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爸爸借了500,向媽媽借了500,買了雙皮鞋用了970。剩下30元,還爸爸10塊,還媽媽10塊,自己剩下了10塊,欠爸爸490,欠媽媽490,490+490=980。加上自己的10塊=990。還有10塊去哪裡了呢?
其實這個題目裡面可以看到,自己原本是沒有資金存在的而在故事後面卻「自己剩下了10塊」,其實就是因為這10塊錢的出現而影響到整個金錢的計算,只要把「自己剩下了10塊」區分出來就是就剩下的10塊錢去向的。
在題目裡面可以看到,最基本的資金1000元組成(向爸爸借了500,向媽媽借了500),因此基本資金1000元的構成是沒有問題的,而對於支付組成(買了雙皮鞋用了970)以及餘額構成(剩下30元)也是合理的,因為在組成資金以及消費以後確實剩下了30元。
而對於還錢的組成就形成嚴重的問題了,題目裡面提及還爸爸10塊,還媽媽10塊,而產生了欠爸爸490,欠媽媽490則是錯誤的,因在餘額組成裡面是剩下了30元,在毫無本金的情況對於父母的還款應該把餘款30元進行平均分配各還15元,變成欠爸爸485,欠媽媽485才是正確。
對於按照題目分析而把對於父母各自還10元,自己保留10元的情況而產生各自欠款490元產生的10元差額,其實是因為以自己領取了10元為中心而對於父母所借的金額進行比較,因此會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其實沒有從父母欠款裡面抽取10出來,全部分配還給父母以後公式就會成立。
1000=970+30=485+485+15+15是成立的。當然1000=970+10+10+10也是成立的,只是對於後者是無法進行反推的,而前者則可以進行反推。
這其實是在擾亂視聽,就是對我們造成干擾,其實一直都是守恆的。
借了爸爸500,媽媽500,一共是借了1000元。也就是說我們一開始手裡有1000元,類似於能量守恆,初始資本就是1000元。然後就是這1000元的去向了,皮鞋970元,還爸爸10元,媽媽十元,自己十元。現在其實還是可以理解的1000=970+10+10+10。現在的一千元還是守恆的。然後問題就開始做干擾了,開始干擾你的視線了。
現在換了另一種說法,說明這一千元的另一種存在的形式。欠了媽媽490元,還欠了爸爸490元,還有二十哪裡去了呢?其實那二十已經還給爸爸媽媽了,在爸爸媽媽的手裡。1000=490+490+10+10。現在其實也是守恆的。但是提問者呢,話題一轉,又返回去提到了自己手中的十元錢,然後反問還有十元到哪裡去了。其實我們同理還可以反問,為什麼會多了十元的,這樣其實也是可以達到干擾視聽的效果的。
梳理一下這個問題,你現在一共欠了爸爸媽媽980元,你自己的那十元錢也是在這裡面的,剩下的970元你買了皮鞋,就是這樣,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其實一開始,看到問題的時候,也是有那麼的一瞬間被繞糊塗了,但是你仔細的想一下,很快兒就會明白的。
我想,對待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順著別人的思路來思考,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是自己好好的想一下,自己梳理一下思路,我想,我們就不會被繞進去了。
向爸爸借了500, 向媽媽借了500, 買了雙皮鞋用了970。 剩下30元, 還爸爸10塊, 還媽媽10塊, 自己剩下了10塊, 欠爸爸490, 欠媽媽490, 490+490=980。」其實這前面都沒錯,錯在最後一句話,加自己還剩的10元,欠債980(皮鞋的錢+自己這手裡這10元),如果再加10元,這10元就加了2次,肯定錯了,應該加的是還的20元。(寫的比較通俗,應該好理解)
在這道題中,我相信很多人都被蒙蔽了。
因為這道題其實並不是一個固定思路。我們需要的就是首先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要被別人牽鼻子走。
這其實就是一種障眼法,因為是一個守恆問題,1000=490+490+10+10。本質其實就是守恆的。只要仔細思考就可以看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小偷被追趕,慌不擇路,選擇跳河,數百人圍觀,無人救助,最後溺亡?
※遭遇有償失物招領該怎麼辦?
※北京針對「群租」發布租房新規有哪些合理與不合理的地方?
※金庸告江南?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從過往的案例談起
※刑事案件二審改判率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