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訊基因詳解何為治未病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發展趨勢由「以治病為目標,對高科技的無限追求」轉向「預防疾病與損傷,維持和提高健康」,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成為健康醫學關注的焦點,這是對《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出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的印證。

在日前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的 「全國第十五次中醫體質年會暨全國中醫治未病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中醫體質學研究應用、中醫治未病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了主題演講。

「中醫未病學」內涵應重新界定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理論與技術應用由來已久。但迄今,中醫治未病尚未形成完善的學科體系,理論和技術缺乏有效的結合。這就使得中醫治未病普及較廣但規範性差,並缺少高水平研究。

目前廣為傳播的「治未病」一詞,狹義上講僅指對未病的干預,但實際應用中,往往也包含了對「未病」的診斷評估,應當採用中醫未病學作為新的學科名詞,建立和完善「中醫未病學」學科體系,對其內涵、外延進行界定。

未病的判定和干預同等重要

關於中醫治未病的概念和範疇,多數學者是通過對歷代醫籍里的相關提法進行梳理、闡發後形成,或針對某一具體論著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挖掘其臨床實踐中的治未病思想。

千訊基因專家組,認為中醫未病學屬於基礎與應用緊密結合的中醫學科分支。從其學科基本結構和內容來看,是以中醫理論為主體,注重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相結合,吸收現代健康管理、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等相關學科內容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研究範疇應該包括未病的判定和干預兩方面的內容,而且二者同等重要。

未病的判定包括認知、預測和測量三方面。認知和預測,古有取象認知、司外揣內的認知方法以及運氣預測等,中醫體質學結合現代醫學的遺傳預測等。未病的測量包括體質測量、健康狀態測量以及醫學心理測量等,用指標來表徵不同體質的健康狀態。

對於未病的干預,治未病一般根據未病、欲病和已病3種不同狀態實施相應的干預方法,以達到維護健康的目的。目前關於中醫治未病有許多實踐經驗和方法,未病狀態的干預方法主要有精神調攝、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等;欲病和已病狀態的干預方法主要有食療、拔罐、貼敷、葯浴、中藥、針刺、艾灸、推拿、刮痧等。在選用以上方法時應根據未病判定情況和輕重程度,合理搭配使用。

雖然中醫與西醫分屬於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認知方法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已有的體質研究認為,中醫先天稟賦觀念與基因組學研究有相似之處,基因組學對疾病的影響與中醫學的整體觀有相互滲透的可能性。醫不缺少對未病的干預手段,但缺乏合理、規範的評價體系。在中醫未病學學科體系建設中,評價體系建設是重要的一環。中醫應該與西醫加強合作,借鑒現代循證醫學和衛生經濟學的方法,建立中醫未病學的干預評價體系。

中醫未病學以先進的治未病三級預防理念、多元化的治未病防控手段以及可推廣的個體化防控工具等優勢,在慢性病防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應用及意義不僅在於傳統觀念所認為的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更將對整個社會提高民眾健康水平、節約醫療支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有1健康倡導全民治未病傳承中醫藥現代化應用作為核心價值觀,將基因技術、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用在體質分類上,把傳承和創新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推薦閱讀:

通運經絡之「根除糖尿病」
給你哆啦A夢的時光機,不如告訴你睡美人的秘密——中醫談失眠(女生篇)
奇穴刺絡排瘀真的那麼神奇嗎?它的起源是哪兒?
飯後「一不要」,睡前「二不要」,肝臟好得不得了!
寧願花1萬洗屁股,也不願花1千做….

TAG: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