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沉淪

門上寫著:「進來吧,我已上吊自盡。」大伙兒進去後,發現果然是真的。(那個人說「我」,其實那個「我」已永遠不存在了。)——《加繆札記》

幾天前,在公眾號上發了一篇類似小說體的《身邊的十日談》,有人留言問我是不是喜歡幾個日本作家,我都回答「是」。說到大江健三郎的時候,我說我只喜歡黃的部分。對方說,那你應該會喜歡郁達夫。我愕然「為何?」。「因為他也是小黃文啊。」

然後我又把無數年前讀過的郁達夫又撿起來翻了翻,頓時一驚,這簡直比太宰治還要灰暗啊。

不知道你有過一種與別人關係疏離的感覺嗎?你曾有過於人群之中感到孤單寂寞的感覺嗎?你曾有過渴望與別人恢復關係,不久後又暗暗恨怨他們冷漠的感覺嗎?你曾有過以性(包括手淫與召妓)去解決日常苦悶的感覺嗎?

如果有過,那你多半是個宅男,而這種感覺,竟然郁達夫早就寫過了。在短篇小說《沉淪》,用細緻的文字描述以自己為藍本的主角於日本的性苦悶以及自悲成性的性格。這個主角與現今大部份社會指稱的「宅男」無太分別,他一層層描寫宅男的怨恨心態。如今時代變了,人物風景都改變,但對於宅男性格的刻畫始終未變。

有一段寫道「這裡就是你的避難所。世間的一般庸人都在那裡妒忌你,輕笑你愚弄你;只有這大自然……還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慈母,還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與那些輕薄的男女共處去」。這清楚點明了作為一個不懂溝通交際的宅男只與大自然為伴,因為他相信所有男女也在輕視他,只有大自然是接納了他。及後作者於大自然讀起詩句時,不自覺地微笑,但當他遇見農民後,就把笑容轉為一副抑鬱的面色,害怕別人看到他真實的情緒。他是害怕被別人看見自己微笑的人。

當主角再次回到學校時,他又認為自己「雖然坐在全班同學的中間,總覺得孤獨得很:在稠人廣眾之中得到的這種孤獨,倒比一個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到的那種孤獨更難受。」主角的行為簡直和我參加行業晚宴的感受別無兩樣,站在人群但感到形單隻影。

作者回到家中後不停自責,書中引用了兩句說話「你既然怕羞,何以又要後悔?」、「即要後悔,何以當時你又沒有那樣的膽量,不同她們去講一句話?」,作者因為一時的害羞而自責,如果主角鼓起了勇氣,結果或者會從此不一樣。作為一個宅男,我很多時候也不願意去參加各種活動,可是最後也後悔,會幻想自己如何當初去參加了,就有不一樣的結果了。我與文中的主角也有同樣的感受。

「知識我也不要,名譽我也不要,我只要一個能安慰我體諒我的心。」、「我所要求的就是異性的愛情」和「若有一個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就像中學與大學時只會讀書的宅男,到最後,長大了,他們才知道自己的付出是白費,他現在只希望有一個女朋友。

對宅男來說,幸好資本社會已經發展出許多不用說話的地方,例如書店、快餐店、自助販賣機、出租店,以及無數互聯網帶來的新事物。當基本需求就夠了,久而久之在現實世界裡也失去了表達自己的慾望。

自我倦怠是一種單獨的倦怠,是一種沒有世界、對世界的知識貧瘠、會毀滅世界且與世隔離的倦怠,會摧毀與他人之間的關聯,只利於自戀型的自我參照。

佛洛依德提出的自我(Ich),就是一種規訓主體。這種心理機制正如同規訓社會,須藉助圍牆、門檻、邊界和崗哨才得以存在。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只有在備受壓抑的社會中才有實踐的可能,因為這種社會的體制,奠基於誡條和禁令帶來的否定。然而今日社會是一個追求績效的社會,自詡是自由社會,不斷除去誡條和禁令的否定性。在功績至上的社會中,舉足輕重的情態動詞並非佛洛伊德主張的「應該」(Sollen),而是「能夠」(K?nnen)。這種社會轉變,同時也引起內在心靈的結構變化。

與他者缺乏連結,會導致反饋危機。反饋代表了認同,所以需要他者。

時常會有這樣類似的時刻。我的確疑惑於任何情感的表達。就像想表達一點什麼的時候,話語總是從我嘴邊逸失而去,我的情感最終難以適切地傳達出去。我感到言語的無能為力,無可傳達。話語的傳送與接收之間,逸走的那些情感空隙如此之大,我不知道該如何填滿。

話語的表述若非不足,便是太多。片斷而破碎,時常離題拖沓,說不了重點也進不了核心。恐怕只是顯露了自己性情上的愚笨,因而節制地,採取一種與情感語言、與情緒生活維持距離的狀態。足以應付日常就可以。或者乾脆地放棄以言說寄情,適度的沉默;或者,該怎麼說呢,我以為自己終也成了寡情之人。

蘇珊?桑塔格這樣理解本雅明:「緩慢是憂鬱氣質的特徵之一,言行笨拙則是另一個。言行笨拙的人源自於留意過多的可能性,或是未能注意到自身缺乏實際感。」二手地藉此把自己投放進去:所有的答非所問,所有回應的錯開,總總心不在焉,自相矛盾。對生命充斥著空乏與浮滯感,又不知深淺地一再撲撞。

在有限的眼前生命里,試圖讓話語說得更加分明,向所愛之人尋求一絲理解。真正想說的其實都一樣,卻還是重複地將其託付給某種規律。因口誤而感到自己臉上逐漸意識而浮起的錯愕。言語的匱乏、表達的蜷縮,羞於再多做解釋。

找不到一份合適的語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這樣,無望僵困在某種情境里。試圖訴說與傾聽,那毫釐而細微的差異,就像是拼湊起一艘想要到達別人的船,岸頭卻已失去,亦無法回到原地,四處漂流著,爾後因一絲裂縫的蔓延擴散,船身漸漸地分崩離析。在抵達之前,逸散而去,幾近徒勞。

那便是在我內心騷動著的一種刺點,像顆長居內里的氣球,隨著時間逐漸脹滿,圍困肉身又帶著撐破的恐懼。

在獨行時光中,得到另一種回聲時,無論它輕率與否,卻在那之中茫然與無所適從,因為從來他們得到的都不是某種理所當然的物事或情感。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語,始終無能傳遞的愛意,從微小的凹陷開始,成為了無力抵達他人,那一個內向的,難以修補的,船身的裂縫。

人生,是一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身邊大多的人都是來去如流,誰也沒有把握可以永遠擁有誰。我曾以為,只有愛情這種常使人心力交瘁的東西,才那麼的虛無縹緲,但原來友情、親情,也不外如是。

雖然我們都明白,但當某個相仿的時刻到來,當你驀然記起,身邊似乎有很多人,而你們卻好像各不相干。那時候,我們就終於了解到宅男「沉淪」的滋味了。


推薦閱讀:

總覺得自己長得很醜。但是又說不上來哪裡丑。心情總是不太好,怎麼辦。?
對於我天性不宜交際… 這句話的理解?
在哪些瞬間會讓你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都拋棄了?
土登翁修堪布:凝固的心情
當你頹廢失望的時候,看到哪些東西或內容後讓你豁然開朗了起來?

TAG: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