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教育專家尹建莉在自己新書中點名批評龍應台?

這個兩位母親,其實都是在傳遞自我的教育方法。而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在爭論教育方法的對錯。而關鍵點恰恰在於此,教育方法有對錯嗎?

我個人認為,教育方法是很難評價對錯的。在一個人蓋棺定論之前,你沒辦法評價他受到教育的好壞和優劣。沒有哪個父母可以保證自己的教育是正確的,哪怕他的孩子過的比其他的要優秀。

那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只是一場大概率事件。

大部分家庭選擇的教育方式,是基於這個家庭的能力,讓孩子獨立生活的大概率事件。沒有那一位父母可以保證自己的教育方法完全正確,因為你看起來很美好的教育下,一些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比如蝴蝶效應。大部分家長勞其一生,只是讓孩子在當下去完成一個看起來最優解的教育,但是無數個看起來最優解的教育步驟組合到一起去,那麼只有天知道最終會發生什麼,而且大部分家庭無法保證每個時間段對孩子的教育做出的都是最優解。教育和人生很像,我們很難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更難評價他受到的教育是否成功。

我們評價一個教育的好壞,其實只是說,這個人在很大概率上他的人生會朝一個方向發展,在這個方向上能走多遠,會不會在中途轉向,沒有一個人會肯定。

這就是教育的無奈。所以忽略這點去談教育方法的教育學家,不是真傻,就是在裝傻。

基於這點,教育方法有極大的排他性。

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向,都是基於父母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我記得我小學時候看到一組漫畫,一副是一個窮眼鏡的爸爸對孩子說,你以後一定要掙大錢。一副是一個帶金鏈子的爸爸對孩子說,你以後一定要讀書。我可愛的政治老師說,這反應了知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我當時就感覺到,她是在胡說八道,這根本就是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家長缺什麼就想讓孩子有什麼一樣。這是父母價值觀的排他性。

一個在雲貴邊區的家庭,可能會跟孩子反覆強調毒品的危害性,孩子拿來家一包香煙可能都會被父母打個半死。而一個東北家庭的父母,可能會跟孩子強調亂交朋友的危害性,孩子去趟迪廳,父母就可能怒火中燒。這是地區的排他性。種種排他性,都是建立在父母的價值觀上,父母的價值觀會投影到孩子身上。而這種投影,從本質上來說,又是無法改變的。其實教育是一個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從來沒有正確方法的東西。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上來說,不管是這兩位哪位母親,只要他們能提供孩子自己的社會價值觀投影,並且輔助相應的教育資源。這兩位母親都是正確的。

龍應台覺得孩子讀書重要,那麼就以身作則,自己在家給孩子一個讀書寫書的榜樣。並且全力供給孩子的讀書資源。

尹女士覺得孩子興趣愛好重要,那就親力親為,自己在家陪孩子彈琴書畫。並且花費不菲的去讓孩子陶冶情操。

這兩位父母都沒有錯,都是把自己對社會的價值觀反饋給子女。所以他們都是正確的,都能保證自己的孩子在日後大概率的平穩生活。

但是,你用你的方法說別人的方法是錯誤的,那就是你的錯誤了。

教育永遠是一個沒有標準的行為,也是一個看起來很無奈且無解的行為。

願天下的父母都做到最合適他們的教育吧。


推薦閱讀:

教育離不開暴力嗎?
如何評價林永健對林大竣的教育?
於建嶸教授:【愚見】你害怕嗎?
你的孩子在過一種「清單式」的童年嗎——來自前斯坦福大學教務長的追問
收入超過父母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