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用鴿籠,艦載機降落靠人拽?各國首艘航母有哪些神設計?
近代世界軍事史上航空母艦的雛形出現於上個世紀初,比中國造航母整整早了100年。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各國改裝或製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某些奇葩設計現在看來甚至淪為笑話。然而,正是這些先驅為航空母艦後來的發展和成熟探索了道路。這裡盤點一些軍事歷史上各國首艘航母的一些神設計,比如航空母艦通信靠鴿籠,艦載機降落靠人拉硬拽......
這裡介紹的第一艘航母是CV-1「蘭利」號,它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正規的全通甲板航空母艦,它的前身是海軍運煤船AC-3「丘比特」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海軍艦船大多改為燒油,「丘比特」號因此有些無所事事。恰逢航空母艦那時作為一個艦種開始出現,財政緊張的美國海軍當局於是盯上了「丘比特」號,於1920年3月開始對它進行航空母艦改裝,並以美國物理與天文學家、航空先驅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博士的名字為其命名。1922年3月,「蘭利」號改裝完畢,排水量1.15萬噸,航速15節。由於這種軍艦是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海軍艦隊中,所以水兵們送了它一個綽號:大篷馬車。可以說,美國海軍今天的航空母艦編隊,都起源於這艘前運煤船,它是由運煤船改造的。
不過這艘航空母艦「蘭利」號創造了多個美國海軍歷史,比如1922年10月17日,弗吉爾·C·格里芬中尉駕駛一架沃特VE-7「藍鳥」雙翼機從「蘭利」號甲板上起飛,成為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架飛機;9天後,海軍少校傑弗雷·迪·齊維里爾駕駛「艾爾馬林」39B型教練機在「蘭利」號上首次完成飛機著艦訓練;11月18日,海軍中校懷特首次從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彈射起飛……除了這些被歷史銘記的時刻,「蘭利」號上還有一個在今天看來有點搞笑的設計——在艦艉的兩門130毫米火炮之間搭建了個鴿子棚。美國人想用鴿子解決飛行員與航空母艦之間的通信問題,這是航空母艦首創的通信方式。
那個年代,鴿子被認為是海軍航空兵最重要的通信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海軍航空兵在1萬多次飛行任務中共使用了829隻鴿子,效果相當不錯。所以當「蘭利」號服役時,美國人想在航空母艦上延用這個傳統,他們甚至在設計改裝後續的CV-2「列剋星頓」號和CV-3「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時,也為鴿子棚預留了位置。不過訓鴿員們很快認為用鴿子作為艦載機和母艦的溝通載體並不靠譜,他們在弗吉尼亞州丹吉爾島的訓練中發現,鴿子們只有單個放飛時才會返回航母,如果全部放飛,鴿群就會一直向南飛返回諾福克海軍船廠,落在那裡的塔吊上休息,全然不顧腳爪上攜帶的小紙條。出現這個問題後鴿子棚被改成高級軍艦艙。「蘭利」號雖然並不完美,但也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20年時間,直到1942年2月才被日本轟炸機炸成重傷而被友艦擊沉。「蘭利」號遂成為美國海軍戰史上被擊沉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對航空母艦進行探索的國家,早在1912年,英國皇家海軍就將一艘老舊的巡洋艦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他們又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即「水上飛機母艦」,被認為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1917年,皇家海軍決定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艦「暴怒」號改建為飛機母艦。為了讓陸基飛機也能在它上面直接起降。於是「暴怒」號的前主炮被拆除,艦體的前半部加裝了近70米的飛行甲板,鋪設了木製跑道,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改裝型航空母艦。不過艦上搭載的飛機要想返回母艦,全靠飛行員膽大心細技術高超,以及甲板人員的拖拽……完全是人力生拉硬拽才能使飛機降落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
1917年8月2日,「暴怒」號正式服役不足兩個月,艾德溫·鄧寧少校駕駛編號N6453的「小獵犬」雙翼戰鬥機在「暴怒」號上進行了降落試驗,他用側滑著陸的方式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但飛機仍在前沖,早已等待在甲板上的地勤人員衝上去,緊緊抓住機翼後緣才讓飛機安全停在甲板上。這次「人力拖拽」式降落成為世界上首次飛機在航行中軍艦上降落的嘗試。5天後,鄧寧再次以同樣的方法在「暴怒」號降落成功,這讓大家都以為「拖拽」式降落將成為艦載機的標準降落方式。但少校的第3次降落嘗試失敗了,他的飛機在下滑過程中錯過了降落點,正當他準備復飛時,引擎意外熄火,失去動力的飛機撞上飛行甲板旁的吊車後,從航母右舷翻落海中,艾德溫·鄧寧少校不幸身亡。
這次事故證明「暴怒」號還不適合執行任務,於是又被送回船廠接受第二次改裝,這次拆除了軍艦後主炮,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米的飛行甲板,並安裝了簡單的攔阻裝置。這樣,「暴怒」號的前甲板就專門用于飛機起飛,後甲板則用於降落,兩者基本上互不干擾。儘管如此,「釘子戶」煙囪的存在仍令飛機著艦十分困難,飛行員們大多數時候寧可選擇在水面上迫降後游泳,也不願意冒著風險在甲板上嘗試。1918年7月,「暴怒」號上的7架「駱駝」式雙翼戰鬥機在代號「F.7」的作戰行動中襲擊了位於丹麥南部城市東登,那裡駐紮著一支德國海軍飛艇部隊,建有3座大型齊柏林飛艇艇庫。襲擊中,從「暴怒」號上起飛的戰鬥機炸中了2座艇庫,並點燃了2架飛艇氣囊內的氫氣,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從航空母艦上起飛飛機對目標進行攻擊的紀錄,這也是航空母艦誕生一來第一次執行任務的勝利。
在這裡我們不要忘了昔日的軍事強國——法國。儘管英美等國首艘航空母艦的服役時間都比法國早,法國人克雷曼·阿德卻是事實上的「航母第一人」。他早在1909年就在書中描述了將飛機與軍艦結合的夢想,並第一次提出了「航空母艦」這個概念。然而,當時的法國軍方沒有重視這一想法,結果阿德的創意在英國收穫了熱烈反響,而法國的第一艘航母直到1922年才姍姍來遲。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對各國的戰列艦建造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各國紛紛把尚未完成建造的戰列艦改裝為航空母艦,法國也只好停止了5艘諾曼底級戰列艦的建造,並將其中4艘拆解,得到的鋼材用來完成第五艘「貝亞恩」號的航母改造工程。英國的「百眼巨人」號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航母,法國海軍從它身上汲取了寶貴的建造和改裝經驗,用了5年時間完成了「貝亞恩」號的改造工程,擁有了第一艘航母。
雖然擁有航空母艦較晚,但從設計角度看,法國的第一艘航母顯然要比英美兩國的「同類產品」先進得多。數據顯示,「貝亞恩」號能搭載40架飛機,而英國的「暴怒」號只能搭載10架。不過,對艦上飛機的管理卻顯露出法國人的稚嫩,據說要回收15架飛機,「貝亞恩」號需要花1小時8分鐘。對瞬息萬變的戰場來說,這段時間足以讓它被擊沉兩次了。而「貝亞恩」後來從未參加過真正的戰鬥。1939年9月法國對德宣戰後,「貝亞恩」號被分配到「L」艦隊,與其他數艘主力戰艦一起擔負起尋找並摧毀德國袖珍戰列艦「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的任務。結果在西印度群島,「貝亞恩」號因為航速慢,截擊德國軍艦的任務當然也無法完成了。第二年無所收穫的「貝亞恩」號回到土倫港,奉命搶在德軍入侵前將法蘭西銀行的黃金儲備運往大西洋彼岸。「貝亞恩」雖然慢,但肚量挺大,黃金被順利送到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銀行。隨後,「貝亞恩」號前往美國東海岸,準備將比利時空軍從美國訂購的一批新式飛機運回歐洲,但航行到中途法國就宣布投降,這是一艘從來沒有參加過海戰的航母。
緊接著二戰在加勒比地區的馬提尼克島,美國人要求「貝亞恩」號或者加入英國皇家海軍繼續與德國戰鬥,或者接受被扣押在馬提尼克島不得返回法國的安排。法國水兵接受了被扣押的命運,在馬提尼克島一直待到1944年才被送還給法國海軍。此時的它扮演起海上運輸艦的勤雜角色。1945年12月,「貝亞恩」號將一批作戰物資從新加坡運到越南,隨後返回法國土倫,再也沒挪過窩。在土倫,這艘大船被海軍「廢物利用」,當成了潛艇兵們的宿舍,直到1967年5月被出售給義大利的拆船公司。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貝亞恩」號從未在戰鬥中起降過飛機,而它從建成到退役,最大的作用竟然是做了22年的海軍宿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