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之格里高利聖詠
17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克里斯多弗·凱列爾,在《通史》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現代。在音樂史研究領域中,普遍將5世紀西羅馬滅亡後到14-15世紀之交看成西方音樂中的中世紀(長達千年左右)。
中世紀的音樂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10世紀)、第二階段(11-13世紀)、第三階段(14-15世紀)。
在中世紀音樂觀念中,音樂不是供人欣賞聆聽的,也不是用來享受與娛樂的,而是用來教化人、使人棄惡向善的道德性工具。從現存的文獻中可知:中世紀(13世紀前)留下的音樂大多是基督教教會音樂。教會音樂一方面對古代音樂遺產進行嚴格的篩選,另一方面,面對世俗音樂的歌曲,器樂嚴格限制。這從客觀上,為教會音樂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古代世界連年征戰,經濟上落後,教會音樂雖然取得統治地位,但各地的宗教聖詠各異,如有羅馬教廷所在地的羅馬聖詠,米蘭的安布羅斯聖詠等。公元6世紀,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統一教義,以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格里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在8世紀基本確立。
自此,格里高利成為了中世紀教堂的一種體裁。格里高利聖詠音樂表情肅穆,風格樸素,因而也稱為「素歌」,同時也是羅馬天主教聖詠儀式統一規範的最高權威,其目的是服務於教會,最大限度上排除世俗方面的誘惑。
格里高利聖詠是單聲部音樂,歌詞為拉丁文,演唱為純人聲,無伴奏。旋律建立於單純的自然音階上,音調平緩,三度進行為主。其歌唱方式有獨唱,齊唱,交替歌唱以及應答歌唱。旋律與歌詞的結合方式有音節式(一音節對一音),紐姆式(一音節對多音),花唱式(一音節對一段音)。歌唱形式有詩篇歌調,交替聖歌,應答聖歌以及讚美詩等。
格里高利聖詠常常用於教會的日課與彌撒之中。調式主要採用多利亞、弗利亞、混合利底亞等調式。此外,格里高利聖詠在之後的發展中擴展出附加段、繼敘詠、宗教劇等形式。這一擴展形式的出現,影響了後世的復調音樂的產生,為中世紀音樂盛期作好準備。
格里高利聖詠片段欣賞:
格里高利聖詠Alma_Redemptoris_Mater - NULLSING - 電台節目 - 網易雲音樂參考文獻:
http://zhuanlan.zhihu.com/p/33790639推薦閱讀:
※格里高利改革(II)
※#19.Masquerada: Songs and Shadows
※格里高利改革 【1】
※假裝寫篇廣告
TAG: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