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我本人本來是不大看綜藝節目的,但是「奇葩說」可以說是刷新了我的三觀、拓寬了我的視野。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馬東、張泉靈、高曉松等嘉賓本來都是央視主持人出身,在「奇葩說」這個節目中,他們少了束縛,多了思維的碰撞;辯手們就更不得了了。一個看似普通的辯題,辯手們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解答,有好多次,我都在看完之後連連感嘆,自己真是得拓寬知識面,得再多學東西;步入職場久了,視野總是固定在自己目光所及的一片區域內,得好好擴展視野啦。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記得有段時間有一本挺火的書叫《逃離舒適區》,作者認為,很多人步入職場一定時間之後,會在日復一日的按部就班中,逐漸地進入「思維僵化」、「目光短淺」的誤區;一旦在這個制約個人發展的「舒適區」長期停留,就會被以「叢林法則」為圭臬的社會逐漸淘汰。

所以,「只有迅速地逃離舒適區,及時地做出改變,調整自己,才能在社會中求得生存,獲得個人成功和發展。」

吳伯凡也曾經在自己的節目中談到過逃離「舒適區」。他談到網上流傳很廣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談到「你之所以還沒有成氣候,是因為你太舒服了」。

「你平常的各種訴求中都包含一個主題詞——舒服。對有麻煩的事情、有挑戰性的事情,你會有一種本能的逃避。」

就比如我。之前的我,一直習慣於用文字來表達自我、與旁人溝通,因為文字表達一直算是我的強項(當然,這是特指我而言,因為我其他方面一無所長,相對於其他短板,我的文字「活兒」相對好一點)。然而在最近,我像個小學生一樣,每天在線上接受手繪群里教練的督導,一筆一划地完成手繪作業,強化自己用手繪的方式、用手帳來觀察、記錄每天的工作與生活。

不言而喻,我從文字這個「舒適區」走出,進入了一個於我而言全新的領域:悉心地觀察自己生活中點點滴滴,並嘗試著用線條和色彩來表達心中的想法、記錄每日的點滴。

要說畫的水平,我一點都不好。但所幸的是,在這個我的「陌生領域」里,有其他小夥伴與我同行,我還可以請教群里的教練。然而,到底什麼才叫「好」呢?我想,我沒有必要和專業的插畫師看齊,我所要做的,就是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點;具體到手帳記錄方面,就是我能用繪畫這種全新的方式來記錄和書寫生活,這就夠了。

我堅信,只要自己有勇氣,我還要繼續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還有更多陌生的全新另有等著我去探索和發掘。這就是「奇葩說」這個節目給我的一點小小的啟發吧。



《奇葩說》是我能夠一直在很歡樂的追的一部綜藝節目,其他的綜藝節目我現在早就放棄了看他們的慾望,可能是因為長大了吧,想法變多,不再一味的只喜歡追明星,反而更喜歡《奇葩說》這種有著深度的節目。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奇葩說》四季了,教會了我太多的東西,同時也讓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

《奇葩說》教會我敢於做自己,為自己發出聲音。奇葩說更新了我的人生觀。在《奇葩說》這個節目里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敢於在舞台上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對方辯友在舞台上唇槍舌劍,他們有著自己的思考,他們敢於在節目里承認自己是不婚主義者,是同性戀……他們有勇氣去做自己,為自己發聲,不懼怕世俗的眼光。

《奇葩說》教會我美德與人性等等,奇葩說補充了我的價值觀。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黑就是白,答案只有對與錯之分,這些都是在看奇葩說之前的想法,幾季節目看下來,我覺得自己的價值觀的體系更加完整,世界上不是非黑即白的,也可能有我呢看不見的灰色地帶,當然答案也不是只有對錯之分,合適不合適,有意義無意義這些都是評價的標準,並且每個人的標準可能會大不相同,我們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的觀點之上。美德是最具有力量的,奇葩說的辯題從來都是主流的價值觀,只是方法論不同,我可以看到它在努力的引領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方向。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奇葩說》告訴我,詩和遠方同樣重要,有時間就要多走走,多看看,更新著我的世界觀。只有心有世界,眼界才會變得寬廣,我羨慕奇葩說里的那些辨手能夠在辯論場上唇槍舌劍,有著豐富的觀點與閱歷,有著寬廣的眼界,我開始獨自一人出去走,只為了看世界,開闊眼界,我沒有趙大晴那麼有勇氣可以獨自一人去國外,我只是孤身一人在國內幾個城市看看,自己去了武漢,南京,北京……看著大自然的雄偉,看著古人的智慧,感覺自己的渺小,更應該努力,好像在歷史與自然面前我們只不過是匆匆過客,只能過好這一生才不負韶華。看景會讓自己的心變得寬廣開闊,使自己的世界觀變得更加具有靈性。

這些只是奇葩說教會我的一部分,奇葩說里有著更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奇葩說里以說學逗唱的方式讓人對社會話題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擴寬了一個人的思維限制,但我認為最終要的是我從奇葩說里學到了做人需要堅持己見,但是不能過於偏執這一道理。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其實我一直在糾正偏執這一性格,如何理解偏執呢?我認為偏執就是鑽牛角尖,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其實在我的工作中,閱卷的時候,經常會把自己帶進場景里,譬如兩個人打架,一個人說是他倆一起滾下樓梯的,一個人說是他倆一起推搡下的樓梯,如果有一個人的說法先入為主,偏執的人是很難再去推翻這個人的說法的,而是去追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對的。這雖然是堅持己見的表現,但是往往也容易產生錯誤。通過看奇葩說,每次閱卷,我都會問我自己如果我是其中我會怎樣說,如果我是另一方我又會怎樣說,有什麼樣的證據能夠證明我的觀點,又有什麼樣的證據能夠推翻我的觀點,這樣子閱卷之後,感覺自己思路特別清晰,到最後結案的時候信心十足。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除去工作,在現實生活中,偶爾我也會偏執,譬如對孩子這一方面,我認為我是愛他的,雖然別人,譬如孩子的父親肯定也是愛他的,但是因為男人都比較大條,我就很少讓孩子的父親接觸孩子,怕傷害到孩子,以至於給孩子父親造成了我隔離他們父子關係的錯覺,重點我還能找出一堆理由來例證,或者找一些借口來為自己辯解,譬如我可以說孩子大些了還是跟你玩的多,畢竟現在還小。看完奇葩說我不這樣認為了,甚至察覺到自己真正的隔離了孩子和他父親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父親已經習慣了很少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他也不會管教孩子,因為習慣總能夠延續,所以現在我一直在糾正我自己。

說實話,在內心裡我很感謝奇葩說這檔節目,它讓我深挖了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糾正了以往自己覺得「非常對」的事情。我想在以後的路上,我會堅持己見,拒絕偏執。



從第一季看到第四季,算是奇葩說的死忠粉了,看多了挺多了,到了後來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秉持的態度。

多元與包容

每一期都有感受到智慧的閃光,誒這個問題還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考慮這樣,也學到了不少辯論的技巧。但是整個《奇葩說》節目教會我的是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要用我的三觀去評論別人的三觀。別人怎麼選擇我沒有立場評價,那是他的自由。每個人人格獨立,言論自由。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這就是一個尊重差異的節目。裡面有形形色色的個性鮮明的人,全都聚在一起玩。比如歐陽超,每次到他發言我都開彈幕,一半罵一半誇。其實歐陽超就是當之無愧的奇葩啊,他和別人不一樣,怒吼咆哮式辯論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總能讓我笑,但是這就是別人的不同之處。我們不僅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更尊重你所秉持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走向和諧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學會辯證思考和活用例子

說到底這還是一個辯論節目,奇葩說教會了我們多元包容的同時,更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思考和分析,辯證的看待事物的本質。大松覺得,如果經常被洗腦的人,多看看《奇葩說》,說不定會提高免疫力,從而遠離被洗腦。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當然由於自己剛剛步入社會,看的少經歷的更少,當別人能夠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攻擊「對方」辯友時,我其實是很佩服的。這不但需要豐富的閱歷和知識,還需要鑽別人的空子,不然再好的例子也無用武之地。咋眾多奇葩中,最讓我佩服的,是黃執中,每一次他舉得例子都不是別人所意料的,學會另闢蹊徑,在活學活用,把自己的觀點娓娓道來,才是辯論的真諦,佩服!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很多人喜歡《奇葩說》是因為總覺得能從中學到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道理,然而看得多了之後,我由最初這種觀點的持有者到現在已經抱著保留的態度了。

我想說最開始我可能有過一小段時間跟大家一樣,都是覺得,哇,整個辯論的過程真的好有趣,除了妙語連珠之外,每個選手的角度都如此新穎,每個人的陳述都能夠讓我看到問題的另一面耶!

然而,看得多了我發現一個問題,真正的強者是不會因為別人而改變立場和觀點的,就好比蔡康永,他從一開始就會將問題想得通通透透,即便是自己可能第一立場不喜歡的持方,他也會去想明白辯論的邏輯,找到其中需要自己不斷堅持的東西。

所以,我想說《奇葩說》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全面思考,堅持己見。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或許是到了我這個年紀後,人生的感悟越發得多了,不再容易受到外界和旁人的影響,這並不是固執,而是因為看清,你看得清對方的奇襲是否真的是在觀點根本上站得住腳的,而你之所以能夠堅持己見,也應該是在全面思考了一個問題之後做出的慎重選擇。

就好比蔡康永,我喜歡他的冷漠(恩,這個問題說過很多遍了,蔡康永只是看上去溫情款款,實則他的心比誰都要硬),這其實是件好事兒,他有自己堅持的選擇,哪怕持方有悖,他也會用自己的原則去找到一套闡述的方法。

當然,辯論教給我們的大多數時候是如何「攻擊」別人的邏輯或言語漏洞,所以我才會覺得堅持是一種更為難能可貴的品質。

看得越多,你越會發現,即便是人氣女王馬薇薇,執中少爺這種角色在蔡康永這種人精兒面前也是很難堅持觀點的,他們很容易就被帶跑了,這大概就是人與人閱歷、能力的差距吧。



奇葩說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擁有一顆對「不同「的包容的心態」

這個節目給中國綜藝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多與眾不同的人存在,用漂亮的腦袋而不是漂亮的外表徵服了觀眾,以前從沒有一個節目把這麼多與眾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只有這個節目,讓他們感覺是主體,不用擔心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我清楚記得在第一季裏海選奇葩有同性戀群體、流性人、雙性人、更不消說各種著裝與性別不同的人,穿著裙子的大叔和少年和穿著男孩子衣服的少女,每個奇葩他們所展現給觀眾的形象也是完全和往常不一樣的,以前我們都對這些群體的印象是少數、是不與外界接觸、是消極的躲避,但當他們來到節目,奇葩們代表群體所展現出來的確是和我們一樣的人生拼搏和積極的心境,觀眾們通過這個節目改變了對這些人的看法,就我而言我一直是個大直男,屬於不理解同性戀的一類人,但就是這個節目,讓我了解了很多同性戀人士,讓我明白他們只是性向有別,其他的和我們一樣,有一樣的善良、一樣的努力,甚至我看到姜思達剛剛海選時候,被高曉松問到支不支持向家人出櫃時候,姜思達特別肯定的說不支持,因為他作為一個出櫃的男同性戀,自己經歷過這裡面的痛苦以及給家人帶來的煩惱,當時看了這一幕立馬刷新了我對這個群體的認識,還有肖驍的存在也讓我對「小娘炮」重新認識,他辯論的時候經常自嘲說「連我這個娘炮都看不下去了,何況你們這些大男人呢」,三觀正智商高情商高是我對奇葩說大部分奇葩的評價,如果問《奇葩說》這檔節目帶給我最大的收穫,那就是這些奇葩在舞台上的表現深刻的影響了我對不同群體的看法,從此我對他們的固有印象漸漸消失了,更多的不去為他們貼標籤,尊重他們,也尊重這個世界的多元性。

我是綜藝大賞,一個從《奇葩說》學會尊重的普通觀眾。



《奇葩說》從第一季到第四季,我算是跳著看的,不是順看也不是逆看,就是跳著看的。我剛開始看的時候是第二季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第二季是蔡康永和金星,看的時候就知道有很多人吐糟金星不如高曉松,恰逢第三季又開播,我就第二季和第三季混著一起看的,看的時候的感覺就是金星老師坐在那裡和蔡康永辯論的時候,是好像差了那麼點針尖對麥芒的感覺,還是第三季的蔡康永對高曉松更加能引起我的興趣。我看完了第二季和第三季,沒有去看第一季,而是在第四季播出的時候返回去看了第一季。所以這樣看來我也算是看完了《奇葩說》。

說到看了四季的奇葩說學到什麼?最大的收穫我想就是學會了換位思考。很多時候人的思維是有其狹隘性的,我們所能預見的只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那一部分。就比如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能想到的肯定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再深入一些想到的人會相對的少一些,再深入人又會少,再再深入人又更會少一些。你能想到的越多,思維就越廣,看問題的角度會越大,久而久之,對於思維的開闊是很有助力的。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僅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場,還要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然後試著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你所選的立場越多,你得到的就會越多,思維廣闊之後,就需要去深挖,你可能會遇見想奇葩說那樣的導師,三言兩語點醒你,你也可能需要自己去冥思苦想才能徹底想透徹。你可以選擇去找你覺得能夠點醒你的人生導師去點醒你,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冥想,總之你需要做個有思維的人,並且需要去打開自己的維度。

我對羅胖其實還是很喜歡的,他的有些觀點我很是贊同,他說思維分為橫向和縱向。這也是奇葩說之於我最大的收穫,橫向是思維的廣度,豎向是思維的深度,在遇事之前先多方位的去思考,然後深入的去思考,實在打不開角度的時候就試著去開一個腦洞。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文//張鈺婉

愛奇藝之所以能夠製作出《奇葩說》這樣火爆的節目,是因為愛奇藝有馬東這樣的高管,這是因為馬東《奇葩說》才能成為「奇葩說」,是馬東成就了奇葩說,也是馬東成就了愛奇藝的綜藝平台。《奇葩說》你難道以為它是一個綜藝節目嗎,那你可能看的就太過於敷衍了,《奇葩說》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它是一個非常嚴肅非常嚴謹的辯論節目,只不過包了一層搞笑+廣告的外衣。

自從看了《奇葩說》我就學到了這樣的一個觀點:無論什麼辯題,從不同的角度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辯證的妙處。跟著節目的進程,一開始你是支持正方的觀點,但是當你聽了反方的辯手發言後,你又擺動了,「我覺得反方的觀點對啊」,後來正方發言你又會被拽回來。是因為你沒有定力嗎,不是!是因為奇葩說的辯手們一步步帶你走進他們的思維體系,循序善誘的引導你按著他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當你脫離了你自身的角度,自身的思維體系,你的想法也會有所改變。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這就是奇葩說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所在。曾經我認為只要認定一個事情我就絕不會改變,事實上奇葩說告訴我,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在你的角度看到的問題,當你換了一個角度可能你會有不同的思考結果。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應用到生活工作中各個領域,它會幫助你思考問題更全面,你所做的事情更加的無懈可擊。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時,不要急於站隊,先思考自己的觀點,再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緯度去思考你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奇葩說不僅可以讓我們哈哈大笑,同時也在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這就是奇葩說可貴的地方。



首先點贊《奇葩說》,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綜藝節目,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只是一種「死磕自己,娛樂大家」的方式對一些現代社會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剖析,以便大家對其有一個深度的思考,即使做不到「海納百川」,也可以「兼聽則明」。

其次,《奇葩說》教會了我,如果你想讓你的思想被更多人知道,並且有可能傳播下去,那我就去演講,他可以讓成千上萬人去複製我的思想,但在此之前,我需要去傾聽,傾聽別人在說什麼,傾聽這個社會在說什麼,將我聽到的東西進行消化,加上自己的經歷,對事情有一個新的高度的看法,這樣對自己也是極好的,在能說之前,聽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聽進去的前提是我需要有一個虛心的態度和能接納別人的胸懷,這對於我來說正是需要修鍊提高的地方。


《奇葩說》每一期辯論都會讓或多或少學到些東西。其中一期關於是否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的問題上的辯論,更是讓我明白了父母對我們的愛,讓我悔恨自己沒有在父母身邊。

「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那是情話啊,你這個傻孩子。」每次給家裡打電話,父母總是說挺好的,身體好錢也夠用,反正一切都是好的,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只不過不想讓你擔心。而我們往往只是問候一句也就罷口了,遠沒有父母對我們關心的多。

「有一天他不在了,你會後悔一件事,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為什麼因為一些瑣事,就離開他了呢?」這和我們許多人多麼的相像,我們在外地工作,總是給自己不回家看父母找理由,什麼工作忙、學業重,這難道都是理由么,真正的理由只有你知道,到後悔的時候也就晚了。趁現在該回家看看就回家看看吧。


這麼說,如果想傻乎乎的笑,那一定不要看奇葩說,如果你要想看需要智商的綜藝,那麼一定要關注奇葩說

雖然奇葩,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觀點的碰撞,奇葩說帶給我很多,比如那超級的反應速度,辯手們的從容,淡定。讓人感嘆,還有這類人存在,和他們吵架太恐怖了。

你從《奇葩說》里學到什麼


學到了很多梗,常常就拿裡面的話語來懟別人。其實,在裡面學習到很多人生的道理的,還有就是它這個節目有好處,就是在於它結合了時事熱點,裡面很多觀點都帶有正反兩個方面,對於我們分析這個事件本身很有幫助。而且這樣的節目,可以學習到很多的辯論技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聽一面之詞或只從一個角度來評判。

看了奇葩說發現自己很能被辯手帶著走,正方說得好有道理,我就覺得很對,我支持正方,然後輪到反方的時候,發現反方也很有道理,我就又支持反方了,所以我總結出,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正即反,非對即錯,很多事情可能是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角度不同,沒那麼多對與錯,只有更偏向於這個點或者更偏於那個點,生活中也一樣,不了解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輕易貼標籤下結論。


在《奇葩說》當中,我可能學到最多的東西就是在於與他人相處的態度方面。

通過這個節目,我了解到了在社會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的想法和自己是不相同的,我們做到最大的尊重,就是能夠容納這些不同,並且能夠理解它的存在。

這樣的一個交往方式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輕鬆,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尊重,這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


做人要真誠,說話要大聲。我個人是不善於言談的,而且我和別人講話的聲音也很小。看完他們的交流辯論賽,作為一個男孩子就得大聲講話啦,然後就是做人要正直,那樣可能就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那麼累了。覺得多半是他們自己想多了,還是得讓自己忙碌起來,不然閑得無聊就會瞎想。


一句話:「喝雞湯,不如吃雞肉!」一個能對觀眾的生活態度產生影響的綜藝節目絕對是一個好的綜藝節目,《奇葩說》就是一檔這樣的節目。更加真實、寬容、理解的心態來面對身邊的人和自己的人生。對於網上大堆大堆的雞湯文,看看就得了,與其把這個當做撫慰心靈的良藥,倒不如做些實際的吃些雞肉補補!!


思想一定要多元化,價值觀沒有對與錯,選擇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最重要得一點就是要學會多思考,一件事情背後可能會有多種思想在作祟,我們不理解別人的時候,也要試著首先不是攻擊他,而是試著溝通。


推薦閱讀:

30天寒假辯論訓練:一個自我的覺醒與意義的找尋
如何看待第四季《奇葩說》口碑下滑的現象?
怎麼評價《奇葩說》中的馬薇薇?
比較型辯題如何實然化
理念篇 ·邏輯

TAG:奇葩說 | 辯論 | 人際交往 | 辯論賽 | 奇葩說第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