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嗎?


謝邀,這個問題我也是藉助了網路,現在稍作整理:

首先,我要說中國的歷史很長,地域很廣,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習俗也是各具特色,同時,不同身份等級,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會產生差異,因此,我們沒辦法一概而論的說,古人是怎麼怎麼過生日云云。。。

因此,我們先稍微追溯一下過生日的歷史,這裡有一篇文章,介紹了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的起源時間,以及同佛教文化的關係:

————————————————————————

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興起於魏晉,唐宋以後大盛。

翻開史籍,魏晉南北朝之前,我們找不到過生日的記載,人們也沒有「生日」這種意識。專講禮儀的《儀禮》、《禮記》、《周禮》均無生日禮。《詩經·豳風·七月》有云:「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有人說這「反映了春秋時期人們在壽筵上為人祝壽的熱鬧場面」(杜家驥《中國古代人際交往禮俗》),這恐怕是臆測之詞。綜合全詩來看,這句詩無非是勞動人民辛苦一年之後舉杯互相慶賀之詞,不是具體向某人祝壽,更無關壽筵。

魏晉以後,陸陸續續有了生日的說法。《顏氏家訓·風操篇》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茲已後,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為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這是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江南地區,人們已經流行在生日這天大吃一頓,就算是父母已經亡故了也照吃不誤,沒有感傷。看來顏之推對時人在生日這天吃喝慶祝很是不以為然,不過這也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已經有了在每年生日這天慶祝的做法。

入唐以後,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為 「千秋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此後歷朝皇帝紛紛效仿,相沿成習。上行下效,百姓過生日、做壽的習俗也逐漸興起。到了《西遊記》里,連黑風山的熊羆怪都過起了生日。顧炎武說:「是此禮(生日禮)起於齊梁之間。逮唐宋以後,自天子至於庶人,無不崇飾。」(《日知錄》)

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興起於魏晉,唐宋以後大盛,這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它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產生呢?

在中國文化史上,佛教的傳入是一個大事件,它在很多方面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後世喪葬禮儀中的很多風俗都來自佛教。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恰恰也是興起於魏晉,唐朝以後大盛。佛教流行和中國人開始過生日之間有沒有聯繫呢?

佛教文化似乎很重視誕辰日。很多佛教節日實際上就是各個佛和菩薩的誕辰日。如佛教最重要的節日四月初八佛誕節是釋迦牟尼誕辰的日子,此外還有正月初二彌勒聖誕,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三月十六准提菩薩聖誕,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七月十三地藏菩薩聖誕,九月三十藥師佛聖誕,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等,這些佛教節日也隨著佛教而傳入中國。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南北朝時,在佛誕日浴佛已經成為荊楚一帶的習俗:「四月八日…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除了浴佛,佛誕日的另一項重要活動是「行像」,就是用寶車載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種宗教儀式。《魏書·釋老志》載魏太武帝「遵太祖、太宗之業……於四月八日,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可見這種禮俗形成很早。此外,《洛陽伽藍記》、《荊楚歲時記》也記載了很多民間「行像」的活動。唐宋以後,佛誕日等其他宗教節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漸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

這些佛教誕辰節日的流行必然會對當時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之前的中國人的意識里,一個人的出生日期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概念,不需要去記住它,遑論去紀念它。而佛教的習俗也許給中國人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佛祖的誕辰日是四月初八,我的誕生日是哪天呢?佛祖誕生日要「浴佛」、「行像」,我的誕生日能不能也搞點特別的儀式呢?這種觀念,就是中國確立生日習俗的思想基礎。而那個無比自信的唐玄宗效法佛祖和菩薩帶頭把自己的生日也定為節日之後,社會大眾對「生日」這種新民俗的認同就不可阻擋了。

鏈接地址: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

————————————————————————

其次,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過生日的講究自然不同,這裡我們舉舉皇帝的例子:

古代皇帝的生日,都被當成是節日。把皇帝生日作為誕節,並且在禮典中制有慶賀儀式的規定始於唐朝。唐代時,太宗對自己的生日很重視,把自己的生日定為降誕日。有一年,唐太宗在生日那天百感交集,對長孫無忌說:「今日是朕生日,俗雲『生日可喜樂』,以吾之情翻感思!」並且,對著大舅子掉了眼淚。另外,唐太宗對出生地也格外重視。《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太宗生於(武功)慶善宮。」唐太宗曾於貞觀六年(632年)九月和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一月來到他的出生地,寫下《幸武功慶善宮》和《重幸武功》兩首詩,雖然不是為了慶壽,但卻在詩中特意提到降誕的事,顯示出他對出生地的重視,對父母孕育之恩的感懷。 

  。。。。。。

  開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過生日,皇上在花萼樓請百官大吃大喝。百官進萬壽酒,獻金鏡綬帶和以絲織成的承露囊。舉國歡慶,還放三天假。千秋節以三日為慶,可見其盛。 

  千秋節這天不僅舉行宴會,而且君臣還賦詩唱和。張說有《奉和聖制千秋節宴應制》詩,關於舉國歡慶的情景在詩中也有所反映。在系列慶祝活動中,樂舞雜技表演必不可少。

  《舊唐書·本紀第九·玄宗李隆基下》記載:「天寶七載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節為天長節。」意為人壽比天長,千秋無限期。

北宋時,皇帝生日,百官入宮「上壽」,舉行盛宴,共慶皇上萬福。慶典必有10隊兒童隊舞,非常有趣。兒童隊舞共200多名12歲左右的兒童,紅紫銀綠,色彩斑斕,錦襖寬衫,戴玉冠,裹巾頭,舞劍器,執錦仗,捧寶盤,跨雕箭,扮夷來朝獻寶,場面熱鬧壯觀。因此北宋的皇帝都把自己的生日定為節日,比如太祖的生日二月十六為長春節,太宗的生日十月初七為壽寧節,真宗的生日十二月初二為承天節等等。

  清代皇帝的生日又是如何過的呢?主要概括為八個字:「普天同慶,天下大赦」,皇帝過生日主要按照這八個字的原則來操辦。  

  清代皇帝的生日稱為萬壽節,取萬壽無疆之義。各地封疆大吏及夠品級官員和中央政府官員都需要為皇帝祝壽。萬壽節當日,皇帝在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賀及貢獻的禮物。王公百官進貢的壽禮非常講究,基本可用「精、珍、奇」三字來概括。壽禮中多為如意、盆景、鐘錶、插屏、漆器、織綉等精美的工藝品,內容以福、壽、吉祥為主題。祝壽禮品既從紋飾上又從造型上突出祈福祝壽的寓意。 

  獻完壽禮後,皇帝要宴請群臣。皇家的金龍大宴是格外豐盛的,並具有濃郁的滿族特色。「壽宴」共有熱菜二十品,冷盤二十品,湯菜四品,小菜四品,鮮果四品,瓜果、蜜餞果二十八品,點心、糕、餅等麵食二十九品,共計一百零九品。菜肴以雞、鴨、鵝、豬、鹿、羊、野雞、野豬為主,輔以木耳、燕窩、香蕈、蘑菇等。待皇帝入座後,宴會才開始,分別上熱菜、湯菜。進膳後,獻奶茶。畢,撤宴桌。接著擺酒膳。壽宴長達四個小時,午時擺設,未時舉行,申時結束。  

  萬壽節期間禁止民間屠宰,官方禁止斬殺刑事犯人,民間統一禁止穿素色服裝,一律必須是鮮艷的服裝。上到朝廷下至各地政府前後數日不理關於刑事案件的政務。王公百官還要按制穿官服。

  這一天,在京城,皇帝所到之處,政府職能負責部門要用彩畫、布匹、新建築物等將主要街道包裝得絢麗多姿,到處歌舞昇平。各地政府的文武百官,要設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禮,祝賀皇上萬壽無疆。

鏈接地址:古代皇帝怎麼過生日?

————————————————————————————

那麼近古時代一般人家的人們又是怎麼過的生日呢?我手頭沒有很好的資料,所以引用《紅樓夢》62回中對寶玉生日的描述,讓大家可以稍作體會:

當下又值寶玉生日已到,原來寶琴也是這日,二人相同。因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鬧熱。只有張道士送了四樣禮,換的寄名符兒;還有幾處僧尼廟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兒,並壽星紙馬疏頭,並本命星官值年太歲周年換的鎖兒。家中常走的女先兒來上壽。王子騰那邊,仍是一套衣服,一雙鞋襪,一百壽桃,一百束上用銀絲挂面。薛姨娘處減一等。其餘家中人,尤氏仍是一雙鞋襪,鳳姐兒是一個宮制四面和合荷包,裡面裝一個金壽星,一件波斯國所制玩器。各廟中遣人去放堂舍錢。又另有寶琴之禮,不能備述。姐妹中皆隨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字的,或有一畫的,或有一詩的,聊復應景而已。  

  這日寶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冠帶出來。至前廳院中,已有李貴等四五個人在那裡設下天地香燭,寶玉炷了香。行畢禮,奠茶焚紙後,便至寧府中宗祠祖先堂兩處行畢禮,出至月台上,又朝上遙拜過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一順到尤氏上房,行過禮,坐了一回,方回榮府。先至薛姨媽處,薛姨媽再三拉著,然後又遇見薛蝌,讓一回,方進園來。晴雯麝月二人跟隨,小丫頭夾著氈子,從李氏起,一一挨著,長的房中到過。復出二門,至李,趙,張,王四個奶媽家讓了一回,方進來。雖眾人要行禮,也不曾受。回至房中,襲人等只都來說一聲就是了。王夫人有言,不令年輕人受禮,恐折了福壽,故皆不磕頭。

。。。。。。

這裡探春又邀了寶玉,同到廳上去吃面,等到李紈寶釵一齊來全,又遣人去請薛姨媽與黛玉。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花團錦簇,擠了一廳的人。

  誰知薛蝌又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壽禮與寶玉,寶玉於是過去陪他吃面。兩家皆治了壽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領。

。。。。。。

後面還有眾人為寶玉擺生日宴諸事。。。。

由此可見,明清時期的人過生日與今人相比,壽宴壽禮一樣是免不了的,但彼時人不僅敬人,還要敬天,因此在儀式上更有莊嚴神聖之感。


推薦閱讀:

怎麼高大上的祝自己生日快樂?
我外婆過生日我該送什麼東西好呢?
二十歲生日 給自己送了什麼特別的禮物?
那些年你和你的小夥伴們的成年生日是怎麼過的?

TAG:歷史 | 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