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識精髓
針與灸有什麼區別?
灸在補元陽的同時也能通經脈。針刺療法雖有「補瀉、迎隨」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療「不盛不虛」的癥狀;而灸法則不問虛實寒熱,都可以使用灸法。
為什麼針、葯無法治癒的病症灸能治癒?
《黃帝內經》中記載:「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針刺是通過調動元氣來通經脈的,如果人體元氣足,以針通經脈,療效立竿見影;如果人體元氣虛,無足夠元氣可調,自然療效不佳。
而元氣虛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極差,是很難完全消化吸收藥物的,故而稱針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經過腸胃而直接將熱力作用於經脈以祛除寒邪,通調經脈。
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功效。
為什麼艾灸能增補人體陽氣呢?
「天上太陽,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純陽之火,具有走三陰通十二經之功,灸火連續燃燒,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又因和臟腑相互聯繫,能使陽氣通達。
特別是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於此,稱之為,故灸此溫熱之氣,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
元陽,為之真陽,是陽氣活動的動力。也可以說關元,是陽氣之源,脈脈艾灸建議您不懈的灸關元,可以大補元陽。
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燒時產生特殊頻率的輻射,使其補陽之力更加顯著,從而達到養生壯陽之功。
病從何來,從何去?
古人云,「寧事溫補、勿事寒涼」。現代人往往反其道而之。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里,女性們更是為了美麗穿露臍裝,露背裝。大量使用寒涼藥物,激素。
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騎電動車,損耗了身體的氣,造成免疫力低下,身體各系統功能失調,被寒涼所傷,而引發了各種疼痛,亞健康,終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辦法是灸關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補充身體的元陽。這是治本。同時配合灸局部疼痛點。這是治標。
艾灸有沒有季節的?
沒有。任何季節都可以灸。有人說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發的,灸是往裡的,說是會沖,類似這樣的觀點純屬無稽之談。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時皆可扶陽。
雖然春天樹木發芽時人體的病容易複發,此時人體陽氣生髮,灸時效果比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時效果比較好,等等,都是相對而言。
如果有什麼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沒有必要等到特定的節氣再灸。
艾真能續命嗎?
能,艾灸能補充元陽,補充人體生命能量,最大減少疾病,盡享其自然壽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鵲心書》中記載:「須識扶陽,以消盡陰翳,煉就純陽,方得轉凡成聖,霞舉飛升。
故云∶「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斃傷。」又雲∶「陰氣未消終是死,陽精若在必長生。」故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
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壽丹,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體質熱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經過的傳導,來調整身體的寒熱虛實。熱症施灸。
《類經》說「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起窗,如揭起被,皆謂之發」,公眾號:思考部落。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火郁發之」的散熱退熱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稱「火有拔山之力,開門驅邪之功」。
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們身體的功能很神奇,正氣內生,寒熱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熱性之人可灸!
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暫時有疾病加重的反應?
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交戰的正常現象,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
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趕出,那麼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時候,你當然會有各種不適反應。
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數日即見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數月,並無良效,遂唾之煙之,到處說「艾灸騙人」!
其實,艾灸是有講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盡方便;而庸者卻胡用爛砍,最後傷了自己的手指。
如何選擇施灸體位
灸肢體的穴位:以正坐為主;
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點:體位須擺放平直,肌肉放鬆,讓準備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燙傷,亦增加療效。
還應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
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艾灸有順序,亂來會吃虧!
人體陽氣自有其升降規則,正常情況,是由陽氣足的部位流向陽氣弱的部位。
而艾灸是補陽氣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斷為我們體內注入陽氣,為了不打亂體內陽氣運轉的規律,造成人體氣機紊亂,因此才有了艾灸順序一說!
有的人艾灸從不講順序,雖然可能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不過既然養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順序是這樣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頭部再灸四肢;就壯數而言,先灸少而後灸多,即由小逐漸增強;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後灸大者,每壯遞增。
艾灸一定要燙嗎?錯了
灸法作為溫熱刺激,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溫熱程度,決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煙薰烤,表熱里不熱,不注重灸感,結果達不到治療的目的,還誤以為灸法無效,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白吃苦頭)。
古人多主張用直接灸,如《針灸資生經》上說:「下經云:凡著艾得灸瘡發,所患即差,不得瘡發,其病不愈。」
這是說每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癒。現在我們除有意識地對重症患者使用化膿灸法以外。
一般疾病和養生保健都採用溫和灸,以皮膚潮紅為度、以患者耐受為度,只要取穴精準、堅持長期施灸,也同樣有效。
推薦閱讀:
※選購艾條,三年艾,五年艾十年艾哪種有什麼區別哪種最好不失藥性?
※艾灸適合天天做嗎?
※聽說艾灸的手法有好幾種,我想調理脾胃,不知道哪種灸法最好呢?
※艾灸這幾個穴位也許會讓你的感冒早點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