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船是怎麼逆水航行的?
03-08
如果是小船隻,沒有風帆,靠的就是人槳的划行,或者是撐桿的作用;
大船隻,一般裝有風帆,利用風向前進。水師行軍必須遵守的規律:逆風逆流,最利水師攻戰;其次則順流逆風;最忌順風順水。道理一經點透,十分簡單。順風順水,戰船前進固然疾馳如飛,但是有進無退,路線單一,稍有挫失,就陷入敵軍重圍,船炮發揮不出威力,兵力更形單弱,必致潰敗。逆流逆風,則前進稍慢,但是方向、節奏、陣形的主動權都操之在我,船炮的威力也可以充分發揮。要退軍的話,則變為順風順水,以專業戰船的素質,肯定能跑過的改裝商船。如此,則勝算大增,風險大減。
可見,風向對船的航行方向重於流向。
出自:《戰天京》歷史的拐點 下西洋2有介紹的,走之字路線
古代的船是怎麼逆風前進的,佩服老祖先的智慧-北京時間
有一種側面迎風力的帆船可以實現,操作比較複雜的
古代的船隻首要經過以下設備來取得動力 1、篙。篙是一根長竹竿或棒槌,是一種最簡略的推動東西篙的製造簡略,運用也非常便利,最適合於淺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隻。一般使用篙撐水底或岸邊物體,依照力的效果與反效果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行進。一艘船一般由二人別離持著兩支篙輪流撐著,其間一人將篙撐在水底或岸邊,然後由船首走到船尾,則船會向撐篙人行走的相反方向行進。另一撐篙人則持空篙由船尾回來船首,如此反覆撐船,則船能夠繼續行進。 2、槳。槳是最原始的船隻推動東西之一,大概在舟發生之後才呈現的。有人以為最早的槳是人的雙手,由於初時人們是抱著一根樹榦或乘坐在獨木舟上,使用兩手划水,舟的漂流速度更快,所以,槳是手的延伸。 3、櫓。櫓的外形有點像槳,可是比較大,一般支在船尾或船側的櫓檐上,入水一端的剖面呈弓形,另一端則系在船上。用手搖擺櫓檐繩,使伸入水中的櫓板左右搖擺。櫓搖擺時,船跟水接觸的前後部分會發生壓力差,構成推力,推動船隻行進,就像魚兒擺尾行進。古人有「一櫓三槳」的說法,以為櫓的功率能夠到達槳的三倍,由於從櫓到槳的改變,事實上就是從間歇划水變成接連划水,提高了功率。 4、帆船。帆船是推動船隻行進的推動東西,使用自然界的風作為動力,使船隻的航速、航區大為擴展,為船隻技術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帆船的呈現可說是船隻開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船隻的大型化和遠洋航行拓荒了寬廣的遠景。
沒看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吧
大約縴夫就是她的最好的寫證了
推薦閱讀:
※如果輪船遭遇瞬時翻覆,船里的人應做什麼來提高生存幾率?
※《1973年國際船舶造成污染公約》1978年議定書 - AMOCO CADIZ號觸礁溢油
※船運是怎樣知道重量的?
※印度「超日王」號航母(INS Vikramaditya)艦島右側的空地以及後面豎起來的小尾巴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