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如何避免被誤導?
過去的一周估計很多人都被一則新聞刷屏過,大意是中國的川貝枇杷膏最近在美國被瘋搶,價格甚至被炒到了450元一瓶,用過的美國人紛紛說好,甚至還有人沉迷於枇杷膏中不能自拔。在這些新聞報道裡面,來自中國的川貝枇杷膏大有成為美國人居家旅行必備物品之勢。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中文媒體對於這起消息的報道大都來自於《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文章:Herbal Supplement Has Some New Yorkers Talking, Instead of Coughing
英文原文可見:https://www.wsj.com/articles/herbal-supplement-has-some-new-yorkers-talking-instead-of-coughing-1519316304
但大多數媒體都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文章下方的一行小標題:Some claim success with Nin Jiom Pei Pa Koa, but experts warn of the risks of taking such products(一些人服用念慈庵川貝枇杷膏有所見效,但專家提醒服用該產品可能帶來的風險)
繼續看這篇文章的正文,雖然在開頭前兩段作者確實提到了最近在紐約有一些人在使用枇杷膏,但接下來的正文部分有更多內容是關於對該產品安全性的提醒,比如:
Taking herbal supplements can involve health risks, including when they are used in medicines, consumed in excess or taken instead of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said Dr. Keith Brenner, specialist in pulmonary medicin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the 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
「I think people that use these things may not even disclose them to the physician, and it』s a problem,」 he said. 「There』s been well-established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bal and prescription, and the doctor can pick up on it if the patient discloses it.」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ises consumers to speak to a health-care provider before taking a supplement and to be wary of any product claims that sound too good to be true. The agency doesn』t have the authority to review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甚至還提到了另外一些人對川貝枇杷膏的不同看法:
Poet Max Blagg, who learned about Pei Pa Koa from an acupuncturist in Chinatown, said: 「I was a little apprehensive. If you look on the label, there』s a thousand herbs you』ve never heard of.」
Mr. Blagg passed the recommendation along to painter James Gilroy, who had the flu for three weeks. 「He showed me a bottle with some crazy Chinese writing on it and I thought no, I』m going to go to a doctor,」 said Mr. Gilroy.
可以看出,《華爾街日報》對於枇杷膏的報道還是相當克制和中立的,但到了國內一些中文媒體的語境下就變成了「中國神葯在美國賣到脫銷」,很明顯,這樣的報道是有失偏頗的。
事實上,上面的例子並不鮮見。目前很多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的文章往往存在誇大事實,主觀臆測,無中生有等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對國外新聞事件的報道)。舉個例子,去年有一顆名為Oumuamua的小行星穿過太陽系,由於該小行星形狀比較特殊,很多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在朋友圈你會看到這樣的爆款文章:
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在網上不難搜到權威機構對於Oumuamua的介紹,比如NASA以及英文維基百科官網都有對Oumuamua的報道,但兩者都僅僅提到Oumuamua是一顆形狀特殊的穿過太陽系的小行星,並沒有任何關於外星人的猜想:
?Oumuamua is the first known interstellar object to pass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Formally designated 1I/2017 U1, it was discovered by Robert Weryk using the Pan-STARRS telescope at Haleakala Observatory, Hawaii, on 19 October 2017, 40 days after it passed its closest point to the Sun.
維基百科上甚至還有這樣的說法:
The SETI Institutes radio telescope, the Allen Telescope Array, examined ?Oumuamua, but detected no unusual radio emissions.
但這樣的事實到了一些媒體手裡往往被誇大扭曲,肆意發揮,以此來達到吸引讀者眼球的目的。
可以預見的一點是,在社交網路時代這種具有誤導性的新聞報道會越來越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呢?
一個重要方法是,學會搜索,特別是學會使用英文來查找信息。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使用英文來搜索呢?因為目前在整個互聯網上,英文信息仍然佔據絕對主流,很多新聞事件的第一手報道都來源於英文媒體,不少中文互聯網上的信息其實是二手信息。使用英文能讓我們接觸到第一手資料,這樣能讓我們離真相更近。另外一點是英文世界裡媒體眾多,遍及各個國家以及各種政治派別,這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新聞報道更加客觀。對於同一新聞事件往往會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這一家媒體的報道出了偏差,會有其他媒體的報道來平衡和糾正,這樣媒體之間彼此制衡,讓報道更加接近事實本身。
使用英文查找信息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搜索引擎,而使用搜索引擎最好能使用谷歌。如果實在用不了谷歌,那可以使用Bing搜索的國際版來代替(https://www.bing.com)
對於我們要了解的信息,可以輸入對應的英文關鍵詞來查找相關的報道。比如對於上文提到的Oumuamua小行星,我們可以在Bing中搜索Oumuamua,並且在返回的結果中選擇來自權威媒體和機構的報道(比如BBC和《紐約時報》這樣的媒體以及政府機構、大學、維基百科、國際組織等機構),它們的消息可信度更高。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多對比幾家媒體的報道,這樣得到的信息更全面。
除了學會搜索,更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檢查自己的信息輸入渠道,如果你每天在你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能看到各種聳人聽聞的文章和消息,那說明你應該清理一下你關注的好友了。多關注一些優質的信息源,學會質疑和求證,這是最好的避免被誤導的方法。
擴展閱讀:怎樣測試自己的辭彙量?
推薦閱讀:
※記住:安慰別人不要只會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
※逼自己(也希望大家一起)學完韋氏字根詞典(15)——第一單元_Review Quizzes
※英語啟蒙:如果利用卡片學習英文口語和寫作?
※辭彙量少的寶寶如何練成口語達人
※[睡神]用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