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最普遍、最廣泛的途徑,而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閱讀的成效。不是拿起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的讀一遍就叫閱讀。下面是9個可以幫助我更好的閱讀書籍的技巧,或許有那麼一部分也適合你。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1、學習快速閱讀。成熟的讀者會遊刃有餘地調整不同的閱讀速度:從很快地瀏覽文章,到研讀、精讀,成熟的讀者知道什麼時候加快一點、什麼時候放慢一點。這往往意味著我們需要訓練大腦進行更快地閱讀和處理信息。

一個讓你閱讀更快的簡單方法是用手指指著讀,加快手指移動的速度直到它促使你的眼睛比平時讀得更快。但要想真正的掌握速讀,首先我們要知道影響閱讀速度的因素:①眼睛視幅、焦點移動速度、閱讀中的回視、音讀默讀;②閱讀者的閱讀基礎(文字敏感度、知識儲備、閱讀思維);③文章的難易程度。第一點要靠我們實際的去訓練提高,具體的訓練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記憶訓練》,也可以去貼吧《速讀吧》與更多的學習者交流學習。第二點的解決辦法就是多讀,然後是思考總結。第三點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是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再難的文章我們也可以相較之前大大提升。

由於每個人的基礎、能力不同,能學習掌握速讀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就總體而言,認真練習的話,掌握到三千字左右基本是都可以實現的,更高的七八千、一萬字雖然相對有難度,但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你想學習、讀書更快,就趕緊試試吧。

2、確定閱讀預期。在你開始讀一本書之前,要知道你為什麼讀這本書?你是視之為精神食糧,還是為了個人的改變,或者只是為了休閑、好玩而讀?清楚地確定閱讀的側重點是很關鍵的。一旦閱讀的側重點清楚了,就是問具體問題的時候了。寫下五到十個你希望作者回答的具體問題。通過在開始之前提出一些問題,你首先就為為什麼讀這本書建立了一個客觀的基礎。當你閱讀的時候,這些問題會使你更容易確定讀書是否達到了目標。

3、確定一個閱讀策略。不同的書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讀。弗朗西斯·培根寫過這樣的名言,「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這是很有道理的。那對於某一本特定的書,我應該怎麼做呢?在仔細地查看之後,我會有四個選擇:

①這看起來像一本能回答我問題的好書。我要從頭到尾仔細認真地讀。②這本看起來像一本能回答我的問題的、對我有幫助的書。我想整本都讀,但以比較快的速度讀。我不想在這本書上花太多時間。③書里有些部分似乎與我的問題無關,但是其他部分看起來很有用。那就只讀書的某些部分或者某些章節,這並沒有錯(這樣做能讓你的閱讀更專心,而這種專註可以使你不至失去興趣。最重要的是,這個選擇會讓你從「書必須從頭讀到尾」的陋見中走出來,你沒必要那麼做)。④這看起來不是一本能回答我問題的書,或者至少沒有另一本書那樣好。我要往前走,找本替代的。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4、繞過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讓我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我會做個小標記,繼續往下讀。在書的空白處,我會記下我不同意或者質疑的東西。在這章結尾,我會回到標記的地方。通常等我通讀到那一章結束時,之前的許多問題常常已經被作者回答了。我不會一有問題就停下來,這樣會節省不少時間。(所以在閱讀的時候,身邊一定要有一支筆)

5、找到中心思想。一般情況下,每一本書、甚至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核心思想。在閱讀過程中必須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掌握段落(章節)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章節)主要意思的句子。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等等。如果文中有直接的話語就把它標記下來;如果沒有,就自己用簡短的話語進行概括總結。

6、閱讀後的思考。在你讀完了一本書之後,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做最後的總結、評價。讀書就像在碎石路上開皮卡車,會在腦子裡擊起很多塵埃(細節)。在我們評價書之前,讓這些塵埃都落定是很有用的。幾天之後你的腦子已經處理了細節,書的價值常常變得更加清晰。縈繞在你腦海中的想法,往往就是你需要抓住的,回去在書的封面內頁或者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些想法。

7、構建思維導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再在腦海內重新放映一遍,模糊的地方可以折回去看看;然後對整本書(或者某一部分)做一個思維導圖,整理一下主要人物、事迹、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你更好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你很好的記憶、回憶(如果你是學生,這很有必有)。對於文章中的一些精句(不一定要多華美,重點是對你有用),可以把它整理記錄下來。有時候你讀一本書,得到的可能就是那麼一兩句話(最有價值的東西)。



「身處豐饒之中,卻逐漸飢餓至死。」——《2001:太空漫遊》

郝明義在台灣出版業打拚了30餘年。他在大學畢業後,一路從翻譯,編輯,主編,到台灣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兼總編輯,最後自立門戶,成為文化公司的董事長。44歲那年,他讀到《如何閱讀一本書》,因為喜愛,他將它翻譯成中文並出版。又在醞釀了七年之後,把自己對多年對閱讀的思索和心得,用八天時間寫成了18萬字的《越讀者》。

身處網路與傳統書籍激蕩下,資訊爆炸時代的現代人,如何突破既有觀念和習慣,在知識的密林中找到出路?如果說我們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老司機)和簡明扼要的行動指南(葵花寶典),我推薦郝明義和他的《越讀者》。

《越讀者》簡體版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豆瓣網評分7.9。某當網和某寶網上仍可以買到,我是在圖書館借閱的。順帶說一組數據:

今年1月,廣州圖書館發布2016年的服務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地區三大公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一共外借了逾1462.6萬冊次文獻,平均每天(按全年開館314天計算)外借超過4.65萬冊次!僅在廣州圖書館一家,廣州人每日借走的圖書等文獻即達到2.5萬冊次,一年的外借量達到787萬冊次,同時每天也有1066人註冊為廣州圖書館的讀者,而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公共圖書館」,2016年總共有近740萬人到訪位於珠江新城的廣州圖書館,平均每天的入館人數近2.4萬。

如果你是廣州人,請問其中有沒有你的貢獻呢?

郝明義說:「我們置身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豐饒的閱讀時代。」 但也正如錢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學教育和中小學教師》一文的作者)在此書的序言中說的那樣,「也恰恰是這個時代,人們越來越放棄了閱讀,或者把我們的閱讀局限在越來越狹窄的範圍內。則會閱讀環境條件的豐饒和實際閱讀的貧困,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閱讀貧困的背後卻是精神的貧困:這正是真正讓人焦慮不安之處。

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縮小了地球上的時空距離,以致於有人說,世界已經緊縮成了地球村。但在資訊世界,卻是相反,郝明義說:「世界正在無聲無息,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拉開閱讀高低不平的差距。

那麼,是什麼障礙了我們? 又如何翻越這些閱讀的障礙呢?

萬惡的應試教育體制首當其衝,尤其是中學階段。錢理群說:「最感痛心的,是和應試無關的教育,進入不了今天大陸的中學教育;最為擔心的,是和就業無關的教育進入不了今天大陸的大學教育。」 應試和就業逼迫下的去讀書的青少年,他們視閱讀為避之不及的沉重的精神負擔,但有可能,書本,離得越遠越好,棄之唯恐不及。中學到大學,一生中求學階段最精華的十年時間被浪費了,閱讀習慣長期缺位,一些人直到工作後才幡然醒悟,開始根據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學習摸索自己的趣味和修養,體會自己的不足,建立閱讀習慣和方法。而另一些人,也許要等到多年之後,為人父母了,或孩子漸漸也到入學的年齡的時候了。雖然有點晚,但這也是一個契機,重返閱讀,重新開始體會閱讀之樂,閱讀之美的契機。無論如何,書中說到:

除了愛情,沒有任何事情像閱讀那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我想說,愛情也許不一定有機會重來,但閱讀肯定可以。只怕不開始,永遠不嫌晚。無論是什麼障礙我們,其實都不重要。從現在開始,從一本書開始就對了。作家唐諾說:「你要讀的下一本書就藏在你正在讀的這本書里。」 所以,如果你很久沒讀書,那麼就從離你最近的一本書開始就好。手機上雖然有很多閱讀軟體,但我覺得對於還未形成閱讀的習慣的人來說,手機閱讀不是一個好主意。可能會讓人分心的東西實在太多,各類APP推送過來的信息,三下兩下就會把你從閱讀中帶跑(或許Kindle這樣的產品是兼具手機和書本優點的裝備)。如果你仍然缺乏頭緒,那就從《越讀者》這本書開始吧。

如果你對選書感到為難,那麼推薦你仔細閱讀《越讀者》的第2章「跨越四種閱讀飲食」。如果你的困惑是在於閱讀時間的安排,怎樣使用書店和買書,那麼直接從《越讀者》的第5章開始也完全沒問題。而閱讀的方法則在第6章,如果還需要更細緻的指導,那麼可以考慮找《如何閱讀一本書》來看看,但相對而言,後者的內容也比較多,光是通讀一遍,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力。對於在閱讀方面已經有一定經驗的讀者,有進階的需求,那麼可以直接閱讀第七章「跨越七道階梯」,其中會探討如何建立個人知識架構的話題。

有位中學教師如此評價現階段的教科書和學校教育(見附錄:三位老師的來信):「有極大改進的空間,但有極小改進的可能。」 於體制固然如此,但如果一個人也是以此為註腳,甚至體制都開始在改變了,我們自己還在原地,落後於時代,直至被淘汰。豈不可嘆?可悲?

心動就馬上行動吧!讀郝明義的《越讀者》,翻越障礙,開啟你的閱讀之門。



閱讀猶如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要想順利地到達理想的彼岸,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給大家介紹幾種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批註筆記法

批註筆記法就是在閱讀時將自己對文本內容的見解、質疑和心得體會等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其形式有三種:一是「眉批」,即批在書頭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或一段話的旁邊;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話或整篇文章之後。

批註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注釋。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不懂的概念,立刻查字典、翻資料將其弄清楚,並且注釋在旁邊。這樣,既能幫助理解,又有助於記憶,同時也為下次閱讀掃清了障礙。二是批語。將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感想、見解、疑問等寫在書的空白處。三是警語。對於文本中十分重要或再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標註上「注意」、「重要」等字樣,為今後閱讀提供幫助。

批註筆記法的作用:一是使人的思想高度集中,能夠提高閱讀效果;二是能夠使人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感悟,使人的思想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能夠提高分析、評價事物的能力;四是可以培養和提高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符號標記法

用各種符號在書中重要的地方做標記,以便於應用時查閱和再閱讀時注意的一種閱讀方法。其要點是:1.在重要的句子下劃橫線。2.在重要的段落旁劃豎線。3.將關鍵性的詞或短語圈出來。4.在有疑惑處劃問號。5.在有感悟的地方劃感嘆號,馬克思讀書就喜歡採用這一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便於應用時查找,有利於對重點內容的記憶,便於利用很少的時間對重點內容的再閱讀。

三、強記閱讀法

這是一種側重記憶的閱讀方法。其要點是:1.讀完文章後,立即回憶一遍主要內容,力求記住。2.重複閱讀同一文本時,每次間隔的時間應儘可能地長一些。3.記憶應儘可能準確。如果內容不太多,要儘力一次記住;如果內容較多,可以採取分段記憶法。要想有超強記憶力,就應該大腦就象常鍛煉能促進大腦發育。學一種新語言、一種樂器,用一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法,或者玩玩智力遊戲都是保持大腦活躍的好辦法。採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能夠迅速地增加知識積累,有利於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四、咬碎骨頭法

咬碎骨頭法就是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反覆地琢磨、咀嚼,直到爛熟於心。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處,就一遍又一遍地讀。他說:「這篇論文一共二十多面,我反反覆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印。這樣的反覆學習對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採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有利於對文章內容的消化和吸收,縮短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

五、探究閱讀法

書中的真理大多不是通過文字的解讀就能獲得的,而必須通過深入而細緻地鑽研與思考。探究式閱讀的特點就是將思維的觸覺深入到文字的背後,對其所承載的思想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數學家華羅庚在《學·思·鍥而不捨》中說道:「應該怎樣學會讀書呢?我覺得,在學習書本上的每一個問題,每一章節的時候,首先應該不只看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這就是說,對書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僅應該記住它的結論,懂得它的道理,而且還應該設想一下人家是怎樣想出來的,經過多少曲折,攻破多少關鍵,才得出這個結論的。

採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能夠使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閱讀不僅要有正確的方法,還需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更要有對書籍的判斷與識別能力。閱讀好書,不僅能使人長智慧、長才幹、長精神、長思想,使人品嘗到人生的樂趣,感受到求知的快樂,而且能夠使人走向輝煌。


理解一本書的最快方法是什麼?

1再讀一遍

2做思維導讀

3用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想法做一個輸出。自己的想法是經過了自己的大腦思考,進而輸出。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那麼系統的提高閱讀能力應該怎麼提高呢。

  • 1找一個大塊時間

  • 2快速閱讀

  • 3深入閱讀

  • 4做輸出

1找一個大塊時間

閱讀需要一個不被干擾的時間,你需要找一個大塊的時間,1個小時或者2個小時,認真的去閱讀一本書,這樣讀書會進入一種「心流」狀態,你讀起來會越來越爽。

這個過程最好不要被他人打擾,大家也知道認真做一件事,如果被人打擾,那種狀態就不會在,會讓人奔潰的。

所以最好找一個大塊時間,讓咱們進入閱讀的快感,進入心流狀態,享受閱讀。

2快速閱讀

我在閱讀習慣都是從快讀到精讀。先過一遍。

快速閱讀有助於提高你的閱讀速度,其次可以讓你在心中現有個大綱。

可以先看目錄,大致心裡有個數。

很多人說沒法做到快速閱讀,為什麼

因為他們一碰到難以理解的語句,就停下來,去思考。

不要這樣做,直接讀過去,你讀到那個語句不懂,看到後面,聯繫上下文,你可能就明白了,所以不要糾結。

在教大家一個方法

用一隻鉛筆,在語句下面慢慢劃,這樣眼睛也會跟著劃,就不會停下來。

3深入閱讀

快速閱讀完,心理有了大綱後,我們就要開始精讀了。

精讀就不能太快,應該時刻帶著問題來閱讀。

當看到一段比較晦澀的語句,停下來,慢慢理解,可以在腦海中用自己的話理解一遍,在聯繫到實際上是否有類似的案例或者事務。是否可以嫁接到我們之前的學習系統中去,內化成我們的知識體系。

比如我看到,

一個產品有3種價值,a使用價值 b體驗價值 c傳播價值

我腦海中就要想到那些產品有用到這三種價值,比如蘋果手機,a使用價值就是打電話,上網,聽歌之類的,跟其他手機類似,b體驗價值,就是手機就一個鍵,通體雪白,造型很酷,很有逼格,這就是體驗價值,c傳播價值,喬布斯的匠人精神,這個世界都在傳,用了蘋果手機,整個人都爽了,會不由自主的把蘋果手機顯露出來,這就是傳播價值。

那可否嫁接在我之前學習的系統中,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比如產品3價值,就可以內化到營銷體系中去。

4做輸出

文章開頭說過,做內容輸出是最好的學習,只有通過自己的話在寫出來,才是真正的內化了,真正系統了,因為要不時地再跟文章做對照,看自己哪裡理解的不對,只有寫出來,才會做到內容的最大化理解。

怎樣輸出呢?

a文章是在講一個什麼觀點。

b我們之前遇到這些問題,都是一種什麼觀點。

c書中為了說明這個觀點,都列舉了那些例子

這就是我快速理解一本書的能力。

謝謝

感覺好的話,就點贊,關注哈。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讀書是一個有效且性價比極高的學習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讀一些書,但是真的會讀書並且讀書效率高的人,其實並不多。

我平時很喜歡讀書,每個月都會讀一些書充電。下面就說下我讀書的一些方法,供你參考。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01丨主題閱讀,系統學習

我讀書和學習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堅持「每月一個主題」的主題學習和閱讀。每個月我都會挑選出一個我要學習的主題作為下個月的學習主題,然後針對這個主題在京東上去找相關的書籍。

我認為我們讀書或者平時讀文章獲取的都是信息,而非知識。只有這些信息放到相應的系統中,我們的大腦中才把這些信息和對應的整個知識系統聯繫起來,這個時候的信息才能稱之為我們的知識。

所以,在學習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搭建一個主題的知識系統。在書上看到我們想要的信息點的時候,就把這個信息點去附著到我們的系統中,然後通過這種方式讓兩者產生連接,也讓我們能更好的記住這個知識點。

當然,你不一定要進行主題學習,你可以比較隨意的看一些書。但是看到你想要的信息的時候,一定要聯想到相應的知識系統。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02丨仔細看一本書的目錄

通常我看一本書,目錄至少要看3遍的。第一遍是看這本書之前;還有是看這本書的過程中當出現一部分內容我不理解的時候,馬上回去翻目錄,然後思考我不懂的內容是這本書中所闡述的知識體統中的哪一部分;最後一遍看目錄是在整本書讀完之後,帶著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去看目錄,為的是印證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是不是和作者一致。

目錄是一本書中的整體知識脈絡的體現,你如果理解了這個本書的脈絡,也就清楚了整本書的知識體系。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03丨善用彩虹帖和便簽

我在看書的時候最喜歡用的就是彩虹帖和標籤。彩虹帖有很多顏色,我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標記,比如我習慣用紅色表示疑問點,用藍色表示可輸出點,用綠色表示裡面提到的書或者網站。如果是工具書,我會用橙色表示我有興趣的工具,等書讀完後我下載使用。

便簽主要用於我對一些信息點的記錄,還有就是我看到的內容讓我聯想的知識也會順手記下來。如果是自己買的書,我建議使用鉛筆直接在書上記錄,這樣效率和體驗都會比便簽要好一些。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04丨讀完後輸出

讀書是一種輸入,書讀完後最好要有輸出。輸出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寫一篇讀書筆記,寫一篇相關主題的文章,或者用思維導圖整理書中的知識脈絡也是一種方法。

輸出能讓我們更深層次的去理解一本書的內容。當我們讀書的時候,可能當時並不會理解書中的全部內容,但是由於讀書的連貫性,我們不應該馬上停下來去想那些卡住我們的地方,所以讀完後的梳理顯得格外的重要。

而讀書就是我們梳理我們對這本書理解的最好方法。

以上是我對讀書的建議,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的藝術在於儘可能多的掌握住每一種獲得資訊的技巧

閱讀的目標

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如果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麼這本書中的訊息只是將你還沒讀這本書之前,你們便共同了解的東西傳達出來而已。

你什麼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技巧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挑戰。

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

1.一開始時不相等的理解程度。

2.閱讀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能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內。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

所謂吸收資訊,就只是知道某件事發生了。想要被啟發,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與其他的事實有什麼關聯,有什麼類似的情況,同類的差異在哪裡等等。

要避免這樣的錯誤----以為讀得多就是讀得好的錯誤–我們必須區分出各種不同的閱讀形態。

閱讀的層次

1.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

2.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

步驟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把書打開,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也不要太多。

後記也不要錯過。

「粗淺的讀」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在讀第二遍的時候,你對那個地方的了解可能會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至少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一遍才行。)

閱讀的速度

依照讀物的性質與複雜程度,而讓你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

避免視線「逗留」「倒退」

理解的問題:專心並不一定等於理解力

3.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

第一階段

1.找出這本書的骨架。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講全書剛要列出來。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

5.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找出重要單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這個單字的。

6.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8.在暫緩評論之前,要肯定:我了解了!

9.當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一本書的分類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

1.小說 2.論說性

1.實用性 2.理論性

2.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3.將書中重點篇章列舉出來,說出他們如何組成一個整體的構架。

4.找出坐著要問的問題。

實用是與某種有效的做法有關,不管是立即或長程的功效。

嚴格來說,任何一本教我們如何生活,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同時說明做了會呀什麼獎賞,不做會有什麼懲罰的倫理的書,不論我們是否同意他的結論,都得認定這是一本實用的書。

理論性所關注的卻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明智的行動來自知識

知識可以用在許多方面,不只是控制自然,發明有用的機器或工具,還可以指導人類的行為。

要讓知識變成實用,我們一定要超越「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進而明白「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利用它」。

透視一本書

概括全書內容——

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

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製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他的目的是,用藝術的手法將骨架隱藏以來,或是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所謂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綱要的區隔是否清楚有關,所謂文章的前後一貫,就是能把不同的重點調理有序地排列出來。

發現作者的意圖

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你應該有辦法說出整本書想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

理論性的問題

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情?

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存在?

或為什麼會有這件事的存在?

與其他類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關聯是什麼?

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

實用的問題

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

要達到某個目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以什麼順序?

在這些條件下,什麼事是對的,或怎樣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會比那樣做好一些?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溝通」(communication)字根來自「共通」(common)。溝通是一個人努力想要跟別人(也可能是動物或機器)分享他的知識,判斷與情緒。只有當雙方對一些事情達成共識,譬如彼此對一些資訊或知識都有分享,溝通才算成功。

所以,我們可以將達成共識看作是使用文字的技巧,以達到溝通知識的目的。

找出重要單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這個單字的。第一:找出重要單字,第二:確認這些單字在使用時的精確意義。

如果在運用語言時毫無思想,就沒有任何溝通可言。而沒有了語言,思想與知識也無法溝通。文法與邏輯是藝術,它們和語言有關;語言與思想有關,而思想又與語言有關。這也是為什麼透過這些藝術,閱讀與寫作的技巧會增進的原因。

如果你把書中內容看作是日常用語,像是報紙新聞那樣容易理解的程度,那你就無法進一步了解這本書了。你會變成看書就像看報紙一樣——如果你不試著去了解一本書,這本書對你就一點啟發也沒有了。

大多數人都習慣於沒有主動的閱讀。沒有主動的閱讀就是毫無要求的閱讀,最大的問題就在讀者對字句毫不用心,結果自然無法跟達成共識了。事實上,一本書之所以能給你帶來新的洞察力或啟發,就是因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讀即懂的字句。

4.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又叫比較閱讀,讀很多的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藉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讀者要能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

我們應該變成一個個真正「有能力」的閱讀者,能夠真正認知「有能力」這個字眼中的涵義。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我們就無法應付未來世界的需求。

步驟:

一.找到相關章節

(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最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三.理清問題

(我們也得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

四.界定議題

(每個人對這個主題有不同的觀點)

五.分析討論

(面面俱到,而自己並不預設立場)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找出本書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問題分解出從屬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申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當你了解了一本書,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

在書上做筆記

1.會讓你保持清醒。

2.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她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3.感想寫下來,幫助記住作者的思想。

讀完一本書

在最後的空白頁寫下個人的索引,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頁,試著將全書的大綱寫出來,將全書的整體架構寫出來,列出基本的大綱與前後篇章秩序。

和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夜讀書|四月十七日
5個你沒用過的神器工具
約翰·伯格這個人,和他的一本不那麼常見的小書
392.看圖說話44~自己看書
人生識字憂患始

TAG:閱讀能力 | 閱讀 | 讀書方法 | 讀書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