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要從每秒24幀走向48幀?

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這段採用每秒48幀畫面頻率拍攝的電影片段預示著電影技術的又一次技術突破,但展會中觀眾爭議很多,媒體反映平淡的反差結果令人頗感意外。

即便如此,它仍然傳達出一個信息——高幀率電影正在登上舞台;同時還有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影院已具備播放每秒48幀及以上的高幀率電影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影片也在進入高幀率的陣營。在 《霍比特人》片斷亮相之後,面對各路輿論的壓力,導演彼得·傑克遜表現得和小強一樣堅強。他回應道:「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

在技術領域,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沒有人會去抱怨什麼東西太先進了。一些觀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觀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實了。這段每秒48幀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分辨出何為虛幻何為真實。

但也有一部分觀眾表示對之前每秒24幀的電影表示懷念,他們說自己已經習慣了看那種相對模糊的圖像了。80多年來,電影藝術一直被稱為「24格的真理」,而我們的電視則採用了每秒30幀的畫面頻率,大家對這種低幀率的畫面已經產生了習慣。

3D技術是推動高幀率電影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出席CinemaCon電影產業博覽會時也發言表示,採用每秒48幀或者60幀畫面的方式拍攝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3D技術,製造出更加真實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義上給觀眾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因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幀拍攝的,在放映時觀眾只要帶上特定的眼鏡,影院可以把每秒48幀的影片分為左右眼每秒各24幀來進行3D播放。我們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泰坦尼克號(Titanic)拿出來改編為3D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彼得·傑克遜都是搶用新技術改編電影的領軍人物。

說起優點,每秒48幀畫面頻率的影片能極好地表達慢動作鏡頭,因為你即使把電影放映速度減慢一半,它仍然能達到每秒24幀的電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攝每秒24幀的電影時如果需要表現慢動作,也可以把相應的部分拍攝為每秒48幀。除卻能夠優異地表現慢動作之外,高幀率電影還具備許多優點。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

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而每秒48幀就可以擺脫這些問題,使得動作場景更加得流暢逼真。對於看慣了每秒24幀電影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改良也許意義不大。但對那些才剛剛開始看電影的人來說,每秒48幀的高幀率電影必然具備更大的吸引力,他們將無法再接受每秒24幀電影中抖動的搖鏡頭和模糊的畫面感。正如彩色電影出現之後,許多經典的黑白電影被重新製作為彩色版本。我們可以預測在將來,許多老電影將被改良製作為每秒48幀版本。


推薦閱讀:

電影《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評價?
《一步之遙》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曾經的輝煌與現在的凋零 十部往屆金像獎獲獎最多電影
《我的詩篇》這部電影給我們什麼啟示?
影片《霸王別姬》中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推薦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