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教書育人向來被看作是老師的職責。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把這個道理放在大學生和大學老師身上,真的說得通嗎?

互聯網時代到來,老師們的課似乎更難講了。以前的學生不聽課還能看看書,現在學生普遍都在玩手機。

學生們喜歡玩手機,真的是老師沒有賣力講課嗎?老師課講得再好,能有手機有趣嗎?

當老師們遭遇「糟糕」的課堂,使盡渾身解數仍無法吸引昏昏欲睡的學生們,那該是怎樣一種體驗?

體驗1:希望學生上課能低調地玩手機

專業課雖然重要,但上課有人不聽講同樣是極其常見的情況。學生把不聽課歸咎於老師上課沒吸引力,卻從不反思自己到底好不好學。

學生自以為在下面演得天衣無縫,老師在講台上實則看得清清楚楚:

教室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低著頭的學生,而其中屬玩手機的最多。書桌周圍的水杯、筆袋、課本,都用來將手機重重圍住;只在另外一旁,留出幾段空隙,像是特別為玩手機留下的。學生的表情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看到好玩東西時的迷之微笑,便是在煙霧裡也辨得出。錯落中隱隱約約的是一些聽課的學生,只有少數罷了。還有些耷拉著一張臉,沒精打採的,那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戴著耳機看視頻的學生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面對此情此景,有的老師功力深厚,繼續平靜地講完接下來的課程;有的老師已被氣出了內傷,強作鎮定地等到下課鈴響趕緊逃離「事故現場」;還有些老師,被學生的一招招「化骨綿掌」傷得體無完膚,耗盡最後的功力使出了獅吼功??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與學生鬥氣,對老師來說並不是好事一樁,就怕學生最後放出「教學差評」終極一招,打老師一個措手不及。曾有一位嚴厲負責的老師在和輔導員聊天時,想讓輔導員私下告訴某學生,上課時如果要用手機,能不能低調點,不要太招搖了,並且還再三強調,不要說是老師要求的,因為她不想成為學生心中愛告狀的老師。

不知從何時起,學生在課上能低調地玩耍,居然變成了老師們小心翼翼的願望。

體驗2:只盼學生將來不會後悔

選修課相對專業課來說,分量本就更輕。有同學坦言,選修課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修夠學分,哪門課老師不點名、不掛人,不學都能考過,期末考試只用交一篇論文,一屆一屆傳下來,學生都知道了,這門課必然會成為瘋搶的對象。

也有部分學生出於興趣愛好認真選課,但在這種大環境下也會成為周遭同學眼中的「異類」,被其他學生貼上「較真」和「死板」的標籤。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300人選的課,有200人來上課就不錯了,陸陸續續還有遲到的學生進來打斷講課思路,點完名中途離場的也不少。等到學生摸清了老師的套路和屬性,越到後面,來上課的學生越少。

而一旦選修課到了幾乎沒人選的地步,老師還要接受自己開設的選修課被停的尷尬處境。

既然這樣,學生不上心,老師上選修課是不是也就糊弄糊弄?然而,有高校老師吐露心聲:選修課是針對全校各專業學生的大課,由於時間有限,選課學生基礎、程度也不同,能講的東西也少,想講好課,在準備內容、課件和講述思路上花了很多時間。

大部分學生這種不當回事的態度,就能成為老師在課堂上放水的理由嗎?然而,老師卻是這樣想的:非常希望把自己熱愛的這門課程介紹給學生,希望能引起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也希望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有所收穫。

拿著父母辛苦賺的錢混這一紙文憑,上著讓老師倍感失望的課堂,只盼這些同學將來回憶起來不後悔。

體驗3:降低考試難度是我最後的妥協

上大學的孩子普遍學語文、英語都有十餘年了,剛從高考的苦海中脫離,沒曾想進入大學這後,居然還要飽受語文和英語的折磨。所以,不知從何時起,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成為最令大學生失望的兩門課程,也成為最讓任課老師最頭疼的兩門課程。

讓文學院的老師去教大學語文,他會願意嗎?答案當然是不願意。先不說教大學語文對評職稱有多大影響,光從許多學校不斷壓縮大學語文的學時,都能看出大學語文被邊緣化的趨勢。況且,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本就不濃,讓滿腹經綸的文學院老師去教學,也有大材小用的意味在裡面。

反觀大學英語,情形照樣不容樂觀:到課率不高、課堂氣氛難以活躍、老師賣力講課學生卻沒有回應??更有英語老師吐槽:上課放英文電影片段,發現竟然只有我一個人在看。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就在去年,某大學學生因「期末試題年年重複太簡單」,向校領導寫信要求拔高試題的難度。此舉的言下之意無非是太過簡單的題目提不起平時認真學習、實習較強的同學們的激情,而且還讓一些平時沒有學習的學生有漏可鑽。

既然這樣會誘發不公,老師們為什麼還要用往年考過的試卷呢?是為了偷懶還是另有原因?

真正在一線教學的教師應該清楚,如果實打實按照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去要求去考核,可能20%~30%的學生會達不到及格水平,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學生的水平來決定試卷的水平。

換句話說就是,老師出於課堂質量不佳降低了考核的標準,一面是在給學生空子,一面也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恐怕老師們自己也要感慨了:教書教到這個地步,也怕是沒誰了。

體驗4:為認真聽課的同學繼續講下去

老師為了讓學生多學知識、活躍課堂都想出過哪些法子?

最一招致勝的莫過於實行各種「加分制度」了。

「有沒有哪個同學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可以加分哦。」「課間到我這兒背古文的可以加平時分,抓緊啦!」於是有許多同學都爭相行動起來了,不過老師看到這兒心裡還是有種奇妙的感覺吧。

當然,課堂即使被「功利化」了,也好過當你用心備課,四處搜羅教學素材,準備體驗分享的喜悅時,卻被學生們一個個黯然無光的臉龐打消了激情;在你上過一堂場面相當難堪的課堂後,也就不會鄙夷那些上課只會念PPT的老師了??

除了要在課上與不聽課的學生鬥智斗勇,認真教學的老師最怕的還有兩件事:一是一到期末就哭著喊著讓老師拷PPT、劃重點的,就差直接把試卷原版給他了;二是考試成績出來後,那些打電話、登門拜訪甚至送禮,只求改分及格的。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同學說,大學時代認真聽的課也不多,但是有時候不感興趣的課上,看到沒什麼人聽,總會有種負罪感。感覺自己以後要是真的進了高校當老師,也會把重點放在認真聽課的孩子身上,這樣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覺啊。

是的,老師們最該往心裡去的應該是前排那些每節課都不缺席、願意聽講的學生。

只要還有學生在認真聽,這堂課就該好好講下去。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學有很多選修課課都是不怎麼有學生的。我猜那些老師應該都習以為常了,或許突然見到很多人才覺得奇怪呢。

作為學生的我,是覺得挺有意思的,但仔細想想又挺愧疚的。我有一次這樣的體驗,我晚上隨便找了一個學院上自習,裡面有三個人,我以為他們都是在自習,所以便找了個位置坐下來。

剛剛坐下沒幾分鐘,來了個男的坐在了講台旁邊,也沒有拿書,我心裡還想,不拿書來這幹嘛,玩嗎?突然,那個男的說,我們拿出課本。我突然就懵掉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嘛?那個老師拿起課本,一點不理會下面有沒有學生,風輕雲淡地講起課來了。

大學老師上課鮮有人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最後選擇偷偷溜出去。那個老師應該很傷心吧,就來了這幾個還走了一個。走在外面我覺得很搞笑就發了個朋友圈,但仔細想想沒人去上課到底是對誰不好呢?其實是學生。我開始想我每節課雖然都去了,有沒有認真聽呢?

想到這,我就把我的朋友圈刪除了,一股愧疚之意油然而生。



推薦閱讀:

在一個」書香世家「成長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您提前直播 | 「五一」裝逼大賽
投資狗帶你三分鐘看世界——迪拜
投資狗帶你三分鐘看世界——綠城南寧
你的生活品質,都藏在這每一件「小事」里

TAG:大學 | 大學生活 | 教育 | 大學就讀體驗 | 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