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者如何走上導演道路?


很多人都很好奇,我這樣一個之前和這個圈子沒有半點關係的人是怎樣進入電影這樣一個圈子的,怎麼和這樣一個圈子發生關係的。說來話長,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想我進入這個圈子,一方面是偶然,一方面也是必然吧。先說偶然,我出生在青藏高原的一個小村莊。在過去,生長在那樣一個地方的孩子,想去學習電影,想去北京電影學院那樣的專業院校學習電影,然後進入這個圈子,實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哪怕你有多麼地熱愛電影。

我大學讀的是藏語言文學專業,跟電影沒有什麼關係。畢業前或畢業後從事過不同的職業,比如說小學教師、機關公務員,等等。後來因為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又讀了碩士,還是和電影沒有什麼關係。我第一個碩士讀的是藏漢文學互譯專業,學習期間畢業之後我也翻譯了一些文學作品,有時候把中文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藏文,有時候把藏文的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實際的推介工作。經歷了這麼多年之後,才有了學習電影的機會。想起來是多麼的漫長啊。

然後就說說必然。最主要的就是我一直特別喜歡電影,這種喜歡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改變。如果某一刻對電影的熱情改變了,可能現在就不是在做電影這一行了,我可能也在其他圈子混了。但我對電影的熱情一直沒有改變。我從小看了很多國內外的電影,也包括一些藏族題材的電影。那時候關注藏族題材的電影多一些。看了一些藏族題材的電影之後,我和我的朋友對看到的那些藏族題材的電影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我們一直就想著,如果自己也有這樣一個拍電影的機會的話,就有可能通過電影比較真實地反映自己民族的生存狀況或者自己民族的文化了,這個想法也一直沒有變。

小時候看電影,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在我生長的村莊,小時候經常放那種露天電影,幾乎每個月都放一兩場。一些電影我都看了很多遍了,從黑白看到彩色,也依然充滿著好奇。而且,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一直到中專,然後一直到大學,幾乎都能看到膠片的電影。這樣持續在大銀幕觀影的經驗,我想對一個以後從事電影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是現在,就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所以,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從小時候開始就在大銀幕上看了那麼多電影。但是那時候確實沒有想過將來要去做一個電影導演啊什麼的,一直沒有想過,覺得那是一個特別遙遠、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大學畢業之後去了我們那個州的一個行政單位工作了幾年,然後又回到了母校讀碩士研究生,第二學年快結束時去了北京的國家翻譯局實習。這時候對電影的熱情完全沒有減退,我就趁著這個實習的機會去北京電影學院做了一番了解,覺得是可以去試一試的。那時候正好有一個基金,它在資助藏區的很多項目,尤其教育這方面,它會資助一些比較新興的專業。比如說以前沒有的,或者說比較缺的專業,就比較容易申請。我考察了電影學院之後就寫了一個申請,說自己特別想學電影。那個申請馬上就批下來了,後來就得到了這個基金的資助去了電影學院學習,從拍短片開始,慢慢地走上了電影這個路。之後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得不夠,又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讀了一個碩士,電影之路就這樣越來越穩定了。

我的電影創作開始於2002年,那是我剛到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第一學期,我拍了我的作業短片《靜靜的嘛呢石》,短片有了一些反響。後來,我把這個故事擴充為自己的首部長片,片名也叫《靜靜的嘛呢石》。

之後,我相繼拍攝了《尋找智美更登》、

《老狗》、

《五彩神箭》、

《塔洛》,

前三部被稱為是我的「故鄉三部曲。有時候想想自己進入這個圈子,拍了電影,也是一件挺魔幻的事情呢。 電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通過電影我獲取了很多異文化領域的知識。這個可能比我平時讀書或上學得到的還要多很多。而且有很多是有關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可能這些東西你需要感受,需要領悟,正好電影給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和土壤。

同樣,通過電影,我把很多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傳遞給了本民族之外的觀眾,讓他們對我們的民族及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直觀的深入的形象的了解。這個可能只有電影等少數媒介才能做得到。這些都是電影帶給我的。我之前一直在寫作,很多人也問我你是怎麼從一個作家轉到導演的。從一個作家到一個導演的轉換,應該是在對電影的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的。只有你對這兩種藝術表達形式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之後,你才有可能比較好地完成這種轉換。不然,可能就是一種形式上的轉換,思維還是停留在某一種創作方式上。我想之前的寫作的經歷對我做電影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後來做電影對我的寫作也很有幫助。是互相的。沒有之前的經歷,可能也做不出現在的電影。所以,我覺得每一階段的經歷,其實都是一筆財富呢,只是像存款一樣存起來了,在你需要的時候取出來用而已。

還有,我之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自編自導的,對於一個以個人表達為主的導演來說,我覺得可能自編自導的方式是最好的創作方式。因為這樣你的創作理念才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宏觀的。從開始有一個想法到最後完成一部電影,你的創作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展開的,你比較能把握住那個最核心的東西。

今年12月9日,我的第五部藏語電影《塔洛》全國公映了。它就像是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的一首情歌,終於唱出了口,心裡有一種很舒暢的感覺。《塔洛》算是我第一部在全國公映的電影,之前拍攝的電影都沒能真正在全國上映,說來是特別遺憾、可惜的事情。這次《塔洛》能進入全國的院線,我就覺得是很幸運的事情。雖然排片等方面不是很好,但對我來說太重要了。要是在十年前,院線、發行公司基本上不會考慮讓這樣一部電影進入院線的,這類電影的觀眾可能也沒有現在這麼多。

最後,跟大家透露一下,我接下來的電影計劃已經有了,劇本已經完成了,也已經立項,目前在籌備階段,叫《永恆的一天》,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預計明年春天開始拍攝。周期大概需要一年時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它是一部不同於我任何一部以往電影的作品。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天裡面經歷了他的一生。一個人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都凝聚在這一天里,在這一天里經歷了人生所要經歷的生老病死,想想都有點激動。在拍攝方面,《永恆的一天》涉及到了四個季節,這是這部電影拍攝周期比較長的原因。此外,拍攝手法上也會做一些嘗試,跟以往的幾部片子不一樣。我希望這部電影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部新片吧。


-

一、

兩個字,作品

不管你是科班,還是非科班,想作導演,只有作品,(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解問題。)

沒有作品,就沒有成為導演的可能,不是導演,就不可能有作品,這就是影視行業的吊詭之處。

二、

以你的偶像為例。

大衛芬奇,開始的工作不算準,給人提包,或是到劇組工作,都不是作品,他真正有導演機會,是因為拍了紀錄片The Beat of the Live Drum,由那片子,才有廣告導演的工作找上門來,有廣告拍了,有MV拍了,而且都還拍的非常不錯,才有後面的電影導演機會。

按你說的,他是十多歲入行,沒錯,可到了第一部電影導演,已經三十歲了。第一部作品「異形3」,拍的奇爛無比,讓他差點在圈子混不下去。

同樣,泰倫鐵諾不是科班,可人家寫劇本,他在當導演前,已經有「真實浪漫」「天生殺人狂」兩部正式的好萊塢劇本賣出,前一個導演是湯尼史考特,後一個是奧利佛史通,那可都是世界級的一流導演,都是兩人在最當紅,最盛年的時代,拍的A級大製作。

(至於希區考克,不說他是1913年的英國大學生,就是你,也不能跟他比,你和他,相差了一個世紀,別用1913年,相比2013年,那是不對的。沒有比較的意義。)

三、

簡單地結論。

真想當導演,不是自已找錢拍出些「非劇情片」,就是得關在家,寫出正經的劇本出來,除了這兩條路,再無其它。

當然,到劇組打工也很重要,實際業界的工作經驗,沒有不行,現場工作可以積累經驗和人脈,同樣的,學校讀書,也可以積累不少重要的東西。但說實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出錢的老闆,會給一個在劇組拍了一輩子戲,卻拿不出個正經作品的人投資。

當然,如你所說,也不會因為只讀了個專業對口的學系出來,人家就會視你為專家,給你機會燒幾百幾千萬的錢……。劇組、學校讀書,都重要,但對於成為一個導演,只能加分,不能劃上等號。

也許有人會跟你說,影視行業總有例外,比如誰能騙來一筆錢?或是某某人突然中了千萬彩票了,又或是,你真是老天爺賞飯吃,真成了大明星,憑你名字就能有一億元票房……等等等等,世事總有特例,那些旁門左道,也有讓你變成導演的機會。

但,真要簡單地找辦法,歸根究底,就是作品二字。

那是最實在的一條路。

-


如果你家裡不是特別牛逼的背景和財力,最簡單易行的路子仍舊是考學

考那些老牌的,聲譽好的學校,即使是專科。也得去考。

對於沒有什麼圈內資源的窮小子來說,同學老師所構成的人脈,是你唯一能贏得機會的可能性。

這個行當里,機會是學習積累實踐創作等等一切的前提,機會大於一切

去劇組和公司打雜謀發展也並非不可能,只是得到機會或者人脈的速度比起考學,收益付出差別太大了。

趁著年輕,考學去。


旁友,知道阿凡達和鐵達尼號誰拍的嗎?


對於勸樓主念書的那些,不是打臉,是真心誠意想說一些。

學會了做導演所需要的所有東西和成為能拍電影的導演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也許你從編劇到表演到製片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但是最終只能在大學裡教書或者寫寫影評。熱愛這件事情很重要,也許比什麼都重要。你需要做的是真正拿起相機,攢一個劇組,去拍東西。微電影也好,什麼都好。不成熟就搞清楚是鏡頭語言不會用還是台詞太水,學校想教會本科學生的也無非這些。然後你會知道自己哪裡還不夠好,這些不好是需要念書還是跟組來學習。想做導演的人不要太多,在有資格成為職業導演前還是默默努力吧。

祝你做出好的作品?

(BTW東西拍出來了投獎是個比當簡歷投更好的方法,多關注些有短片單元,青年單元的大大小小電影節吧)


推薦閱讀:

翻碩百科之古代歷史知識(四)

TAG:電影 | 人生 | 生活經歷 | 百科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