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維基百科嗎?
03-09
維基百科最早是在吉米·威爾士與拉里·桑格兩人的合作下,在2001年1月13日於互聯網上推出網站服務,並在1月15日正式展開網路百科全書的項目。其中桑格同時結合了維基百科網站合作核心的「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的「encyclopedia」,而創造出新的混成詞「Wikipedia」。
推薦閱讀:
創立之初,維基百科的目標是向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並希望各地民眾能夠使用自己選擇的語言來參與編輯條目。其他書面印刷的百科全書多是由專家主導編輯,之後再由印刷廠商印刷之後加以銷售;維基百科在性質上一如其號稱般屬於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這也意味著除了傳統百科全書所收錄的信息外,維基百科也能夠收錄非學術內容、但是仍具有一定媒體關注度的動態事件。2006年《時代》雜誌所評選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你」中,便提到數以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於線上以共同協作並交互的方式促進維基百科的快速成長,同一年提及的其他重要網站還包括有YouTube、MySpace和Facebook。
而包括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等知識份子對於條目準確性的爭議,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源自於他人對於維基百科的偏見。為了儘可能解決各界對於條目質量的質疑,維基百科也陸續提出許多相對應的方針與指引來保障文章的質量,同時也希望協同編輯時能夠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證、審核及確認的數據源。然而批評者也提到許多維基百科絕大多數大量信息都是由那些喜歡來自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眾編輯自己喜愛的項目而成,但這也意味著在許多情況之下網站十分容易因為各種理由而受到他人人為破壞;同時批評者也指出就算一些報告證實許多文章在遭到破壞後往往能立即簡單地被刪除,但是維基百科內仍然包含有大量未經證實或者是相互矛盾的信息。
不過《自然》在2005年的調查之中認為維基百科在科學文章這一領域與作為傳統百科全書代表的《大英百科全書》有著相似的精確度,但是兩者在內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嚴重缺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