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先擺明觀點:

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粗略寫,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產品成本:

無論是佳能、尼康還是賓得這些還在堅守單反相機陣地的廠商,還是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等基本不再推出單反相機但仍在主流消費級相機市場摸爬滾打的廠商,都擁有從低到高較為完整的產品鏈,拿佳能舉例,現役產品:100D、1300D、700D、750D、760D、80D、7D

mark2、6D、5D mark 3、5D mark4、5DS、5DSR、1DX

mark2,單機身價格從2300元人民幣到43000元人民幣不等。這些產品對應著不同需求,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同時這些在產機型也分別佔用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一旦開工,每天就對應著相當的原料費用、水電運營費用、人力成本費用等等。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不同級別的機身的研發難度也不盡相同。理論上來說,並不是產品價格越低它的研發成本就越低,而是復用程度越大它的成本就越低。諸如6D這樣的產品,大量復用了成熟的5D

mark2的研發成果,使得它的降價空間也比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趨於穩定,因此當研發成本差不多收回的時候,就會看到較為顯著的降價。企業當然會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前幾年我們經常看到佳能以幾乎一年一代的頻率使用「萬年不變」的1800萬像素APS-C感測器上「擠牙膏」式地升級產品,代際之間沒有顯著的提高。這些產品的定位非常準確,就是入門用戶和消費能力較低的發燒友用戶。這些用戶的換機頻率與頂級機身用戶相比,往往更長。頂級機身的用戶特別是機構用戶幾乎固定地在奧運年進行全面的器材升級,四年一次,再不換手上的器材也基本到了壽命,而其他用戶的升級頻率,通常要更長,不滿意還可以繼續等。因此80D的目標用戶要不是第一次購買單反相機的用戶,要不就是手裡拿著40D甚至30D、350D的用戶,極少有手裡有70D卻升級到80D的用戶,他所承擔的研發成本,卻只是從70D到80D的那一小部分。

與鏡頭相比,機身的停產比較容易達成,可以騰出生產線生產下一代產品。鏡頭則會佔用更龐大的生產資源。對於不「滅門」的用戶來說,一顆鏡頭使用足夠精心的話,10-20年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大多數用戶在同一個焦段範圍內通常不會重複投資,更新通常是不得不買才會去買,因此對廠商來說,需要精準地抓住上一代產品的壽命周期,準確面對上一代產品的短板推出新品,才能構成購買慾望,同時不能貿然停止上一代產品的生產,以免用戶「被綁架」只能購買新一代產品。對於有些被用戶奉為「神器」的產品,則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也要繼續生產。例如尼康50

1.8就有D、G兩個版本同時生產、銷售,D版本推出已經17年了。新產品的投產,則意味著一條新的生產線的並行,生產成本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疊加而不是取代。此外,越是小眾的鏡頭的研發成本可能會越高,例如移軸鏡頭、超長焦鏡頭。產量可能就那麼幾千支,這個成本既要體現在這款鏡頭上,有時候也需要其他銷量高的鏡頭來分擔。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佳能在產鏡頭全家福

二、市場成本:

線上軟硬廣告投放自不必說,新媒體崛起後,廣告的投放成本相對紙媒時代應當只增不減。無須贅述。

市場成本中,還要考慮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持,建立精準營銷。這就是為什麼佳能、尼康在大型賽事活動(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都會提供CPS、NPS現場服務,免費出借相機、鏡頭。這些產品在經歷幾次賽事後基本就處於瀕臨報廢的狀態,幾乎沒有出售轉移成本的可能。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精準營銷,只有這樣已經嘗到甜頭的一線記者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說服所在機構購買新一代的產品。而為了市場份額的競爭,幾個廠商也會給機構用戶相當大的優惠與CPS、NPS之外的增值服務,這些也是純成本投入。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佳能在2016里約奧運會上提供CPS服務的倉庫。

還有各種活動的贊助。主要的贊助對象是各種類型的攝影比賽。世界知名的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佳能就是贊助商之一。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三、風險成本:

在我印象中,近幾年電子產品的召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事件,一個是尼康D600「掉渣」事件,後者上了我國的「3·15晚會」。

D600的處理方式,是免費更換下一代產品D610。考慮到當時D600已經上市一年多,這個換機量對尼康的打擊要遠遠大於三星事件。或許尼康甚至可以覺得慶幸,類似的風險若是出現在頂級機身D4、D5上,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這已經不是相機廠商近幾年遭遇的頭一遭。2011年泰國洪水就讓索尼、尼康的工廠關閉幾個月。今年的熊本地震導致了索尼CMOS一度停止生產,讓一眾廠商緊張了好一陣。

以上這些都是廠商曾面臨的風險,截至目前,這些損失都是暫時性的。相比之下,整個數碼相機產業的下滑則是他們面臨的更大的風險。從近期數碼單反(包括高端便攜相機、無反相機)特別是新品不斷提價(不排除日元貶值因素)來看,適當提高產品售價來彌補產品銷量的頹勢是廠商的共同選擇,但這個做法註定只能解一時之需,不能長久。近來關於尼康將裁員上千人的傳言日囂塵上,就是風險的真實寫照。


因此可以總結: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粗略寫,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產品成本:

無論是佳能、尼康還是賓得這些還在堅守單反相機陣地的廠商,還是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等基本不再推出單反相機但仍在主流消費級相機市場摸爬滾打的廠商,都擁有從低到高較為完整的產品鏈,拿佳能舉例,現役產品:100D、1300D、700D、750D、760D、80D、7D mark2、6D、5D mark 3、5D mark4、5DS、5DSR、1DX mark2,單機身價格從2300元人民幣到43000元人民幣不等。這些產品對應著不同需求,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同時這些在產機型也分別佔用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一旦開工,每天就對應著相當的原料費用、水電運營費用、人力成本費用等等。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不同級別的機身的研發難度也不盡相同。理論上來說,並不是產品價格越低它的研發成本就越低,而是復用程度越大它的成本就越低。諸如6D這樣的產品,大量復用了成熟的5D mark2的研發成果,使得它的降價空間也比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趨於穩定,因此當研發成本差不多收回的時候,就會看到較為顯著的降價。企業當然會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前幾年我們經常看到佳能以幾乎一年一代的頻率使用「萬年不變」的1800萬像素APS-C感測器上「擠牙膏」式地升級產品,代際之間沒有顯著的提高。這些產品的定位非常準確,就是入門用戶和消費能力較低的發燒友用戶。這些用戶的換機頻率與頂級機身用戶相比,往往更長。頂級機身的用戶特別是機構用戶幾乎固定地在奧運年進行全面的器材升級,四年一次,再不換手上的器材也基本到了壽命,而其他用戶的升級頻率,通常要更長,不滿意還可以繼續等。因此80D的目標用戶要不是第一次購買單反相機的用戶,要不就是手裡拿著40D甚至30D、350D的用戶,極少有手裡有70D卻升級到80D的用戶,他所承擔的研發成本,卻只是從70D到80D的那一小部分。

與鏡頭相比,機身的停產比較容易達成,可以騰出生產線生產下一代產品。鏡頭則會佔用更龐大的生產資源。對於不「滅門」的用戶來說,一顆鏡頭使用足夠精心的話,10-20年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大多數用戶在同一個焦段範圍內通常不會重複投資,更新通常是不得不買才會去買,因此對廠商來說,需要精準地抓住上一代產品的壽命周期,準確面對上一代產品的短板推出新品,才能構成購買慾望,同時不能貿然停止上一代產品的生產,以免用戶「被綁架」只能購買新一代產品。對於有些被用戶奉為「神器」的產品,則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也要繼續生產。例如尼康50 1.8就有D、G兩個版本同時生產、銷售,D版本推出已經17年了。新產品的投產,則意味著一條新的生產線的並行,生產成本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疊加而不是取代。此外,越是小眾的鏡頭的研發成本可能會越高,例如移軸鏡頭、超長焦鏡頭。產量可能就那麼幾千支,這個成本既要體現在這款鏡頭上,有時候也需要其他銷量高的鏡頭來分擔。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二、市場成本:

線上軟硬廣告投放自不必說,新媒體崛起後,廣告的投放成本相對紙媒時代應當只增不減。無須贅述。

市場成本中,還要考慮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持,建立精準營銷。這就是為什麼佳能、尼康在大型賽事活動(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都會提供CPS、NPS現場服務,免費出借相機、鏡頭。這些產品在經歷幾次賽事後基本就處於瀕臨報廢的狀態,幾乎沒有出售轉移成本的可能。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精準營銷,只有這樣已經嘗到甜頭的一線記者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說服所在機構購買新一代的產品。而為了市場份額的競爭,幾個廠商也會給機構用戶相當大的優惠與CPS、NPS之外的增值服務,這些也是純成本投入。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還有各種活動的贊助。主要的贊助對象是各種類型的攝影比賽。世界知名的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佳能就是贊助商之一。

三、風險成本:

在我印象中,近幾年電子產品的召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事件,一個是尼康D600「掉渣」事件,後者上了我國的「3·15晚會」。

D600的處理方式,是免費更換下一代產品D610。考慮到當時D600已經上市一年多,這個換機量對尼康的打擊要遠遠大於三星事件。或許尼康甚至可以覺得慶幸,類似的風險若是出現在頂級機身D4、D5上,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這已經不是相機廠商近幾年遭遇的頭一遭。2011年泰國洪水就讓索尼、尼康的工廠關閉幾個月。今年的熊本地震導致了索尼CMOS一度停止生產,讓一眾廠商緊張了好一陣。

以上這些都是廠商曾面臨的風險,截至目前,這些損失都是暫時性的。相比之下,整個數碼相機產業的下滑則是他們面臨的更大的風險。從近期數碼單反(包括高端便攜相機、無反相機)特別是新品不斷提價(不排除日元貶值因素)來看,適當提高產品售價來彌補產品銷量的頹勢是廠商的共同選擇,但這個做法註定只能解一時之需,不能長久。近來關於尼康將裁員上千人的傳言日囂塵上,就是風險的真實寫照。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總結: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先說一點說國產數碼化以及做不出cmos,或是cmos技術落後的可以閉嘴了,早在17年前我們就已經領先全世界了。

在1999年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任何廠家能製造出全畫幅感測器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製造出千萬級別像素的中畫幅感測器了,是杭州超意攝影技術有限公司的,超意EB-67,直接在市場上發售,售價10W左右,十分具有性價比,其他國家的數碼後背都在50W左右還沒有這個先進,現在二手3000左右。

成像面積在36×48 mm,CCD有效面積為37mm ×28mm,儘管只比135全畫幅大了一點點,要知道這可是99年啊,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廠家能製造出如此規格的CCD,當時數碼相機的CCD只有可憐的黃豆大小,就算是伊士曼柯達,和飛思,以及以色列的賽天使都望塵莫及,而且感光度,快門速度,42位真彩色,遠遠不是日本能夠仰望的,要知道當時佳能尼康還在為幾百萬像素的APS規格CCD頭疼不已,更不用說千萬像素級別的中畫幅或是135全畫幅了。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直到一年後康泰時的那塊飛利浦坑爹CCD才達到全畫幅的629萬像素,而且有著致命的缺陷,直接把康泰時搞倒閉,把賓得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全畫幅一體旗艦直接搞死搞的賓得元氣大傷,一直不出全畫幅。佳能也是在整整三年後才推出第一款成熟的千萬級像素全畫幅1DS。

當時這個產品一發售的時候,簡直在國內外攝影界就是一顆炸雷,因為他們不相信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剛剛在幾年前才解決溫飽的國家,能製造出這樣世界頂尖的東西。

當時卡爾蔡司的總裁霍夫曼以及佳能的總裁以及尼康中國地區技術顧問親自去杭州展會上試了這款數碼後背,並想花重金購買CCD技術,當時超意一口回絕,因為這是中國數碼領域第一次傲然立於世界之林,把所有製造CDD尖端技術引以為傲的發達國家打得體無完膚。當時國內外各大影像雜誌雜誌周刊幾乎對這款產品都有報道,各大商業攝影機構,影樓,一時間各大訂單紛紛而至,還出口國外很多台。

而後超意公司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數個月後又研製出後續產品EB67II型號(600w像素的普通款 1160的標準版),相比從前更加專業31*31的CCD,1160萬像素是目前世界上面陣型數字機背中像素水平較高的數字機背之一,遠超柯達DCS 465 、輕便飛思等的600萬像素。可高速連拍 。一般數碼相機的一大缺點是拍攝速度很慢 , 拍攝一幅需數秒甚至數十秒以後才可進行第二幅的拍攝 ( 其它幾款專業數碼相機如柯達 DCS465 是 8s , 祿萊DCP104是 10s ,輕便飛思也是數秒), 而 EB67II 數碼機背由於配置有高達數百兆的緩衝內存 ,即使在最大解析度模式下 ,也可達到極快的連拍速度 , 當按下相機快門後 , 以 0. 3s 時間 , EB67 機背就將拍攝的圖像輸入到電腦 , 立馬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一次可連續拍攝 36 張 , 存檔後可繼續拍攝 。 拍完後馬上就可對拍攝的畫面進行觀察比較 , 不滿意可刪掉重拍 。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之後超意又再度發力研製了EB67III一舉登上巔峰,EB67III型號這時的技術指標在今天來看都不為過時,1/8000~64s的曝光速度,1600W像素世界上任何廠家都望塵莫及的高像素,以及最低40的感光度。未壓縮70M , 36 位真彩色。還能在大畫幅上自動拼接合成4000W像素的圖像。

以上將日美以及歐洲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之後超意又推出了賓得67數碼化的改裝後背。

但是最後這家公司,因為資金問題終究消失,被日本逐漸趕上超越。

說完了國產的輝煌再說說國產的黑暗。

國產相機在數碼化不是那麼全面的時代還是有一番天地,但是後來逐漸連光圈都電磁化的時代,就已經嚴重的落伍,後來變賣國有資產有事雪上加霜,國產單反的一大攔路虎就是AF系統,在70年代日本相機就已經全面AF化,在80年代佳能研製出超聲波,而中國連機身和鏡頭最原始的機械馬達都沒法做好,90年代的時候嘗試過一批受限於技術和加工精度,經常出現拉風箱跑焦,不好使,齒輪磨損快的問題,一度沒有攻破這個難題,而這時候日本絕大多數已經是更上一層樓的推力大,安靜,快速,準確的超聲波馬達了,機械馬達早已淘汰。 直到今天國內一些光學廠才勉強能製造出最古老的一代機械馬達,例如永諾。而另外就是微型馬達微動馬達的問題,機身的全自動化非常依靠這個東西,國產單反很多還停留在手動上弦這種原始上,而日本因為精加工的發達,能把馬達做到非常小又非常精準,力矩大,所以能安裝到本來就很緊湊的機身上一個按動快門的電信號,就能控制前後快門帘和反光板的準確快速運動,配合伺服模塊就能協調各個動作例如光圈桿的耦合,對焦的分離和鎖定,這也是國產沒法做到的精加工在今天也非常糟糕,很粗糙,個頭還很大。

另外賓得佳能理光之類的都和中國合資過出過傻瓜相機,以及單反和鏡頭均有在中國的生產線,當年那麼好的時機沒有把握住,偷師學藝都來不及呢,明明技術都供上來了,都懶得拿只想著那點蠅頭小利,甚至不惜出賣國有資產。去看看現在鳳凰海鷗官網首頁上都是什麼吧,就明白為什麼做不好相機了,今天那個領導來考察,明天又是什麼廠內乒乓球比賽的,趁早都黃了吧,唯一能拿的出手的顯微鏡也別做了,技術也開始被同類日本產品拉開距離了。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另外光學這東西都說是要積累,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很多光學大廠也是有幾年就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一流廠商的,因為鏡頭結構就是那麼幾個雙高斯,天塞,柯克,只不過早期技術限制沒法製造的更精密,現在都能10組以上20片以上的鏡片來用來矯正色差,色散,衍射,畸變等一系列問題,但核心結構沒有變還是那幾樣,所以只要用心設計,不說用好鏡片,即使是稍微差一點的鏡片也可以做到很好的素質。至於測光影像處理電子晶元這塊對於國內卻不是大問題。



先擺明觀點: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粗略寫,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產品成本:

無論是佳能、尼康還是賓得這些還在堅守單反相機陣地的廠商,還是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等基本不再推出單反相機但仍在主流消費級相機市場摸爬滾打的廠商,都擁有從低到高較為完整的產品鏈,拿佳能舉例,現役產品:100D、1300D、700D、750D、760D、80D、7D mark2、6D、5D mark 3、5D mark4、5DS、5DSR、1DX mark2,單機身價格從2300元人民幣到43000元人民幣不等。這些產品對應著不同需求,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同時這些在產機型也分別佔用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一旦開工,每天就對應著相當的原料費用、水電運營費用、人力成本費用等等。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不同級別的機身的研發難度也不盡相同。理論上來說,並不是產品價格越低它的研發成本就越低,而是復用程度越大它的成本就越低。諸如6D這樣的產品,大量復用了成熟的5D mark2的研發成果,使得它的降價空間也比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趨於穩定,因此當研發成本差不多收回的時候,就會看到較為顯著的降價。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與鏡頭相比,機身的停產比較容易達成,可以騰出生產線生產下一代產品。鏡頭則會佔用更龐大的生產資源。對於不「滅門」的用戶來說,一顆鏡頭使用足夠精心的話,10-20年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大多數用戶在同一個焦段範圍內通常不會重複投資,更新通常是不得不買才會去買,因此對廠商來說,需要精準地抓住上一代產品的壽命周期,準確面對上一代產品的短板推出新品,才能構成購買慾望,同時不能貿然停止上一代產品的生產,以免用戶「被綁架」只能購買新一代產品。對於有些被用戶奉為「神器」的產品,則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也要繼續生產。例如尼康50 1.8就有D、G兩個版本同時生產、銷售,D版本推出已經17年了。新產品的投產,則意味著一條新的生產線的並行,生產成本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疊加而不是取代。此外,越是小眾的鏡頭的研發成本可能會越高,例如移軸鏡頭、超長焦鏡頭。產量可能就那麼幾千支,這個成本既要體現在這款鏡頭上,有時候也需要其他銷量高的鏡頭來分擔。

二、市場成本:

線上軟硬廣告投放自不必說,新媒體崛起後,廣告的投放成本相對紙媒時代應當只增不減。無須贅述。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市場成本中,還要考慮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持,建立精準營銷。這就是為什麼佳能、尼康在大型賽事活動(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都會提供CPS、NPS現場服務,免費出借相機、鏡頭。這些產品在經歷幾次賽事後基本就處於瀕臨報廢的狀態,幾乎沒有出售轉移成本的可能。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精準營銷,只有這樣已經嘗到甜頭的一線記者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說服所在機構購買新一代的產品。而為了市場份額的競爭,幾個廠商也會給機構用戶相當大的優惠與CPS、NPS之外的增值服務,這些也是純成本投入。

佳能在2016里約奧運會上提供CPS服務的倉庫。還有各種活動的贊助。主要的贊助對象是各種類型的攝影比賽。世界知名的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佳能就是贊助商之一。

三、風險成本:

在我印象中,近幾年電子產品的召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事件,一個是尼康D600「掉渣」事件,後者上了我國的「3·15晚會」。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D600的處理方式,是免費更換下一代產品D610。考慮到當時D600已經上市一年多,這個換機量對尼康的打擊要遠遠大於三星事件。或許尼康甚至可以覺得慶幸,類似的風險若是出現在頂級機身D4、D5上,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這已經不是相機廠商近幾年遭遇的頭一遭。2011年泰國洪水就讓索尼、尼康的工廠關閉幾個月。今年的熊本地震導致了索尼CMOS一度停止生產,讓一眾廠商緊張了好一陣。

以上這些都是廠商曾面臨的風險,截至目前,這些損失都是暫時性的。相比之下,整個數碼相機產業的下滑則是他們面臨的更大的風險。從近期數碼單反(包括高端便攜相機、無反相機)特別是新品不斷提價(不排除日元貶值因素)來看,適當提高產品售價來彌補產品銷量的頹勢是廠商的共同選擇,但這個做法註定只能解一時之需,不能長久。近來關於尼康將裁員上千人的傳言日囂塵上,就是風險的真實寫照。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總之,目前數碼單反由於技術限制很多國家生產不了,所以日本人壟斷,而且有許多專利技術,肯定不會便宜到哪去,像尼康佳能最貴的是全幅機,最便宜的也要一萬五以上,但隨著拍照手機的大量出現,已擠掉了單反的部分利潤。不過話說回來,單反有分入門,中端,高級,專業4種檔次,我們把相機拆開來,也會有大大小小的零件,同時還包含大量的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不再是一個機械類的產品,技術含量非常高,所以單反不是暴利產品。



先擺明觀點: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粗略寫,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產品成本:

無論是佳能、尼康還是賓得這些還在堅守單反相機陣地的廠商,還是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等基本不再推出單反相機但仍在主流消費級相機市場摸爬滾打的廠商,都擁有從低到高較為完整的產品鏈,拿佳能舉例,現役產品:100D、1300D、700D、750D、760D、80D、7D mark2、6D、5D mark 3、5D mark4、5DS、5DSR、1DX mark2,單機身價格從2300元人民幣到43000元人民幣不等。這些產品對應著不同需求,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同時這些在產機型也分別佔用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一旦開工,每天就對應著相當的原料費用、水電運營費用、人力成本費用等等。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不同級別的機身的研發難度也不盡相同。理論上來說,並不是產品價格越低它的研發成本就越低,而是復用程度越大它的成本就越低。諸如6D這樣的產品,大量復用了成熟的5D mark2的研發成果,使得它的降價空間也比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趨於穩定,因此當研發成本差不多收回的時候,就會看到較為顯著的降價。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與鏡頭相比,機身的停產比較容易達成,可以騰出生產線生產下一代產品。鏡頭則會佔用更龐大的生產資源。對於不「滅門」的用戶來說,一顆鏡頭使用足夠精心的話,10-20年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大多數用戶在同一個焦段範圍內通常不會重複投資,更新通常是不得不買才會去買,因此對廠商來說,需要精準地抓住上一代產品的壽命周期,準確面對上一代產品的短板推出新品,才能構成購買慾望,同時不能貿然停止上一代產品的生產,以免用戶「被綁架」只能購買新一代產品。對於有些被用戶奉為「神器」的產品,則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也要繼續生產。例如尼康50 1.8就有D、G兩個版本同時生產、銷售,D版本推出已經17年了。新產品的投產,則意味著一條新的生產線的並行,生產成本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疊加而不是取代。此外,越是小眾的鏡頭的研發成本可能會越高,例如移軸鏡頭、超長焦鏡頭。產量可能就那麼幾千支,這個成本既要體現在這款鏡頭上,有時候也需要其他銷量高的鏡頭來分擔。

二、市場成本:

線上軟硬廣告投放自不必說,新媒體崛起後,廣告的投放成本相對紙媒時代應當只增不減。無須贅述。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市場成本中,還要考慮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持,建立精準營銷。這就是為什麼佳能、尼康在大型賽事活動(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都會提供CPS、NPS現場服務,免費出借相機、鏡頭。這些產品在經歷幾次賽事後基本就處於瀕臨報廢的狀態,幾乎沒有出售轉移成本的可能。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精準營銷,只有這樣已經嘗到甜頭的一線記者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說服所在機構購買新一代的產品。而為了市場份額的競爭,幾個廠商也會給機構用戶相當大的優惠與CPS、NPS之外的增值服務,這些也是純成本投入。

佳能在2016里約奧運會上提供CPS服務的倉庫。還有各種活動的贊助。主要的贊助對象是各種類型的攝影比賽。世界知名的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佳能就是贊助商之一。

三、風險成本:

在我印象中,近幾年電子產品的召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今年的三星Galaxy Note7事件,一個是尼康D600「掉渣」事件,後者上了我國的「3·15晚會」。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D600的處理方式,是免費更換下一代產品D610。考慮到當時D600已經上市一年多,這個換機量對尼康的打擊要遠遠大於三星事件。或許尼康甚至可以覺得慶幸,類似的風險若是出現在頂級機身D4、D5上,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這已經不是相機廠商近幾年遭遇的頭一遭。2011年泰國洪水就讓索尼、尼康的工廠關閉幾個月。今年的熊本地震導致了索尼CMOS一度停止生產,讓一眾廠商緊張了好一陣。

以上這些都是廠商曾面臨的風險,截至目前,這些損失都是暫時性的。相比之下,整個數碼相機產業的下滑則是他們面臨的更大的風險。從近期數碼單反(包括高端便攜相機、無反相機)特別是新品不斷提價(不排除日元貶值因素)來看,適當提高產品售價來彌補產品銷量的頹勢是廠商的共同選擇,但這個做法註定只能解一時之需,不能長久。近來關於尼康將裁員上千人的傳言日囂塵上,就是風險的真實寫照。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總之,目前數碼單反由於技術限制很多國家生產不了,所以日本人壟斷,而且有許多專利技術,肯定不會便宜到哪去,像尼康佳能最貴的是全幅機,最便宜的也要一萬五以上,但隨著拍照手機的大量出現,已擠掉了單反的部分利潤。不過話說回來,單反有分入門,中端,高級,專業4種檔次,我們把相機拆開來,也會有大大小小的零件,同時還包含大量的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不再是一個機械類的產品,技術含量非常高,所以單反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粗略寫,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產品成本:

無論是佳能、尼康還是賓得這些還在堅守單反相機陣地的廠商,還是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等基本不再推出單反相機但仍在主流消費級相機市場摸爬滾打的廠商,都擁有從低到高較為完整的產品鏈,拿佳能舉例,現役產品:100D、1300D、700D、750D、760D、80D、7D mark2、6D、5D mark 3、5D mark4、5DS、5DSR、1DX mark2,單機身價格從2300元人民幣到43000元人民幣不等。這些產品對應著不同需求,不同消費能力的用戶。同時這些在產機型也分別佔用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一旦開工,每天就對應著相當的原料費用、水電運營費用、人力成本費用等等。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二、市場成本:

線上軟硬廣告投放自不必說,新媒體崛起後,廣告的投放成本相對紙媒時代應當只增不減。無須贅述。

市場成本中,還要考慮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持,建立精準營銷。這就是為什麼佳能、尼康在大型賽事活動(奧運會、世界盃、亞運會等)都會提供CPS、NPS現場服務,免費出借相機、鏡頭。這些產品在經歷幾次賽事後基本就處於瀕臨報廢的狀態,幾乎沒有出售轉移成本的可能。但這是必不可少的精準營銷,只有這樣已經嘗到甜頭的一線記者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說服所在機構購買新一代的產品。而為了市場份額的競爭,幾個廠商也會給機構用戶相當大的優惠與CPS、NPS之外的增值服務,這些也是純成本投入。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三、風險成本:

2011年泰國洪水就讓索尼、尼康的工廠關閉幾個月。今年的熊本地震導致了索尼CMOS一度停止生產,讓一眾廠商緊張了好一陣。以上都是廠商曾面臨的風險,截至目前,這些損失都是暫時性的。相比之下,整個數碼相機產業的下滑則是他們面臨的更大的風險。

因此可以總結: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我覺得單反相機以及單反相機的整套系統,貴是客觀的,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需要從一家公司的正常運營的多方面成本去考慮。


說單反相機是暴利的你們想沒想過,為什麼我們國家到目前為止還拿不出來一台像樣的單反機身,這個不是按斤買來的東西,還記得前段時間新聞的我國每年進口的8噸圓珠筆珠的事情嗎?我是攝影愛好者,同時也是搞機械製造的,原材料,我們國內製造業的瓶頸啊,佳能隨便一個全畫幅的快門壽命15萬次以上,一萬次甚至幾千次的快門壽命你受的了嗎?類似的產品和配件還有很多很多。還有人家的軟體研發成本,不像我們國內的廠家,為了惡意競爭,動不動就軟體贈送,我們做產品的經常遇到這種對手。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產品的成本,不單單是拼湊起這個產品的零件,還包含了巨大的研發費用。拿頂級機身1DX mark2舉例,四年的研發周期,這其中的所有新零件的模具、多款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去體現。儘管1DX到1DX mark2的提升受制於感測器、對焦模塊等多個技術瓶頸並沒有之前幾代機器那麼巨大,但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用上了1DX mark2的用戶一旦適應,相信很難回到上一代產品中去,這就不僅僅是為了這台相機的硬體成本買單,也是為這台相機的研發買單。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不同級別的機身的研發難度也不盡相同理論上來說,並不是產品價格越低它的研發成本就越低,而是復用程度越大它的成本就越低。諸如6D這樣的產品,大量復用了成熟的5D mark2的研發成果,使得它的降價空間也比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趨於穩定,因此當研發成本差不多收回的時候,就會看到較為顯著的降價。企業當然會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前幾年我們經常看到佳能以幾乎一年一代的頻率使用「萬年不變」的1800萬像素APS-C感測器上「擠牙膏」式地升級產品,代際之間沒有顯著的提高。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目前數碼單反由於技術限制很多國家生產不了,所以日本人壟斷有許多專利技術,肯定不會便宜到哪去,像尼康佳能最貴的是全幅機,最便宜的也要一萬五以上,但隨著拍照手機的大量出現,已擠掉了單反的部分利潤。不過話說回來,單反有分入門,中端,高級,專業4種檔次,我們把相機拆開來,也會有大大小小的零件,同時還包含大量的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不再是一個機械類的產品,技術含量非常高,所以至於是不是暴利的產品還得看每個人自己怎麼判斷。


如果單算材料成本,確實是暴利。但是,這世界所有的東西都不僅僅只是能算成本就好了,比如cpu的成本你不能拿同等沙子材料的成本來算一樣。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我列兩個沒有辦法簡單用材料成本去堆積的點:

  • 感光板,CMOS板相對CCD要好一點,損壞率更低,但仍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成本。尤其是大感光板,製造過程中的有效成片率是非常低的,它不是那麼簡單的倍率級別的損耗率,而是指數級別。如果你不算損耗率,只算成片率下的成本,確實暴利,就好像,有人拿了2塊錢,買彩票中了500萬,你不算那些不中的,只算這張買彩票的價格,2塊錢換500萬,確實暴利。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 圖像演算法,一張圖像,不僅僅是從原始的電子信息轉化為色彩信息而已。比如,不同的感光板,是有不同的成像缺陷,這種缺陷不是損壞,而是感光板天然的特性。於是,對應的電子信息不是直接轉化為色彩信息,而是加上很多處理,這也是相機中的cpu的作用,這也是一種調校,需要廠商積累非常多的經驗和技術成本才能做到。一般上,一個廠商需要為不同的相機配置不一樣的調校技術,所以,相機廠商都會有一個龐大的技術團隊需要養活,他們不直接參与相機的生產,但是,他們的工資卻非常高,畢竟,這些都是非常專業的光學,電子學人士。如果你忽略技術成本,只算直接生產過程的成本,確實暴利。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總結:我們沒有辦法簡單的去指責單反就是暴利。我們先來假設單反的利潤非常高,但是,在市場經濟里,如果它真的暴利的可怕,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很多廠商去做。不要以為那些核心技術都被幾家日系廠商霸佔,事實上,技術一定要掌握在人的手裡,才能發揮作用,而人是活的。這麼久了,都沒有什麼其它系的單反大發展,我們完全可以去斷定,單反的利潤,可能真沒有那麼高。



個人觀點,單反不是暴利產品,因為他有一定的技術價值和材料價值在內,市面上的價格也是很透明,單反不像名牌衣服,一件衣服一瓶香水包包可以靠著它的牌子到達上萬元的價格,但是一個單反再貴也能用上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但是衣服香水不行,就這一個觀點就可以證明單反相機不是暴利產品!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下面我說一下具體怎麼不是!

一個單反相機的製作工藝可不是像衣服和包包一樣簡單,能製造單反相機的我個人只認可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德國,因為這兩個國家才是真正的工藝大國!別的國家我都不太認可!

電子控光元件都是掌握在日本人的先進技術之下,而掌握在德國人手裡的是他們對鏡頭還有玻璃的製造!日本的工業和德國的技術,是非常先進的,舉個例子,就像中國和德國生產的賓士要是一個價格的話,你買哪個?不要告訴我你愛國,我是一個比較中立的小編,不要說我不愛國,愛過和不愛國不是在買東西上體現的!

目前在中國使用相機的大部分都是攝影學生加上閑著無聊游天下的父母,使用人數還不能和手機、電腦一樣廣泛,但是目前也逐漸在擴大,為什麼說不是暴利產品,但我肯定至少現在不是,不管以後怎麼樣!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一個相機可能待它的快門壽命到了就可以去進行更換,2000元左右!但是鏡頭若果你保存使用完好話,我相信它可以陪你一輩子,但是電腦手機不行的!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一個相機加一個鏡頭,能讓你在遊玩時留下永久的清晰記憶,這也許就是它對於我的價值,不管它值多少錢,但是它能給你帶來是錢買不到的那種喜悅,暴利產品單反相機肯定稱不上的,但是目前市面上一套普通的單反+鏡頭來說也是一萬元左右,但是你可以看一下相機的製作工藝,和它能給你帶來的價值,你就不會認為多了。

學習攝影最主要的就是主動性,沒有主動性也就意味著你跟白學沒區別,你只有主動有耐心,有毅力的去做一件事,他肯定會給你驚喜,這也許就是攝影,如果你真的喜歡攝影的話,那你要記住一句話。

「每一次按動快門,都是永恆的開始」



都說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整的好多想接觸攝影的都嚇傻了,覺得單反是充滿高科技很貴的東西,不過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不就是相機嘛,你看有的單反才2000多,那一萬啥的都是專業人士用的,和我們都不搭杠,正常家用哪裡需要那麼高價錢的,2000~5000足夠家用,這麼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動輒數萬的鏡頭或者是相機和大多數人的確沒什麼關係,而且有些用戶也瞧不出什麼所以然來,認為單反沒啥區別,兩千的也是單反,這一萬的也是單反,還不都一樣,利潤一定爆炸,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那麼單反真的是暴利產品嗎?

答案肯定是:否!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首先,單反屬於精密加工產品,光是鏡片的打磨,就很考究,何況單反或者是鏡頭,這些東西不是論斤買賣的,都是有多個系統組成的,想起了之前的新聞,中國可以做出圓珠筆頭了,可見精加工的難度,在看看單反,快門動輒就十萬次的壽命,過硬的產品質量才能保證相機快門在十萬次的按壓後,還能保證正常,所以精密加工不是單單說做的細緻一點就可以解決的,而且精密加工的機器那都是需要研發的,研發再到採購,再到組成生產線,這些都是成本,就像吃一個包子,包子得和面、餡料得從菜市場買原材料,剁碎、攪拌、包包子,放蒸籠,最後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單反也是同樣道理,單反的成本高也是以下幾點組成!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模塊!

研發成本

就拿佳能EOS-1DX來舉例,從研發到實際產品,整整花了四年,四年的研發期間肯定會有失敗作品,並且在四年的研發期間里,肯定還包含了新零件的模具、原型機、軟硬體開發的人力成本,色彩及光線的調教的成本,人力和物力最後都需要匯總到這個產品的價格中,儘管這款產品有一點小的瑕疵,但整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最後在市場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所以,高額的產品費用不僅僅是為產品買單,也是為了這個產品的研發而買單,工程師拿到錢了,才能有動力去研發性能更好,體驗更加的產品!



單反相機作為科技產品,通常情況下價格都是比較貴的,畢竟一個鏡頭就是上萬,有話說是「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就能看出來單反相機有多貴了。正是因為單反相機貴,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單反相機是暴利產品,事實上這並不正確。


首先,單反相機里成千上萬的零部件都是精密儀器,先不說越小的零部件製作工藝越複雜,單是把這些零部件組合起來就需要耗費大量工時嗎。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其次,價格與質量成正比,單反相機入門級別的大概在5000左右, 50000元可以說是專業的單反而且是比較好的單反。從質量上說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也不能作比較的。為什麼相差十倍,很簡單50000的材料,做工,質量,照相的效果都比5000的好十倍,性能相差也非常大,一般50000元的單反基本都是全幅單反,入門單反設計上就會可以省略一些功能、降低一些性能、原材料替代降低成本。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50000元級別的單反它的做工材料配件都用的是高端的,所以成本就高,價格固然貴。相反我到認為5000元的相機才是暴利。因為配件簡單批量生產,材料粗糙這些便宜的成本組合出來的東西絕的不值5000元,這才是暴利。然而50000元的相機可以說是精品,做工複雜加上消費者較少,配件較貴,所以往往高端的相機利潤不如低端的那麼多,單反相機屬於精密儀器,同時還包含大量的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不再是一個機械類的產品,技術含量非常高

單反相機是不是暴利產品

因此,單反相機並不是暴利產品。



推薦閱讀:

2017.08.04 今日日曆
一代宗師拍攝了很長時間嗎?
642.拍照片49~到海邊去
347.拍照片11~杭州西湖1
2017.09.28 今日日曆

TAG:單反相機 | 攝影器材 | 攝影 | 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