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整理,從整理知乎收藏夾開始

成為知乎用戶大概有五年多時間了,經常會上去瀏覽,但只能算是個輕度用戶吧,期間看到喜歡的內容就會收藏起來。最初懶得給收藏夾起名字,就寫了個「雜七雜八」:

之後看到任何好的內容都往裡面塞,不分類,直到收藏了139條內容。

現在追溯當初不分類的緣由,一個字,懶。一個人竟然懶到把知識統統扔到一個沒有區分度的收藏夾中,這個人對知識的敬畏程度之低簡直不忍直視!

2013年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搗鼓像個人wiki、百科、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等工具。最終沒有成功,原因是,我覺得這些工具要麼過於龐大,要麼易用性差。

那時候印象筆記其實是不錯的。但是為什麼沒用起來呢?原因有兩個:

  1. 自己買的合約手機,便宜,不好用,裝個應用跑起來挺不舒服的。
  2. 在PC上就失去了移動性。

這樣,最終放棄了。可是現在想想,使用爛筆頭的耐心都沒有,才是放棄的根本原因:沒有記錄的習慣和內在動因。

去年五月份開始,註冊了有道雲筆記,立馬愛不釋手,移動性和易用性都滿足了,而且自己做記錄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強:

  1. 工作需要,記錄工作事項和技術知識(程序員嘛)。
  2. 生活需要,親人朋友的生日,老照片,待辦等等。
  3. 認知需要,閱讀筆記,偶爾的靈感記錄等等。

特別是靈感記錄這一條,太重要了。有時候,前一個小時還因為自己的某些閃過的奇思妙想而興奮,下一個小時就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實在是令人沮喪。

至少從去年的五月份使用雲筆記開始,我的很多生活工作內容實現了一處記錄,隨時隨地提取,效率大大提升。

因為雲筆記里的內容越來越多,整理分類便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現在有道雲筆記裡面的類目大大小小有幾十個了:

這個是最頂層的分類,依然還有待更清晰的整理。但比起知乎收藏夾那個醜陋的「雜七雜八」好多了。

於是,我花了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對「雜七雜八」內139條內容做了重新分類:

其中,刪掉了幾個對我個人來說已不具備價值的收藏,比如下面這條:

印象中我沒有這麼無聊~

我很懷疑當時我決定收藏它時,是一種什麼心態。

有些回答被劃在了多個分類當中,所以總數是大於139了。

再分析經過分類後的數量分布情況,也能看出過去的幾年自己的狀態。比如,條目最多的分類是「認知精進&心理學等」,大體上我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關注個人成長是很多的,而且偏重向內發展。向外的部分少一些,集中在「氣質&性格&素質等」分類中,有諸如男性打扮,男性如何變得成熟有魅力等。只可惜,關注某個話題收藏某個回答和變得更有氣質不是一個因果關係,有待日後深入反思。

最後再回顧一下這次分類整理,我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1. 筆記、收藏,要具有可回顧性。一個亂糟糟的筆記或者收藏夾,通常意味著一個亂糟糟的人,或者起碼這個人的認知系統是缺乏秩序的。
  2. 可回顧性來自於清晰的分類,最好還是可以通過關鍵詞檢索的。
  3. 記錄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在多年之後回顧自己過去的樣子。
  4. 整理也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必要的方面做適當的斷舍離,可以讓生活工作更加有序。

推薦閱讀:

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你需要馬上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
從為知筆記說起
一時吃苦,還是一輩子吃土?

TAG:收納整理 | 知識管理 | 個人知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