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的番茄為啥不好吃?
番茄,一種親切又百搭的蔬菜。在菜市場和超市裡,總是很容易買到紅潤可人的它們,拎回家放在冰箱里可以存上好幾天,只要幾分鐘時間,隨時能變出一盤熱乎乎的番茄炒蛋……
等等,又要把番茄放進冰箱嗎?那它的滋味可能要溜走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番茄失去了昔日的美味,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低溫儲存。此前,口味挑剔的人們就已經注意到,那些最有「番茄味兒」的番茄總是新鮮採摘、立即食用的部分,而冷藏過後,番茄的味道總會大打折扣。
而現在,哈里·克萊(Harry Klee)帶領著他的研究團隊揭開了這背後的原因。
低溫凍掉了「番茄味兒」
品嘗食物靠的不僅是味蕾,很大程度上,嗅覺才是影響食物「風味」的主要因素。咀嚼時從嘴巴中溢出的香氣物質,它們經過所謂的「鼻後通路」被大腦感知,帶來了豐富的滋味。
番茄的「風味」也是如此,在酸和甜之外,揮發性物質構成的香氣也必不可少。在番茄中,與風味相關的揮發性成分是由氨基酸、脂肪酸和類胡蘿蔔素衍生而來,其中酶的催化反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那些冷藏之後黯然失色的番茄,它們缺少的正是香氣。構成香氣的是一些容易揮發的小分子物質,比起糖類和酸,它們更容易流失。採摘之後,番茄里的細胞們依然活著,它們還會繼續生產新的香氣物質。但在冷藏的低溫下,細胞內的「香氣」產量就會急劇下降。
研究者們首先分析了番茄在冷藏過程中不同成分的含量。結果顯示,隨著冷藏時間延長,番茄中的揮發成分含量顯著降低,而番茄中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以及酸類(主要是蘋果酸、檸檬酸)的含量並沒有明顯改變。也就是說,進過冰箱之後,番茄的酸甜依舊,但卻少了幾分「番茄味兒」。志願者的盲評也顯示,冷藏過的那些番茄在口味評分上確實顯著低於新鮮番茄。
基因表達大不同
此外,研究者還用RNA晶元檢測了番茄細胞中25879個基因的RNA轉錄水平。他們發現,在寒冷刺激之下,很多基因的表達都會發生改變,與揮發性物質相關的催化酶基因也是如此。
如果把冰箱里的番茄拿出來恢復室溫,一些基因的表達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然而不幸的是,冷藏對香氣的影響卻很難恢復。那些與生產揮發性成分想的酶類,例如支鏈氨基轉移酶(BCATs),它們在經過8天冷藏之後表達明顯下降,而在1天的回溫之後恢復也很有限。
這些變化也說明,脫離了植物體的果實並沒有結束自己的使命,它們依然積極應對著外界環境,調整自己的代謝和各種生理功能,為種子的傳播和萌發做好準備。
植物在遭遇不良的環境,如乾旱、鹽鹼、炎熱或者寒冷等,表觀遺傳學調控與生物的應激反應有密切關係。同樣,作者在冷藏的番茄的基因組上發現了大量的甲基化水平的改變,其中主要發生在各種代謝相關的基因上。成熟抑制因子(Ripening Inhibitor, RIN)是果實成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 Factor),RIN及其靶基因在寒冷刺激下甲基化水平明顯上升,可能與風味相關基因的表達量改變有關。
這些調節機制有利於植物生存,但也讓兼顧便捷和美味變得困難。從批發商、零售商到消費者,番茄的每一步運輸和儲存都廣泛使用了低溫冷藏,這很方便,但也讓番茄失去了滋味。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再也不能把番茄放進冰箱——損失點風味,總比看著它們爛掉要好。不過,了解了番茄風味損失的原理,我們可以進一步改善貯藏技術,讓它們更接近新鮮採摘的品質。植物學家還可以改造這些溫度敏感的酶,使它們更加耐凍,或者選育出天生缺少寒冷抑制的品種。
推薦閱讀:
※「小蔥日食記」——炸醬麵:品味老北京炸醬麵!
※一個人下廚房是一個很孤獨的事情嗎?怎麼排遣這種孤單的感覺?
※土豆的神奇在於它是陛下嗎?(上)
※鱈魚可以吃嗎,怎麼做?
※5分鐘告訴你,在Dior喝下午茶是怎樣的體驗!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