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有何感想?
03-08
「Live long I lived,
The life another,For just one moment,let me live as I.」「做你想做的」,這是多少自我意識開始活躍的青春期孩子所期待聽到的話,然而現實情況是,當終於有一天,習慣聽話的孩子被允許可以活自己的人生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呢?
不是別人束縛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障礙了自己,就像拉賈那些恐懼與擔心一樣,堅持自我真的不容易,可是唯有堅持本真,才會開心享受快樂付出。沒有障礙是不可逾越的,就像劇中的「希特勒」老爸輿「病毒」校長最終的改變一樣。沒有人喜歡為了對抗而對抗,我們也不用非得等到被允許才可以開始行動,因為興趣與熱情輿他人無關!劇中的精神導師蘭柯讓我看到了過程的意義。不為成績、不為名次、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喜歡而努力;不為理解、不為正確、不為認同,只做當下想做和該做的事;不為對抗而對抗,質疑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實踐、調查,知道教條式的書面化的定義概念卻還是希望能夠用簡潔的更加清晰明了形象的說法來讓人們了解,這或許才稱得上專家,畢竟我們多數時候需要解釋的群體是非專業人士,不是嗎?既然如此,要那麼多專業辭彙幹嘛,而且我覺得從功用上來界定,的確是很不錯的一個思路呢,感覺腦洞又開了一些呢。「All is well.」雖然解決不了問題,卻能讓我們獲得面對問題的勇氣,所以才會有「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個問題。」這句話,也因此,同樣的事情,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因此而最用得到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或許也是信念的魅力所在。全劇以十年之約為主線,讓我們看到兩種人生。一時的得意又有什麼用?一個電話一個名字劇情就翻轉了,態度亦是如此,這種爭論真的有意義嗎?對錯真的那麼重要嗎?記得前年遇到了些人生困惑,當時羅老師跟我分享了一句話讓我很是受用「你有兩個選擇,一種是你的人生很對,都是按照既定的要求準則行事,可是你不快樂,另一種是你的選擇有些人並不認同甚至會反對,但是你在過程用卻很快樂,你想要哪種人生」事實上,「消音器」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寫照。不求理解只求記得,所以才會有笑料不斷讓校長局長氣惱不已的奇葩演講事件。
推薦閱讀: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評價如何?
※《讓子彈飛》基本信息是什麼?
※《現代 · 甄嬛傳》第三回合:機關算盡太聰明 古熱天下景曉楊
※有關澳門風雲2的介紹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