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有沒有什麼壞處?

細思極恐!家裡的這些設備可能成為「間諜」!


家裡的智能掃地機器人在你眼皮底下工作,「看不見的客人」通過內置的感應攝像頭卻在看著你……近日,韓國某品牌的智能掃地機器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遠程操控其在用戶家中自由行動,窺探個人隱私。智能家居設備在給我們帶來更舒適生活體驗的同時,其安全性一直令人擔憂。記者調查後,為你挖出潛伏在我們身邊、有可能被人利用的「小間諜」。——新華社

在實驗室中,工程師們正在演示「破解」家用攝像頭和智能門鎖。經過在電腦上的一系列操作,攝像頭被成功「黑入」,其所拍攝的畫面實時傳回工程師的電腦中。系統顯示,視頻存儲量逐漸增大。

在另一個實驗中,工程師利用手機的NFC功能(無需接觸即可實現互聯互通的通訊技術),拿預設好的手機輕刷一下門卡,匹配信息便存儲到手機中,再用手機對著門鎖一刷,鎖就打開了。

如果存在安全隱患,家用攝像頭、智能網關、帶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智能電視、遊戲主機等設備容易變成「耳目類」間諜,在被遠程入侵後容易泄露用戶家中的隱私畫面,還可能造成包括銀行卡密碼、社交軟體賬戶等信息泄露;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電飯煲、微波爐等則有可能成為「攻擊類」間諜,在被遠程控制後可能造成火災等破壞性事故;而當下逐步普及的智能門鎖等安防設備,則有可能淪為「策應類」間諜,為上門實施犯罪行為的不法分子「打開方便之門」。

在某品牌的智能網關論壇上,有一些用戶發帖稱「自己的網關經常『自己』把家裡的燈打開」,也有不少用戶跟帖吐槽說「下班回家,總看到燈亮著,而且是『長亮狀態』」「一覺醒來,不知道燈什麼時候亮了,請把控制權還給消費者」。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用戶在使用智能家居設備時也遇到了諸如家用攝像頭「自主」轉動起來、智能電視「自動」開機等詭譎現象,最終不得不放棄使用。

智能家居設備製造業應儘快設立行業標準,有關部門的監管也亟待上線。應在智能家居設備的設計階段即將安全性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納入,產品研發也應遵循代碼安全開發規範進行。



livinglab採用p2p+私有雲架構,更安全可靠,保護客戶的信息不被泄露


推薦閱讀:

2016彩電江湖烽煙再起,誰是英雄?

TAG:智能家居 | 家用電器 | 科技 | 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