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03-08
世界上第一例胚胎移植是由英國人W·希普於1890年完成的,胚胎移植技術由此創始。但當時純屬生物科學實驗性質。希普在劍橋大學將純種安哥拉兔的兩具胚胎移植到一隻已和同種交配、毛色特徵完全不同的比利時兔的輸卵管內。結果生出4隻比利時仔兔和2隻由胚胎髮育而成的安哥拉仔兔。20世紀30年代以後,以兔、小白鼠和大白鼠等為對象的胚胎移植試驗持續不斷,但家畜方面的應用研究開展較晚。牛和豬的胚胎移植遲至1951年才分別由美國和蘇聯報道成功。但限於技術水平,當時的采卵和移植都用外科手術完成,60年代後,胎的收集、培養、冷凍長期保存以及顯微外科操作和移植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同時,使用激素人工誘導超數排卵和同期發情、用非手術采卵和移植的技術也獲得成功,提高了回收率和著床率,這使胚胎移植技術進入了實用階段,開始用於家畜育種及奶牛生產。70年代後,許多西方國家在奶牛業中發展從事胚胎移植的商業企業1981年,德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將授精後第8天的兩個初期發育的占胚胎通過顯微手術對稱地分割為兩對(即4個)胚胎,然後將其移植到兩頭受體母牛的子宮裡。1981年12月8日,兩種雙胞胎,4頭小牛犢落地出生,世界上第一次胚胎分割移植試驗獲得完全成功。此後,一分為三、一分為四的胚胎分割移植也相繼在多個國家獲得成功。這一技術可進一步開發良種母畜的繁殖能力。到1985年,美國和加拿大利用胚胎移植繁育的良種奶牛已達10萬頭左右
推薦閱讀:
。
(圖)(在顯微鏡下將一枚受精卵分別割為二,這可成倍地提高受精卵的使用效率)
胚胎移植的新應用日前,重慶市婦產科醫院生殖與遺傳研究所為一位遺傳性疾病患者,成功地進行了被稱作第三代「試管嬰兒「的胚胎移植 ,在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和胚胎移植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對遺傳病的傳統治療,常用的都是通過絨毛或羊水對胚胎或胚胎兒進行診斷,之後對異常胚胎或胎兒進行選擇性流產。這種方法既落後又對孕婦造成痛苦。重慶市婦產科醫院生殖與遺傳研究所針對這一現狀,成立了以所長黃國寧、副所長葉虹等組成的「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技術」小組進行專門研究。日前,一位來自北京的29歲婦女,因患有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疾病,前來求醫。該所採用PGD診斷技術,將其8個體外受精細胞期胚胎篩選後獲得的3個細胞,運用聚合酶聯反應的方法進行分析、檢測,並成功地植入該患者體內。這一選擇基因或染色體的胚胎移植術,能有效地杜絕畸形缺陷兒的降生,使攜帶遺傳疾病基因的患者生出健康嬰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聞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一張薄膜能將室溫狂降 17℃」?
※砸不壞的諾基亞一代神機要回歸了!你家核桃熟嗎?
※鋼筆是不是少數人的情懷?鋼筆時代是否逝去?
※我為什麼要花兩萬塊買一台自動販賣機(解讀版)
※中國目前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面向未來,我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