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年夜飯中有什麼在其他地方從沒見過的美食?
除夕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此日,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年夜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年夜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重要。
我是江西人,江西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適合種植水稻,每年收穫的大米堆積成山,所以江西人的飲食習俗中已深深地打上了大米的烙印。年糕、米粉是必不可少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米粉寓意稻米成串、年年豐收。
1、年糕
江西的年糕很多,比如石城等地的黃糍,定南一帶的黃元米果,瑞金一帶的麻糍,而贛東的弋陽年糕最具特色,它以弋陽獨有的大禾穀為原料,採用獨特的「三蒸二百錘」的工藝進行生產,產品有潔白如霜、口感爽滑、不粘不膩、久煮不煳的特點。
2、米粉
江西的米粉種類也很多,以南昌米粉最為著名,它是用上等晚米浸泡後經由磨漿、濾干、采漿、拉絲等一系列工序製作而成,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古時候就已家家必備,而且除了年節吃,它還是招待客人的上品。江西婺源人年夜飯要吃一種特殊的米粉——菜糊,它是用產自婺源上曉起村的米粉在鍋里調成稀糊,再加入豆芽、蝦米、甜菜、豆腐、雞雜等佐料,雖然看起來有點嚇人,但吃起來味道不錯。
3、包圓
在贛西北銅鼓縣客家地區,包圓、竹筍、魚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菜肴。「包圓」是團年飯中必備的食品,與北方水餃相似,一般是兩盤,每人三五隻,既是菜又可當飯。銅鼓包圓中的「包」字有「一定」的意思,「圓」有「團圓」的意思,所以「包圓」的寓意就是歡歡喜喜,平平安安,一定團圓。包圓的皮是用煮熟搗爛的芋子羹和番薯粉拌和在一起做成的,餡是冬筍丁與瘦肉,也可用雞油拌芝麻和蔗糖做餡。包圓有甜的,有鹹的,做好後,要稍微分開,以防黏在一起,一個一個擺在篾籠床里。籠床有一塊薄薄的濕紗布墊底,包圓放在上面,用大火蒸上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大家都喜歡自己包包圓,一家老少齊動手,在包包圓時其樂融融,烘托出過年時節親人團圓的熱鬧氣氛。
4、筍
江西銅鼓客家人認為筍對人的身體有好處,而且筍是天然野外蔬菜,沒有污染,因此這種綠色食品很受歡迎。魚是吃年飯時最後上的一道菜,意味著年年有餘。
5、分歲酒
江西人認為,無酒不成宴,年夜飯沒有酒就沒有過年的氣氛,分歲酒是一定要喝的。作為稻作文化區,江西的各種酒大多與大米有關:樟樹一帶的人一般喝以優質大米釀成的四特酒;南城一帶的人喝以麻姑山所產糯米為原料的麻姑酒;九江一帶的人喝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的陳年封缸酒;吉安人喝以精白柳條糯為原料的老冬酒;此外,江西客家地區民間至今流行喝自釀的娘酒,它是糯米蒸熟後發酵而成,也叫過年酒。
6、各色小吃
在江西的年夜飯上自然是少不了各色的小吃,像廿四都糖糕、永和豆腐、吉安炒粉、南昌炒粉、廣豐炒粉、南昌煨湯(瓦罐湯)、峽江米粉、永新狗肉、涼拌粉、九江茶餅、湖口糟魚、樂平狗肉、伊府麵、雞汁仙魚卷、米粉蒸肉、米面、木瓜涼粉、釀冬瓜圈、牛肉炒粉、清湯泡糕、上饒雞腿、上饒豆豉、宜豐燒賣、飯糊果、豆豉果、灰煎果、油條包麻子果、燈盞果、吊漿果、南瓜干、茄子干、辣椒干、柚子皮干、鉛山燙粉、清湯、客家黃元米果、大余多味花生、南康月亮花生巴、豐城田螺辣椒醬、萬載艾草麻蛋、荷包胙、米粉魚、酶豆腐、撫州牛雜粉、撫州菜梗,景德鎮餃子粑.都昌米耙、彭澤蒸米粑等。
說道我的家鄉年夜飯中,比較特殊的美食,就不得不說一樣了,我們叫做「乾菜」(又名』擱著簽子『)。乾菜和大家常見的春卷有些相似,都是將肉餡等捲起來油炸的一種食物。不過說它特殊不常見,指的是其材料,名叫「擱著」。
您沒看錯,我也沒寫錯,就是這兩個字「擱著」。說到擱著的做法,相當的繁瑣。需要先將綠豆用水泡好,漂去豆皮,然後磨成豆漿。小時候村裡只有不多幾個石磨,每家都是要排隊的。輪到排到我家的時候。媽媽負責將綠豆摻入薑黃加入石磨,我們幾個孩子負責推磨。因為不是磨豆漿,所以裡面加的水很少。石磨很難推,需要的時間也很長。但現在想起來,記憶里仍是滿滿的樂趣。
因為加入了薑黃,因此聞著有一種很特別的味道。直到很久以後才知道這種味道其實就是咖喱的味道,因為薑黃就是咖喱的主要成分。同樣是因為薑黃的原因,所以磨出來的綠豆是鮮黃的漿糊狀。然後將其用鍋緩火攤製成圓形薄片,一張擱著就做好了。不過現在大家都覺得麻煩一般都是買現成的了。其實擱著的吃法有很多,醋溜擱著,白菜燉擱著,擱著湯,油炸擱著,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炸乾菜。每年媽媽都要做滿滿的一大盆,每次吃的時候再復炸一遍,直接就可以上桌了。具體做法我就不贅述了,其實就是春卷的做法。不過和春卷相比,乾菜有一種特殊的咖喱香味,口感也和春卷完全不同,說的我自己都要流口水了。
最後再說一下擱著名字的由來。說來慚愧,雖然從小就吃,但是直到十五歲的時候,我才知道這兩個字到底怎麼寫?由於在我的家鄉,平舌音翹舌音有點不分。所以在很多年裡我都是管它叫「鴿子」的,其實有時候我也挺奇怪的,這個和鴿子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呢?
直到第一次在高中食堂見到了它。食堂的大師傅,聽見我說要一份「鴿子」的時候直接哈哈大笑。然後告訴我,這個東西叫「擱著」。這下我更奇怪了,這個名字比鴿子更難以理喻。後來才知道,這裡面有一個典故。
相傳當年清王朝在遵化建東陵,守陵人為討得皇家的歡心,就把這一特產送進了皇宮。當時的慈禧太后吃飯有個習慣,端上來的菜最多只夾兩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擱著,她一看沒有吃過,問了聲:「這是什麼菜呀?」太監趕忙回答:「還沒起名字呢,請老佛爺賜個名吧。」慈禧太后一邊聽一邊吃了兩口,太監就忙著往下撤。誰知,慈禧太后還沒有吃夠,就說了句「擱著」吧。太監以為這是太后賜的菜名,馬上傳下去:「老佛爺賜此菜名為『擱著』。」
當然這只是一個典故,在中國所謂名人菜大多都是附會之詞。不過據專家考證,這個名稱還真的和滿族有關。「擱著」這一名稱據說是蒙語或滿語的譯音,是薄餅的意思。但不管它到底是怎麼來的,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在溫州的傳統演習中比較不過或缺的美食有很多,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現在仍然不能忘懷的有
1、麻油鴨
又稱「醉漢鴨」,是溫州地區傳統美食,是送禮宴會最佳名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做工精細,味道極佳,此鴨不僅在溫州(浙南)一帶有名氣,在全國各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2、魚圓
在溫州家喻戶曉,湯色澄清,魚丸有彈性,精選溫州本地新鮮的鮸魚肉加澱粉製成,多為不規則長條形,曾被定為中華名小吃之一。基本上家家戶戶的老人們都會弄,有的甚至會用不同的海鮮加工製作,味道各不相同。
3、燈盞糕
溫州最傳統的名小吃,歷史悠久。燈盞糕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剛出油鍋的燈盞糕,濃香撲鼻,金黃誘人,令人食慾頓生。
小的時候,學校門口,一旦放學,都是學生們集中的地方。印象中,加蛋的味道最佳。
4、鴨舌
既是民家小吃,又是甌菜系筵宴佳品,滷製的鴨舌,風至半干,在口中細嚼,韌性十足,口齒留香。
就是現在回家過年後出門,我都會帶一些,孩子也非常喜歡吃。
5、魚餅
溫州傳統民間特產,以溫州新鮮海水魚為主原料,配以獨特的調味品,採用傳統配方及先進工藝精製而成。味道鮮美,既可以享受魚肉的鮮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煩,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6、炒粉干
溫州一家人中經常提及的美食,也是溫州傳統民間特產,有近千年的歷史,早在北宋初年溫州市的粉幹家坊製作就比較盛名,有些農戶就以製作粉干謀生。其中最為讓溫州人難忘的要數炒粉干。
出門在外的溫州人,一旦回家往往最新找的就是它。
我看到幾位朋友們舉出的例子,覺得大家都跑題了,因為題目是你的家鄉年夜飯中有什麼在其他地方從沒見過的美食?開始大家列舉的是全國人民普遍都吃的過年美食,不過這也不怪大家,你們大部分都是城市裡面的上班和生活,沒有見過家鄉的特殊美食,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一種特殊的過節美食【棗山】,這個名字很吸引大家吧。
因為我是山西太原人,雖然我們家裡面的人大部分是南方過來的,但是也融合了山西鄉村的春節傳統,在我們山西這裡,最多的過年美食就是麵食,這一天全國估計都沒有,因為在咱們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很多美食節目裡面,都說山西的麵食全國第一。
棗山是面和棗的天然混合,代表著一年裡面紅紅火火,勇攀高峰的意思。這個麵食代表了山西人的熱情,山西人的淳樸,山西的實實在在。棗山十分漂亮,看起來白面和紅棗完美的結合,這樣的形象就像一道美食和一道藝術品的結合,讓人們吃起來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我本人和喜歡吃棗山,也會早棗山,不過棗山做起來比較複雜,我只能簡單的說一下方法,大家願意學習的話,最好來我們山西旅遊,跟當地人好好學習一下,不然自己琢磨做的話,口感一般不會好。而且山西這面的水和面有自己的特點,一般其他地方的人,很難做出這裡的味道,具體的做法是:
大棗要多,至少準備五十個,這樣才可以滿足棗山的最低要求,另外大家要準備筋力高的麵粉,這樣做出的棗山才有很好的口感,才會更好吃,大家在準備好面以後,要先揉成光滑的麵糰,倒入要用溫水,因為現在是冬天,水溫保持三十度為佳。
然後大家需要封上保鮮膜進行發酵,大家記住現在是冬天的季節,你室內的溫度發酵有些低,最好放在暖氣旁邊,這樣發酵才可以快一些,才可以比較的充分,如果發酵不充分,那麼吃起來會和很粘,口感十分差。我們發酵到原來的面的2-2.5倍大左右就可以了。
然後你要用手工來雕刻花朵,主要邊緣要雕花,以及最上面的地方要雕花,這一點比較難,很難和大家在這裡說清楚,建議看一看中央電視台的【中國味道】裡面有一個專門的介紹。另外我們要用竹子的籠屜,這樣味道好。這就是我家鄉的棗山,充滿了家鄉的芬芳。
其實自從經濟發達後,很多地方的年夜飯都已經開始變成全國標配了,畢竟現在沒有什麼吃不起的,而且海鮮也可以保鮮運到內地了。
不過記憶中還是有不少算是我們陝西比較特有的,可以分享下。
1.宴友思驢肉
小時候能有一袋宴友思,簡直就是奢華到天際了好嘛,每逢過年,當奶奶拆開一袋宴友思時,我們孫子輩的就圍在旁邊,看有沒有太散的肉,可以當時就吃掉,不用等上桌。
2.帶把肘子
肘子作為一道硬菜,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有,但是我們家因為有個大荔的親戚,所以每年都能收到來自大荔的帶把肘子,一整個肘子帶著骨頭,往盤子里(正宗其實是碗)一放,立刻就拉升了整個餐桌的逼格。
3.黃桂稠酒
現在好像只有淘寶能買到了,我小時候家裡除了香檳就是喝這個,可以冷著喝,也可以加熱,會有一點點酒精的味道,小時候喝還會上頭,還跟哥哥、妹妹一起模仿李白(不是李榮浩的那個,是將進酒的那個,謝謝)。
4.冰峰
這個絕對是陝西獨有了吧,到現在我們過年、夏天吃串串都會來幾罐冰峰,別拿美年達跟這個比,兩種不同的東西,只有陝西孩子才能懂,這是一種傲嬌,很便宜喲(周董:都是傲嬌的品牌,只賣獃萌的價格)。
5.甑糕(zeng,四聲)
這個不是年夜飯的標配,陝西特有的傳統小吃,姥姥以前總會買來作為過年的一道菜,其實就像是糯米、紅棗、或者蜜棗之類的放在鐵甑上蒸熟,而且是一層層的,買的時候會給你切一塊(切糕,咳咳),南方的小朋友可以當做你們的八寶飯吧。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期待的節日了,過年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節了吧!小朋友可以得到壓歲錢,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多開心的節日呀!
我的家鄉在風景秀麗的大理,大理不僅風景好,還有很多小吃,我記得除夕大年夜上媽媽會準備一大桌好吃的,大魚大肉很多,但是還有很多我們的本地小吃哦!其中就和大家一起說說最具有特色的撒撇。
撒撇有很多種類,其中就以牛撒撇最具有代表性,它的烹制方法比較特別,首先要殺牛,把黃牛宰殺後,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黃,再切成細肉絲,拌以煮熟後的牛肚雜,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科,再用煮沸後經過過濾的牛粉腸水或膽汁拌勻,就可以吃了。
在殺牛前一個多小時,給牛喂一些傣鄉特有的野草——五加葉和香辣蓼草。五加葉因為周邊長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種清涼、味苦的中草藥。香辣蓼草葉型似辣椒葉,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殺菌的功效。牛開膛後,把牛肚洗凈,放在開水裡燙兩分鐘,撈出來後快速刮洗乾淨,切成條,然後放佐料;從牛胃裡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鹽;再放一些新鮮的切細了的五加葉和香辣蓼草,拌上從山裡采來的野香蔥——牛撒撇就製成了。對了,還要加上另一種你無法想像的東西:牛的小腸里的一種很苦的汁水。加了這種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風味最地道的牛撒撇。能講這個故事一定是唐山人。擱著是京東一帶特有的食品,此典故流傳甚廣。
推薦閱讀:
※新年專題 | 10件紅色單品,為家增添十足年味
※喜島圖書館 | 春節回憶殺,天南地北的年味。
※《2017中國人運動報告》: 春節期間國人步數最少
※不放任何佐料,卻是土家族最具有儀式感的一道菜
※談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