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終結與政治史里的愛
美國日裔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兩本著作中闡述了其政治秩序發展理論。該理論認為:從古自今,人類社會的政治秩序朝向國家建構、法治與民主三個維度發展,其中國家建構包括強大的軍事實力與獨立自主、運行有效的現代官僚體系。前兩個維度的追求在古代逐漸開展,而法國大革命則意味著人類對民主這一維度的追求的開始,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對這三個維度不斷追求並實現三者平衡。人類歷史也至此終結,人類成為了「末人」。
現代化歷程中,各個國家的發展不平衡,由此導致國家實力的興衰。福山認為,不同的國家在追求三個維度的過程中存在順序差異,這成為國家發展差異的主因。英國的「法治-國家建構-民主」道路較為順暢。德國的「國家建構-法治-民主」道路最符合福山的理論設計,故其十分推崇德國的現代化歷程,並以此解釋德國強大的原因。而美國與希臘、義大利等國則出現了先民主、法治,後國家建構的順序,導致國家發展受阻。後期美國進行政治改革,增強了國家建構能力,實現三個維度的平衡,成為強國。但希臘與義大利始終無力增強國家建構能力,其國家發展受制於國內民主的要求,發展滯緩。
福山不愧為政治哲學大家,其政治秩序發展理論找到了世界現代化歷程中的共同趨勢,即國家建構、法治與民主化,並以三者的發展狀況與平衡關係作為衡量一個現代國家發展的標誌。這樣的理論建構將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歷程融入其評判體系,也由此樹立起福山龐大的政治哲學框架,也自然地推導出「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的論斷。福氏理論的邏輯無懈可擊,也為更加理性地審視世界現代化歷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與較為簡單的評判標準。
福山的理論指出了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卻不足以包容一切歷史。歷史發展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其中偶然性的存在也是人類意志與行動自由的體現與保證。同樣的發展步驟不一定導致相同的影響,關鍵還在於人本身。土耳其共和國經歷了與德國相同的發展步驟,戰爭與革命形成巨大軍事壓力,迫使土耳其建立起強大國家建構實力,建國后土耳其嚴格實行法治,以世俗主義法律取代宗教法,並在全社會推行。1946年,土耳其解除黨禁,實行多黨制,開啟民主化進程。但土耳其之後的發展卻並不順利,國家建構、法治與民主化處於不平衡狀態。嚴重的國家精英分裂成為土耳其現代化發展一波三折的主因。而多黨制的政治環境恰好為國家精英分裂提供良好環境,政治競爭及其帶來的短視規劃消耗了國家資源、犧牲了長遠利益,全局性的社會共識難以達成。國家建構實力也受到影響,獨立自主、運行有效的現代官僚體系時常受到政局變化的影響。土耳其的現代化歷程正好揭示了現代性的危機與缺陷,即社會共識的難以達成,而福山的政治秩序發展理論卻恰好忽視了它。
現代化發展的順序論沒能把握政治的實質,即一定的社會規範與社會共識的存在。政治孕育了國家,政治實質的存在先於政治發展,政治發展中包含國家發展。「一定的社會規範與社會共識的存在」這一政治實質恰好點出了政治的愛欲性基礎:相互關懷的社群先於個人理性與自由而存在。每個人本質上是孤獨的個體,而人類的社會性特質要求人通過社會交往建構起社會規範,達成一定的社會共識。在此過程中,政治發展體現出政治關係的變化。政治關係分為對內與對外兩種。對外而言,人類以理性衡量利益,劃分勢力範圍,但這一划分是以政治關係的對內情況,即用愛建構起來的社群團體為基礎。因此,政治本身的形而上學基礎在於愛。正是愛的先驗性存在,使人類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克服個人孤獨本質帶來的局限性,並賦予人超越性,讓人不至於因其過於渺小而迷失在廣大世界中並對自己與整個世界一無所知。人類的愛是普遍的,但愛的對象與範圍卻是有限的,當愛的對象存在差異矛盾時,社會共識的達成更為必要。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共同體的數量與範圍不斷擴大。一個自然人社會化的過程正是其由低到高、逐漸融入一個個社會共同體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建構起人與人的關係,這種相對穩定的關係便表現為相對穩定的社會規範與社會共識的形成與穩定。但現代性的政治哲學基礎是自由主義,世界現代化的歷程也表現為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深層傳播與全球蔓延。現代性的發展要求人類社會在國家建構、法治與民主化這三個維度最大程度上達成共識,但現代性的危機與缺陷則是自由主義的極端化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共識的破裂。
現代化歷程中,政治的形而上學基礎依舊是愛,但卻要求人們超越自由主義的局限,去重構被各種社會慾望佔據的人類心靈世界,自覺自愿地從自由主義的個人世界中回歸到更廣闊的共同體。這一點,恰好說明了歷史沒有終結,人類社會的發展依舊道路正長。
*參考文獻:
[1][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毛俊傑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傑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3][美]保羅·卡恩:《擺正自由主義的位置》(田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美]戴維·瓦爾德納:《國家建構與後發展》(劉娟鳳、包剛升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版。
推薦閱讀:
※一些旗幟
※人類發展史3:青銅時代
※說水果:為什麼西王母開宴會不是「仙榴槤」而是蟠桃?
※[Crash Course]世界歷史筆記(10/42集)
※假上校,假機關,假軍事基地:蘇聯時代的頭號詐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