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7歲女生的心聲: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並不是因為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查理.芒格

作為一名27歲、只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沒有富有的家世背景的女生,這句話仍成為了我前進路上的燈塔。

一,吐槽:

很多朋友問我,理財該買什麼產品?

甚至開口就問:給我推薦幾個股票和基金吧?我現在在哪買房子合適?

Sorry,這個我真的回答不了。

首先,我分享理財的目的不是推銷產品。

其次,我在選擇產品上有自己的風險和產品偏好,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最重要的:除過我們理財圈的朋友,大多數直接問產品的人,並不懂理財究竟是什麼。

這時,假如我回復一個月買多錢的定投,不出意外,對方都會來一句,要存這麼多呀?

或者,我告知下載什麼軟體,用什麼平台時,也會來一句,原來這麼麻煩啊?

最後,都會以:我還是算了吧,聊天終結。

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我不願意做。

二:什麼是理財?

理財不是只買各種理財產品。

理財是指自己掌握系統、健康、科學的家庭財務管理系統。

無論單身或已婚,掌握一定的基礎財務知識,建立合理的消費觀和金錢觀,有憂患意識,花該花的錢,省該省的錢,創建自己的小金鵝,通過理財方法和工具,為未來的生活未雨綢繆、規避風險。

家庭財務金字塔圖

這張圖,有多少人了解,又有多少人會根據它檢查自己的財務狀況,構建自己的財務框架。

三,聊聊態度:

對金錢和人生的態度帶給人生的影響,遠遠大於方法技巧和工具的作用。

這也是為何在理財第一篇我並未寫理財知識,而是聊聊掙錢的意義和拒絕啃老。

我們都知道,態度的力量遠遠大於其他。

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何得認真掙錢,為何努力,那麼自然沒有動力,繼續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

如果連自己都沒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決心,那就談不上明天的詩與遠方。

如果連自己都不明白應該承擔的責任,自然認為啃老就是理所應當。

孩子長大,父母老去,需要自己為一家人撐起一片天時,自然沒有那個能力。

這麼多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可是為何總是無法開始,通過我對身邊人的觀察和分析,往往有以下原因:

1、對自己沒有信心

2、缺乏專業知識

3、沒有時間  

4、害怕有去無回

5、環境使然  

6、害怕錢不在手邊的感覺

........

在我眼中,所有的借口,就是一個字:懶。

往深了說,是對生活的將就。

明明知道,生活需要整理,財務需要規劃和總結,卻嫌麻煩。

現在的學習信息已經很開放,無論是打開論壇,簡書,知乎,隨手記等記賬APP,裡面不乏很多優秀的、具體的理財文章以供學習。

這麼方便的環境中,還是做不到,不是懶是什麼。

或許,仍單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父母仍有收入還未明顯老去,孩子還未入小學壓力似乎不大,自己對目前的生活姑且滿意還未嚮往更大的世界......

是生活中的風險、即將承擔的責任還未迫在眉睫。

假如,有一天,父母突然生了重病,是否能一筆拿出數額不少的救命錢。

假如,有一台年,自己突然失業,存款是否足夠繳納下個季度的房租。

假如,有一天,孩子和你說,爸爸媽媽,我想學什麼的時候,看著孩子一臉認真,是否能爽快答應,而不有片刻猶豫。

請問此刻的自己,是否能一一從容應對。

也許有人說,這些事還很遠。

可是風險這種東西,你敢保證它來時會提前和你商量嗎?

四,理財要趁早:

近幾年最流行的雞湯之一:「理財要趁早。」深得我心。

理財這樣一門專業的知識學科,對一位成年人來講,就如拼音漢字對一個孩童來講是一個道理。

需要系統,全面地學習到實踐。

並且,學得越早越好。

這就是為啥小學之前得上幼兒園,幼兒園之前還有個早教班,誰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自己卻偏偏輸在了起跑線上。

至於學習的深度,在足夠應付自己的家庭財務問題後,是否繼續就是個人的興趣愛好了。

首先,理的是自己的生活狀態,做好生活可能遇見的風險管理。

其次,在對自己了如指掌的情況下,為自己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做好應有的經濟準備。

畢竟,如果選擇不做一個佛系青年,生活品質這玩意,自然得需要經濟的支撐。

無論,你是打算帶父母出遊,自己深造,換學區房,孩子升學......在面臨需要一筆又一筆金錢時,能沒有壓力地拿出來,同時不對現有的生活質量造成負擔。

那麼這一切,你是否做好了準備呢?

推薦閱讀:

你肩上扛了那麼多所謂的責任,不累嗎?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和別人的優點相處
10、媽媽,讓我長大好嗎?(原創)
怎麼能學好語文
誰都有值得講給別人聽的苦難故事,別讓自己和孩子走錯了方向

TAG:個人理財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