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分為很多種。


努力本身並無對錯,也無好壞。但問題在於我們對於努力的認識有著太多的偏頗——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好的,就是偏頗的一種。


放鬆的,帶著悅納的努力,和被焦慮和恐慌驅使著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我把被被焦慮驅使著的努力者稱為「焦慮努力者」。



焦慮努力者通常都有一個較為嚴苛的父母或者對他有過重要影響的長輩與老師,這種挑剔的外界環境總是無時無刻不表現出對他的不滿意,會經常拿他與別人對比。

但是無論他怎樣努力,卻永遠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同與關愛。


事實上還有一種和無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認同同樣悲劇的成長經驗: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長或老師的期望和要求時才能得到「關愛」,一旦違反了他們的要求就會遭到辱罵,否定,嘲諷,甚至毆打。


他們很可能是在一個喜歡攀比與排名的學校或團體中成長起來,學習名次,家庭背景,人際關係,「混」的好不好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相互對比和貼標籤的條件。

他們總是非常的著急,做任何事情都極度的求快。想要快速成功,快速賺到很多錢,快速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哦,還有一個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快速的自我提升。


他們一直在不停地拚命努力著。考個重點大學,在考托福雅思國外鍍金幾年,選擇一份光鮮亮麗的好工作,這似乎是這個群體集體嚮往和期待的一種未來規劃。


客觀來看,他們與同齡人對比的確稱得上是「成功」。


但問題在於,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他們始終是被一種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落後,害怕被別人看不起所驅使著。


而「越努力,越焦慮」這種現象也多發於這類「追求卓越」的人身上。

所以究竟為什麼會越努力,越焦慮呢?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我記得在我上小學那會兒,書店裡還是很流行「心靈雞湯」之類的書籍,意林之類的雜誌也正風靡著。


後來人們意識到心靈雞湯的華而不實、空洞無物後,心靈雞湯就淪為了一個貶義詞。


但是很快,一種名為「成功學」的「學問」迅速即雞湯之後流傳開來。各類的大師,各類的名言金句被所有人都掛在了嘴邊。


隨後就演變成了一種全民都理所當然的追求成功的集體傾向。大家都開始變得積極向上,甚至演出現了「你不努力就是LOW逼」,"最美的年華必須要拚命"之類的一種對「不努力者」的批判。


於是所有人都變得焦慮了起來。大家都害怕被別人落下,都害怕被別人批判,害怕成為別人口中的low逼與loser。


集體性的對「成功」的追求,對「不努力」的批判造就了一個每個人都難以接受自身消極一面的大環境。


再落到每個人身上,越努力、越焦慮,歸根結底有三個根本性的直接原因。



1.「焦慮努力者」的努力一開始的動機就是被焦慮所驅使著。

他們因為自己不夠好,因為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因為會被別人看不起等等而產生了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他才會努力去變強,努力獲取別人的認同。


但是恰恰是他的這種「擺脫焦慮」的渴望令他又產生了一種「二級焦慮」,也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焦慮而產生的焦慮」。


所以,他越是「努力」的想擺脫焦慮,卻只會令焦慮變得更多;他會因為焦慮情緒的存在而無法專註做事,於是他達到目標的進度就會變慢,而進度變慢又會加劇他的焦慮;


於是他的焦慮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直到他最後無時無刻都處在焦慮的狀態中,而無法再去做任何事,無法再用心去體會和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2.做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最後的結果。


做事情當然是為了得到最後的結果了,但「焦慮努力者」和平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做事的目的「只」在於最後的結果,他們「只」是為了某個產出,某個結果,某個目的。


所以這就會導致他們無法享受做事的過程,無法感受到生活的當下,在他們看來,生活好像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目的和節點,他們只想完成任務似的儘快從這個節點趕到下一個節點。


沒錯。


「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像是一場被別人安排的任務」。


所以,如果你的生命中只有任務在,那麼,「你」在哪裡呢?



3.過度求快。


因為你將生活當成了一個被別人安排給你的任務,你就不可避免的想儘快完成它。只有儘快完成了,你才能儘快從你所討厭的生活中逃離。


比如你拚命賺錢,為的是某一天可以不用賺錢;你努力考研,為的是儘快擺脫考研的痛苦;你硬寫一篇公號文,為的是寫完了就可以好好的放鬆;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邏輯,常見到你甚至無法意識到這個邏輯中存在的問題。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有這樣一段話:「當你做一件事情求快的時候,就代表你對這件事已經失去了興趣。你想要快點結束它去做別的。」


所以,當你強迫自己去做一件你不感興趣的事,你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件你很抗拒的任務,這無可避免的會令你產生很多的焦慮。


而且,你越是求快,則越是會更加焦慮;你越是焦慮,你做事的效率就越低;

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根本含義。



那麼你要如何才能從這種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呢?

我的答案是:放棄努力。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你真正興趣所在的事情。



我知道這個回答無法令「焦慮努力者」們滿意。

因為毫無疑問當他們看到放棄努力的時候已經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種「恐慌」。他們會認為如果不努力的話只會更糟糕,如果放棄努力,他們的生活就會失控,他們認為他們一直在逃避的那些生活中最壞的結果都會鋪天蓋地的向他湧來,他的生活會一團糟糕,他會變成一個廢物。



其實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就像一個正在學游泳的人。


他對水很陌生,他感覺自己有點兒在往下沉,他很恐慌。於是他趕緊用力掙扎想要抓住些什麼好讓自己不墜落下去。


但是他卻抓了個空,自身卻往下沉的更深了。於是他更恐慌,更用力,更拚命的掙扎,然而他越掙扎就越是往下沉的越快。


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一個游泳新手所做的掙扎,自以為可以努力的「抓住」變得有錢、人緣好、學習好等這些幻象就能夠將自己從「恐怖」的生活中拉上去,但他所做的這一切努力卻正是導致他越來越陷入危險的原因。


那麼不會游泳的人通常都是怎樣學會有用的呢?


你去問所有的會游泳的人幾乎他們都會回答你:放鬆。


當你放鬆的時候,你不再掙扎,不再僵硬的時候,水本身的浮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將你托上來。


就像你對生活放手,不再緊縮自我,不再試圖通過努力來抓緊什麼的時候,生活本身就會帶給你「安全」和「平靜」。


你一直害怕的是,如果不努力了就會失去一切;就像不掙扎了就會落入水底;


但就像水會將你托起來一樣,當你不再被緊張和焦慮驅使的時候,你自身的興趣,你本身的某些動力,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等等會自發的引領著你去探索這個世界,會帶領著你去進行許多有意義的創造。


而在這個時候,你的生活才會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所以,比起拚命的試圖要做些什麼,也許有時候不做什麼會更加重要。





以上。


我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包括我個人之前的確也是越努力卻感覺越焦慮。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惠紫簡單分析一下焦慮產生的原因以及惠紫的建議:

1.一定的遺傳因素

因為我自己就是個容易焦慮的人,所以我仔細分析過原因。後來我承認這種焦慮是有一定遺傳因素的。如果你也容易焦慮,相信你的父母親人中一定有人也是這樣的情況。那麼先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可以幫助到你及時地意識到自己什麼已經開始焦慮了。

2.迷茫、無正確的方向

你的確很努力,比如你一天到晚地在學習,在忙碌,但是遲遲沒有成績。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反思了,你的方向是否正確?

越是努力,越是在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卻看不到成績,所以會焦慮。特別是付出的越多,但是成績渺茫時,焦慮會加重。這個時候就要好好的審視自己,自己的特點到底在哪裡?到底是否適合這樣的工作,這個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結束錯誤的方向,便會減少焦慮。

3.能力與目標不匹配

焦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能力不足。領導安排給你的工作已經越過了你的能力,你交給的工作報告一直不能得到領導的滿意,批評指責等等統統落到你的頭上。這個時候的你不焦慮就奇怪了。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制定學習計劃,提升自己的能力。

4.缺乏行動

想得多做的少。很多人都是這樣,感覺開始一項工作和計劃好像很難。自己否定自己,總是想著自己要怎麼做怎麼做可以進步可以提升自己,但是,遲遲沒有行動。

這個時候惠紫建議,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心理障礙,想到什麼事情,寫下來,給自己一個小目標;然後照著這個目標去做就可以了。有時候想太多是在浪費自己的精力。

以上是惠紫的一些建議,歡迎與我一起交流。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深有體會。

工作後我總是懷念讀書的時候,那時候只管用功背書寫作業,只要上課集中精神,努力到一定程度,名次上升很容易,到時上了大學就算是功成了,不僅老師同學是這麼告知的,連我自己也這麼堅信著,有個可以通過量變產生質變的明確目標,讓我有安全感。

可是度過了這段有人替我鋪好道路,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課業,就能到達目的地的時段後,我面臨了許多問題,卻沒人能幫我解答。有人說,要發展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才不算枉過此生,父母說,要學會計,找有前途的工作,後半輩子不用擔心生存問題。常常困擾著,又只能自己摸索著,哪條路正確,自己想要什麼,又要如何實現,如果後悔了又當如何。

不是因為越努力,才越焦慮,是因為沒有明確堅定的目標,所以才會每多走一步路,多做一份功,還未見成效時,都擔心這會不會是無用功,會不會是偏離正軌的又一步路,而周遭又充斥著太多的成功人事例子,牛人太多,以往讀書的天賦在這時完全發揮不了用處,深感無力,原來自己是這麼平凡,每每想到這,又覺得自己落後別人太多,只能繼續push自己,所以感到焦慮。

當然,找出事因後我漸漸放開,尋找解決方法。

忘記讀書時被灌輸的一定要出名有成就的想法,接受自己的小平凡,清楚平凡不是平庸。然後分析認清自己,究竟追求什麼,想快活地追求自己,還是遵守生存規則改造自己踏入社會;是想要短時間內立即獲取的利益,還是能接受長久的深造。有了為之服務的事件,再尋找方法論。另外,所聽聞的所有成功例子里的成功人士,無一不是有堅守的品質。我們只需選定一個長久的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被周遭繁亂打擾,相信每條路一定會有安所之處就行了。

焦慮,沒必要,努力,就行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下焦慮是怎樣產生的。心理學家米哈里是這樣認為的:當能力低於所做事情的挑戰難度時,會產生焦慮;當能力高於挑戰難度時,會感到無聊;即使能力和挑戰難度匹配,但如果都處於較低級別時,則會覺得漠然;只有能力和挑戰難度都處於較高級別時,才容易產生心流。而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


簡單地說,就是能力不足產生焦慮,因此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越努力,說明我們原先能力差距較大,因此越焦慮。


這種對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焦慮,更準確的說是能力與預期的不一致所引起的焦慮。焦慮會使人緊張、浮躁、動作變形、注意力不集中,最終導致發揮不出原本的能力。比較直觀的例子是:在體育比賽中,預期過高,往往會直接影響人的能力發揮。所謂越想打好,越打不好就是這種情況。這裡面的原因,就是預期過高,預期大於能力,帶來了焦慮,影響了自己的發揮。

 

越努力,越焦慮的原因,是因為努力並不能解決焦慮的問題。雖然努力一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如果自己的預期過高,期望值過大,還是會引起焦慮的。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清晰了解自己,合理制定目標。


其實,做人何苦為難自己?定目標沒必要「高大上」,多定些可以實現、有意義的小目標即可。人要有自知之明,期望值別太高。人家王健林的小目標是先掙它一個億,自己的小目標不如就定5萬、10萬的。期望值太高,就算你再努力,也不可能達到,反而帶給自己更多的焦慮。


我覺得焦慮的原因是自己想要的太多,而能力不足。

可能大部分人在大學都有過浮躁迷茫不知所措的一段時間,我也有過那樣的一段時間。那是我大二下半學期的時候,自己覺得比別人多會兩個軟體就厲害的不行,什麼都看不進眼裡,自大的沒邊沒沿,專業老師和幾個不錯的朋友都提醒過我,之後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我自己心裡並不想成為那種人,甚至我十分反感那種人,但我在變化的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到。之後我變得很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在網上找了很多克服焦慮的辦法,很多答案都是多看書,但當時我的情況是,浮躁焦慮的並不能看進去書。這好像就陷進了一個死循環:

焦慮是因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沒有達到預期>>>焦慮產生的慌張讓我們並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無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當我意識到自己焦慮已經到了很嚴重地步的時候,我有的時候真的急的想哭。轉變是在一個同學來找我辦社團。現在想想,其實應該是這個社團轉移了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當時我們幾個人合夥做的社團正好是自己喜歡的攝影,所以那學期的後半段我想的更多的都是社團里的事情,當時幾個人一起在業餘的時間,從策划到出片經歷了半個多學期,甚至到了考試周我們還在改這個片子。幸運的是忙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現在也很幸運在從事相關的工作。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有的時候人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焦慮也隨之放大,所謂「拖延症「「懶癌」動不動就說自己「焦慮症」犯了的狀態,其實心理學上並不存在這些病症,只不過是一種誇張的修飾而已。

越努力,越焦慮,感覺自己身體被掏空卻好像一無所獲,其實你並不是被掏空,而只是在撒嬌,或者更糟糕的是,你沒有被掏空,你本來就空。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古語說,「知止而後能定」,知道自己的底線和邊界所在,就有了定力,不會為別人所左右。

一方面保持對世界開放的心態,另一方面堅持自我,你的野心沒必要那麼大,你也沒有辜負那些苦難,準確評估且相信自己努力的價值,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跟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焦慮產生的根源在於你對目前狀態的不可控性心態,更多的時候與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是一回事。

一般情況下,你的努力和焦慮並不一定是並生關係,而應該是個循環發展的邏輯,起點應該是對更加優質生活的追求:慾望→焦慮→努力→適應→上升→焦慮→努力→慾望更高→更努力→更焦慮→……達成階段目標,然後開始下一個循環。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嚴重的焦慮發生,一般都是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進入不同的新層次、接觸不同的新事物、有應激事件發生等情況下伴發的。因為不可控性的增強、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對即將發生事件結果的擔憂,都會促成你的焦慮。通常工作三年內的新人,可預見的人生重大決定、重大事件發生之前,焦慮能達到頂峰。

這種焦慮很難避免,但是可以有效調節。首先我們要充分接納焦慮,了解焦慮,而不是拒絕焦慮。適當的焦慮和壓力,反而可以增加人們的動力,激發內在的潛力。

我下班了,走人回家,不寫了 哈哈



人們越努力就意味著投入了更多的時間與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然而就在此時「革命」還尚未成功,並且一切都還在急切的期待中,所以人們越努力就會越焦慮。



懂得越多,不懂得越多,所以努力,所以焦慮


推薦閱讀:

你以為自由職業就自由了?
面試官最不喜歡聽到的話是什麼?
如何和自己不喜歡的上司相處?
熬夜的危害?
如何與「風格特異」的同事相處?

TAG:焦慮 | 心理學 | 職場 | 心理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