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真「智慧」嗎?
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智慧養老」近來屢見報端。不少機構嘗試藉助信息化網路平台,為老人提供緊急支援、生活幫助、健康管理等服務。75歲的陳大爺在廣東珠海市樂百年護老中心住了4年。他剛住進養老院的2014年,珠海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探索開展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如今4年過去了,當記者提及智能化養老時,陳大爺表示,他在報紙上了解過,但目前仍能自理,計劃等年紀再大些,生活難以自理時再考慮。國家統計局珠海調查隊近期對珠海21家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等開展調查,發現許多老人不習慣使用信息化設備,很多服務站表示只對高齡、獨居、失能老人提供專門服務,智能設備未得到有效利用,信息化養老未充分發展。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認為自己無需智能服務,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卻無法使用智能服務。智慧養老究竟「智慧」嗎?珠海市養老機構、前山頤樂園院長張佩如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目前市場上不少智慧養老設備不完善,設備研發機構並不了解養老需求。
自理老人不需要,不能自理老人不會用
珠海市樂百年護老中心目前在住老人160位,大多是要全護理的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若不是在家無法料理,老人一般不會到養老院養老。」院長黃細蘋說。在黃細蘋看來,智能化養老設備更適用於生活能夠自理老人。她介紹,為方便老人,中心曾安裝對接醫務室的呼叫器。但自此後,醫務室呼叫鈴響不停。許多老人找護工按鈴,水龍頭壞了按鈴,燈泡不亮了也按鈴,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更是按不停——可能他覺得這個按鈕有趣,一按就有人來。後來,中心就只在生活能夠自理老人的床頭安裝呼叫器了。黃細蘋坦言,目前中心沒有引入智能化養老設備,有不少企業上門推銷「一鍵通」等,可以監測血壓、心率,並且生成有關調控藥物、飲食、鍛煉等專業評定數據,「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而言,智能化設備還是要專業人士操作,否則操作失誤,數據錯了,豈不嚇著老人?」記者隨機詢問了3位老人,他們均未聽說過多數智能產品,經介紹後也表示自己不需要用這些設備。針對市場上防止老人走失手環等定位器,黃細蘋說,老人戴上沒多久,就會把它們摘下來丟掉。他們不喜歡戴,沒電了也不知道,作用不大,「防走失,沒必要都用智能設備,對養老院而言,做好門禁更重要。這些設備對居家養老可能用處更大些。
智能產品與養老需求不對等
前山頤樂園目前配備了一些智能化養老設備。在醫務室有一台一體機,記者從護士的操作展示中了解到,該一體機能進行血糖、尿常規、血壓等檢測,並形成健康報告。此外,還有檢測、體檢、隨訪等記錄。數據上傳至系統後,家屬可通過手機客戶端查看。「醫院登陸系統,也能查看老人身體狀況。我可以通過隨訪記錄查看醫務人員是否跟進老人的情況。」張佩如說。
張佩如試用過不少智能養老設備,令她苦惱的是,不少設備不完善,有框架而無內容,「研發機構人員不了解實際需求,產品的許多功能用不上。」在推動智慧養老方面,前山頤樂園根據自身需求,找研發公司設計、改進產品,以適用於養老院。「目前我們在開發廚房系統,旨在從監控、入稱、材料進出等無需人工,且能盤點庫存,節省人力成本。」張佩如介紹,接下來,前山頤樂園還計劃做一個系統,護工巡房直接在系統簽字,無法補簽,這樣能避免紙質版簽字的弊端,有利於完善管理。在張佩如看來,「智慧養老」確實更有利於養老院貼心服務與照護,但這對養老院而言更多是錦上添花,對居家養老則是雪中送炭。
設備購置、運營和維護費用高
居家養老雖需智能設備,但價格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老年人的消費觀比較傳統,偏向節儉,捨不得買智能化養老設備。國家統計局珠海調查隊調查顯示,許多農村或來自農村的老人不習慣使用信息化設備,他們甚至認為不需要使用信息化設備。其實養老機構也存在成本投入問題。即使可以2元租用一台設備,黃細蘋還是不敢貿然嘗試,因為設備的維修也是要面對的難題。
「一個監測儀要上萬元,摔壞了,誰來賠?」黃細蘋告訴記者,設備公司表示若非人為破壞,公司維修,若人為損壞,使用者承擔。黃細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老人每人每月助養費3000元~5000元,護工工資每個月3500元,每月租金5萬多元,水電支出2萬多元,餐飲開支近10萬元,「珠海人均工資不高,若因購置設備提高助養費,家屬與老人都不太接受。」
張佩如坦言,智能養老設備的購置者每年要繳納上萬元的運營費,「若讓家屬分攤,家屬寧願不用。」從2014年珠海開始探索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到目前,全市已有11112名老年人安裝了信息化服務終端。從國家統計局珠海調查隊調查的情況看,18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中,使用智能化居家養老設備的不足3成,而且信息化設備功能並未有效推廣。「做好智慧養老產業,能高效地解決養老問題。」業內人士建議,要提高智慧養老的智能化水平,既要做好對現有成果的推廣和利用,又要加大研發力度和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先進的智能化服務。
在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與社村通智慧居家養老系統相結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台。以雲架構的模式支撐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採取全天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 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讓老人子女放心、省心」。(工人日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