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為何被奉為經典?

據悉,《千與千尋》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金熊的動畫作品。

千與千尋為何被奉為經典

《千與千尋》中,千尋跟隨父母去野營(或郊遊)。父親開著快車,母親在催促,千尋在車后座上遭受顛簸。這就是周末,一個習慣了速度的城市,東京。

汽車開進古老的森林,穿過隧道,千尋一家闖入了一座「空鎮」。貪婪的父母經不住誘惑,瘋狂地偷吃了無人看管的食物,變成了豬。這是第一次尋找(尋找食物),千尋的父母敗給了本能,千尋卻是清醒的。

夜幕四合,昔時的來路成了汪洋,千尋再也走不出去。千尋的身體奇蹟般開始透明。所幸一個叫「白」的男孩(水中精靈「小白龍」)及時出現,化解了「把人變沒」的魔法,並幫助千尋走過了排查人類的「嘆息橋」。

千與千尋為何被奉為經典

這是影片的第二次尋找,實踐尋找的主人公是小白。然後,千尋結識了蜘蛛模樣的釜爺爺(鍋爐師傅)和可愛的煤灰精靈(亦是來自《龍貓》的傳遞物,像赫爾佐格說的,一部電影到下一部電影必須有聯繫元素。)。

邂逅了暴虐邪惡的湯婆婆(澡堂老闆,後來出現的錢婆婆則是「反湯」的,這是卡通片里司空見慣的黑白「雙面嬌娃」式的形象塑造),挽救了本性善良的「無臉男」。

毋庸置疑,千尋是一個與生俱來(貪婪的父母絕非他的第一任老師)的英雄。幫河神洗澡那段故事便是有力的明證。臭氣熏天的河神出現時,只有千尋不嫌臭,盡心儘力地完成職責。

千與千尋為何被奉為經典

這是影片的又一次尋找。實踐尋找的主人公是河神,河神最終把一顆珍貴的丸送給了千尋。同樣的,這裡也有關於環境的影射,河神真正要尋找的便是清潔的回歸。「身先士卒」的千尋精神理所當然成了希望的根。

《千與千尋》傳達出作者對於社會生活和關係的這樣一種認知:生命力的發掘來源於與社會的溝通,互助和關愛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

電影的力量在於動人,卡通的力量在於純真,宮崎駿掌握了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當然的勝利。在一部2個半小時的動畫長片,宮崎駿通過千尋的自救,完成了一個心靈的成長史。用光怪陸離的遭遇,詮釋了單純的初心,忘我的執著,依舊被這個時代銘刻。

沒有平白無故的市場,沒有平白無故的榮譽,只有對自然,城市,天空,人文有著深刻的體悟且具備高貴靈魂的人,才能創造出如此之多的傑出作品,宮崎駿的成就理所應當。


推薦閱讀:

電影《千與千尋》影射出哪些涵義?
如何評價《千與千尋》?

TAG:動漫 | 電影 | 千與千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