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校長開學講話超燃:就算成績平平,你也要自信綻放在花季!

有的「暖心度」爆表,有的「勵志值」滿分,開學一周來,不少上海校長開學致辭在網上熱傳!

從電影《無問西東》到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從專題片《創新中國》到埃隆·馬斯克成功發射火箭,這些話題成為滬上開學典禮上的最火關鍵詞,其中蘊含著校長們怎樣的教育智慧?

今天,去哪學(qunaxue_shanghai)與您分享一組上海校長最新開學致辭(節選)。一起來看看,哪些金句打動你的心?記得要收藏,今晚告訴自家娃!

上海市上海中學

講題:高度與標準

講者:馮志剛(上海中學校長、數學特級教師)

高中生到底能達到怎樣的高度?我們真不知道,但你們經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們能夠記住的是榮譽牆上那些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的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取得最高榮譽的學生,那代表的是學校的在校生達到的高度。而我更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心中的高度。每個人的能力大小是有不同,這我承認,但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高度」的權利,它不是要與別人去比較,而是要與自己去較勁,沒有輸贏之說,只有不服輸的精神。

追求屬於自己的「高度」,依從自己內心所想,無畏前行,是每一個上中人應有的品格。

我們每個人在歲月的流逝過程中,都是在一個由「標準」與「高度」為坐標軸的平面上打下一個一個點,將它們用光滑曲線連起來,就是人生。

同學們,新的學期馬上開始了,希望你們能將自己心中的「高度」認真思考一下,定義一個自己做人、做事的標準,把長遠目標放在心中,落實在每一天的學習與生活中。沒有人能幫你們在你的人生曲線打點,但我們會陪伴你們,為你們的學習與生活保駕護航,同時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曲線上打點。

守住高度,尊重標準,飯一口一口吃,今日事今日畢,我相信你們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七寶中學講題:在課題研究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講者:朱越(七寶中學校長、化學特級教師)

課題研究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推動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一種強烈和穩定的動力源泉。如果說人的創造意識需要一定的教育環境啟發、喚醒,人的創造思維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實踐活動中訓練、提高,那麼課題研究無疑是實現兩者完美結合的最好的方法和途徑。

自1998年我校開展研究性學習以來,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氛圍日益濃厚,課題研究早已成為同學們改善學習方式、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和途徑。2015年,我校正式提出了「創建研究型高中」的辦學目標並致力於培養有較高研究素養,能夠用科學方法論探索世界、創造生活的未來卓越人才,這對我校的研究性學習的質量和層次以及「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不僅要注重研究型課程體系和研究環境建設,還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就需要每一位同學在日常的學習與研究中有意識地去努力實踐。……因此,我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在認真學習好高中期間學校所開設的各門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在業餘時間要盡量博覽群書,同時積极參与並認真完成學校的研究性學習以及社會調查、社區掛職等社會實踐活動,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好充足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歷儲備。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

講題:無問西東,成為最好的自己

講者:陳永平(復興高級中學校長、化學特級教師)

春節前我看了一部電影《無問西東》,感觸頗多。人類對人生終極價值的追問從未停止過。在這些問當中,我們不僅要「無問」,也要「只問」,還要「更問」。這三者中,「無問」是勇者;「只問」是智者;「更問」是仁者。我希望復興的學子,智仁勇三者兼備,既要有「無問」、也要有「只問」,還要有「更問」。

同學們,你們還很年輕,在新的時代里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你們可能會進入著名的大學繼續追夢,你們也可能會走進更加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你們還可能會遭遇很多堅硬和無奈的現實。但我希望復興的學子要勇敢,要智慧,你們不要被太多條條框框牽制了奮鬥和前行的力量。這叫「無問」。

什麼是「只問」?這可能比較容易回答,譬如這部電影提出「只問自由、只問深情、只問盛放、只問初心、只問敢勇」,歸根結底是「只問初心」。常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慎終如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在我看來,希望大家在「只問」之外還要能夠「更問家國」。因為這是關於本心、關於理想之後的關於責任、關於擔當。人不能僅僅為「小我」而活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總要負起一些家國的責任,進而還可以為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福祉而奮鬥。

談完了問的內容,我要向大家問一個問題,我們這輩子該向誰來問這些關於人生的終極價值的命題?……周邊的長者和朋友可以給你們很多建議,但是你們一定要學會追問自己,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洋涇中學

講題:中國七傑,「負責」之榜樣!

講者:王海平(洋涇中學校長、數學特級教師)

寒假自1月26日至2月22日,為期27天,已圓滿結束。……最令人難忘的是央視紀錄片《創新中國》,報道了7位年輕的中國人,他們有著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而這些最聰明的大腦正在改變未來、正在影響世界,給我們震撼!

洋涇中學的校訓「負責」,在此理念指引下,幾代洋中人,為辦負責任的學校、做負責任的老師、育負責任的學生不斷辛勤努力,奮勇向前。……時不我待,唯有爭分奪秒,才能對得起「負責」二字——承擔起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負責+理想」是對自己負責的要義,「負責+感恩」是對家庭負責的要義,「負責+榮譽感」是對學校負責的要義,「負責+使命感」是對社會負責的要義。

感謝歷史,讓我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

感謝我的同仁,推薦了如此激動人心的案例與全校師生分享。讓我們乘著新時代創新發展之舟,揚帆遠航!而首先,請各位同學牢記:人生最寶貴的是青年求學的時光——她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學會相處、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成事!

這七個創新故事給我們的震撼,不僅僅是我們生於這樣一個人類前所未有偉大的時代,我們不是旁觀者、不是見證人,我們將成為積極的參與者!也許我們同學當中就有七個創新故事的主人公,因此,負責地對待學習、負責地對待生活、負責地對待生命,才能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閔行中學

講題:努力讓自己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講者:何美龍(閔行中學校長、地理特級教師)

所謂「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就是指把任何困難和失敗都看成自己進步道路上的挑戰,認為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個人努力的思維。斯坦福大學教授德韋克認為,世界上成功孩子的思維模式大多是「成長型」的。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不斷提高發展的,世界上充滿著幫助人們學習、成長的挑戰,因此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德韋克團隊的這個發現,被認為是普通孩子和「學霸」的真正差距所在。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呢?首先,珍惜當下,享受學習過程,堅信學有所獲,不斷提高。其次,遇到失敗不氣餒,坦然接受挫折,把失敗和犯錯當成學習的一部分,是進步和提高的重要組成,並虛心傾聽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再次,永遠堅毅,學會在壓力下保持注意力,牢牢把控規劃中的方向,並在獲得初步的成功後依然堅持,持續超越自己的能力。

其實,在這個年齡,重要的並不在於你在學校里「達到」了什麼高度,拿出了什麼創意作品,獲得了什麼樣的結果和榮譽。我們更關注於你曾經「體驗」過什麼、「感知」過什麼、「努力」過什麼,學校、社會還能夠聯手為你提供怎樣的平台?

獨立的思辨能力,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在無助的時候,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學習思考事件的發生總有那些正面的啟示和力量,注重成長的過程。努力讓自己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學得越多,越適應學習,經歷越多,越善於學習。讓成長型的思維模式成為我們終身成長的不竭動力。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

講題:少年心事當拿雲

講者:李百艷(建平實驗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埃隆·馬斯克14歲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初二年級同學的年齡,他就對人類有了危機感,……他確定了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人類!同學們,拯救人類!這聽上去多麼像一句夢話。然而,正可謂「少年意氣十分強,河廣期憑一葦航」,正因為年少,才會有如此單純的初心;正因為年少,才會有如此大膽的夢想;正因為年少,才會有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河廣水深的意氣與志向!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播種期,種下一顆怎樣的種子,就會收穫怎樣的人生。

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沒有說「有才者事竟成」,也沒說「有能者事竟成」。可見,立志對於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我們立志,不是功利化地追求成為人人羨慕的傑出人才和成功人士,我們立志也不是理想化地追求不切實際的生活與人生境界。我們立志,乃是在年少時播下一顆夢想的種子,讓生命長成自己期許的模樣;我們立志,是在未來的道路上點燃一盞希望的明燈,使自己在幽暗之中也不會迷失方向。曾國藩曾經說過: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少年有志,才能芳華綻放,無問西東;成年有識,才能善於取捨,擇遠前行;人生有恆,才能奮鬥拼搏,無悔終生。少年心事當拿雲,矢志不渝終有成。

(以上為節選)

上外閔行外國語中學

講題: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人生大事

講者:吳金瑜(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校長、物理特級教師)

上閔外,我們這樣一個共同的家,就要建校3周年了!……同學們,我們這一路走來,你們都是一點點知識的積累成為今天學養豐富的少年;你們又是在做人做事中,才有今天的人們眼中優秀的上閔外學子。同樣,我們上閔外這樣一所學校,今天已顯現出一所名校的雛形,這是我們每一位上閔外人,三年來做好每一件小事過程中形成的!真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行千里;不積小溪,何以成江河。

冬去春來,蘊育了一個冬天的萬物正在萌發全新的生命。我們上閔外也一樣,三年的積累,不鳴而已,一鳴而驚人!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上閔外人繼續從身邊、今天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成就我們人生的大事,才能成就我們上閔外的名校之夢。

譬如說,當我們面對老師、同學,打一個招呼、給一個微笑,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成為你的一種習慣,乃至成為你的一種氣質,往大處講,你離上閔外提出的「民族情懷的世界公民」距離近了,往小處講,這樣的你,未來無論在何處,都是受社會與公眾歡迎的。又如,你面對學習的困難與問題時,你從不放棄,或者你自己鑽研,或者與同學研討,或者請教老師,一直到解決位置。這樣的做法,你如果持之以恆,不離不棄,半年、一年、幾年以後,你擁有最好的學習與工作的品種,你的人生一定是成果滿滿。一個人是如此,一所學校又何嘗不是?

老師們,同學們,把每一件學校的事做好,哪怕是小到學校路面的衛生,堅持數年,我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

講題:綻放在花季

講者:潘敬芳(建青實驗學校校長、市人大代表)

新年到來,有很多美麗的花朵綻放,而這個寒假,有兩朵花,讓我印象深刻,今天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朵花是「冰花」,它來自雲南的「冰花男孩」的故事。……冰花男孩的勇氣和堅韌令人敬服,他的故事也讓我們感慨。雖然生活不易,雖然條件有限,但他仍然通過努力,綻放出最美的色彩。在座的我們又豈能輕言放棄?

如果冰花男孩是令我們感慨的,那另一朵小花就令人無比感動了。貴州省石門坎的鄉村支教老師梁俊,帶著一群來自山裡的孩子,在舞台上用質樸的歌聲演繹了清代袁枚的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群孩子在人群中似乎渺小得幾乎都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他們依舊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綻放,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同學們,即使你不是人群中最帥最美麗的,即使你的成績並沒有那麼好,即使你不太被老師表揚,即使你常常受到父母的指責,但是你依舊可以自信地綻放在花季,把自己最美的樣子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因為這個世界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每一個生命都不是渺小的,只要你努力,都同樣可以綻放出生命的花朵,請不浪費自己的時間與青春,竭盡全力綻放在花季!

(以上為節選)

上海市七寶實驗中學

講題: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講者:查建生(七寶實驗中學校長)

狗年春節,盛傳著一首被冷淡了三百年的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暖暖的詩意用美好的未來向我們召喚。五年來,我們一直在致力醞釀「詩韻校園」,其核心內容就是:主張個性張揚,喚醒生命自覺,藉助詩神繆斯的力量,企圖以每一個生命為藍本,創造一個「遠方的我」,用來呼喚「現實的我」!

「燦爛的前程」就是「遠方的我」,就是一個生命的最終模樣:學者有學者的淵博,工匠有工匠的精巧;商人有商人的良知,政客有政客的擔當;教師有教師的博愛,醫生有醫生的仁心;英雄有英雄的偉岸,凡人有凡人的崇高……她沒有固定的格式,卻總是著一身暖色,不失「燦爛」。

熱愛生活,從今天的生活起步,走好今天,就是為明天做了最好的準備,每一個今天既是起點又是終點,一個沒有認真走好今天的人,沒有過硬的資格嚮往明天!

追求卓越,卓越不是用未來顯赫與否的地位來衡量,更不是用未來擁有多少的金錢來衡量,她積於跬步,終其一生,是一顆一顆自由、正直、善良、積極,朝向天空的優美的靈魂!

(以上為節選)

去哪學是一個彙集眾多專業、知名培訓機構的移動端APP平台,專註於為0-18歲學員提供針對性的海量課程。藉助去哪學APP的定位功能,我們用心"繪製"一張你掌中的移動培訓地圖,讓您輕鬆知曉附近優質培訓機構的位置分布。

歡迎您關注去哪學(qunaxue_shanghai),隨時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解讀以及切實可靠的升學意見。

推薦閱讀:

我想拯救我的生活
一個人是怎樣慢慢變成廢人的?
你不知道的「旭日陽剛」
獻給,在拼搏路上的每一個人 !(真實)
富人與窮人

TAG:校長 | 上海 | 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