者就有多少種管理藝術。 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在管理實踐中並非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作用,共同發揮管理的功能,促進目標的實現。科學是教我們「知」,藝術是教我們「行」。管理,所追求不僅是知識,而是知識的運用,理論只有同實踐相結合,才有生命力。

總而言之,管理的科學性決定了管理理論體系的相對嚴密性,而管理的藝術性決定了管理活動在處理實際問題時的相對靈活性,所以,管理的兩種屬性,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各有側重。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既有規律可循又不拘泥於成文。認識管理的兩重屬性,對管理者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取得管理活動的成功。

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無疑都必須依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就要求,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要具有科學態度,發揚科學精神,尊重科學規律,依照規律辦事;都要自覺樹立大局意識、和諧意識、前瞻意識、創新意識、效益意識,都要充分發揮主觀能性,形成「奮發有為」的氛圍和「創優爭先」的業態,熱情飽滿、精益求精地干好各自的工作。

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貫穿管理活動的全過程,涉及到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要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出實效,那就還得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態度和表現。僅僅是知道和要求「管理的科學化和藝術化」,這是不夠的;還需要所有的參與者,自覺地同心忇力去實行。這首先就要具有這樣的理念。理念是態度和表現的內在主導和驅動力。同時,態度和表現又是理念的外化的具體行為。管理理念是指導管理活動的指導思想。

如何樹立正確理念,這是使「態度和表現」進行轉化、提升的關鍵,也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的方向。

管理,「管」是為了「理」,管人是為了理事,管人要「管」得有道理;「理」是管的體現,理事是「管人」的起因和目的;管理包括管人與理事。管理主要是指人的行為活動的管理。廣義地說,管理具有雙重性。管理者同樣是被管理者,相對高級的大局面的管理者來說,其本身就是被管理者,過去也曾有被管理者的經歷;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至少也得管事理事,對職責內的事不可能讓其完全不管不理;何況有在今後還可能升遷高級管理者。管理包括自我管理(自管自理)、他人管理(接受他人管)、群體管理(接受群體管理)、社會的公共管理(接受社會的公共管理)。

現代的管理學主要是研究對群體活動的公共管理,研究如何使管理科學化和藝術化。管理行為學是現代的管理學的一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管理行為的動機、方式、目的與效果。而管理行為體現在管理的整個活動中,這個活動是過程、有的是相當長時期的過程。如何考察和檢測這些活動?因此,將活動參與者在活動中的「態度和表現」及其「滿意度」,作為考察、評價的主要對象,乃至將參與者對其活動自身的滿意度,作動態的衡量的標尺。評估參數值的計算方式,有些類似對智商的計算。

管理水平高度 = (態度與表現 + 效果)/(管理者的滿意度 /被管理者的滿意度)×100% <這是動態抽樣的相對比較數>

管理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這實際情況包括外部和內部的實際情況。而內部實際情況就包括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現有水平、覺悟、態度和表現及滿意度。不論那方面的管理(包括生活、生產、經濟、文化、人事、環境等),無論是那個層面的管理(包括家庭、群體、企業、社會等),都應以參與者的贊成、滿意、高興為基本原則。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他的理念、管理方式,若能得到人們大多數人的贊成,就會受到支持;若能得到人們大多數人的滿意,就會受到擁護;若能使得人們大多數人感高興,就會受到愛戴。若能長期得到人們的發自內心的普遍「贊成、滿意、高興」,就會受到熱烈的信仰、敬仰,令人忠誠地捍衛。


推薦閱讀:

給大家見識一下網路巨魔
你知道「人傻錢多」典故的由來嗎?
人家日狗,你們虐人

TAG:社會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