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備朝鮮真的需要用到「薩德」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兩國的軍隊規模,朝鮮目前現役總兵力約為110萬,還有470萬的預備役部隊和19萬的准軍事部隊。與之相比,韓國軍隊規模要小不少,現役總兵力約為68萬,還有大約450萬的預備役部隊和5000人左右的准軍事部隊。

單從軍隊規模來講,朝鮮方面佔據比較明顯的優勢。我們知道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軍隊規模只是其中一方面,武器裝備規模和先進程度也是影響總體軍事實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冷戰後期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軍隊規模對於戰爭勝負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單兵作戰能力和武備程度越來越成為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現代化戰爭講究電子戰和信息戰,精英戰和配合戰。在這方面,老美是全球各軍事強國的典範。海灣戰爭拉開了信息化戰爭的序幕,伊拉克戰爭將信息化更進一步的推廣和擴大。

好了,再扯就有些遠了,現在回到正題。剛才對比了朝韓兩國的軍隊規模,現在再來看一下兩國的武器裝備。對於兩國的武器裝備,我就不做太過細化的對比了,因為除了數量上可以對比一下,其他方面兩者基本沒有可比性。兩國武器在先進程度方面至少存在著一代的差距,尤其是坦克,飛機,艦艇等尖端武器方面更是天壤之別。或者更直白點說,朝鮮軍隊至今還沒有進入電子信息化。陸軍方面,朝鮮的路上坦克裝甲車基本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援助的產品,在八九十年代就已淘汰。火炮好一點,但也比較落後了,唯一的亮點就是「古山大炮」了,號稱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射程也比較遠,對韓國的戰略縱深具有一定的威脅。數量可觀的火箭炮也算是一大殺手鐧吧。海軍幾乎沒有,海上基本都是一些幾百噸的破舊小型艦艇,上千噸的都是「當家花旦」了,你可以把朝鮮的海軍組成看做是在漁船上面添加了一些火炮和機槍。海下有七八十艘潛艇,但基本都是微小型的,只具備一些初級偵查能力,只有極少數具備海下攻擊力。空軍方面,跟韓國對比的話基本也是不值一提,也是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蘇聯老大哥援助的產品,最先進的也是九十年代購進幾十架米格29。不過依照朝鮮那點微薄的工業基礎和落後的後勤保障能力,現在還有多少具備實戰能力就不得而知了。在所有裝備中,唯一能對韓國縱深區域產生較大威脅的就是朝鮮的導彈部隊,擁有幾千枚中近程導彈。不過大多數性能都比較落後,彈頭沒有精確制導,精準度不高,幾百公里後的飛行誤差很大。至於長程導彈我在這裡也不細說了,一是半島衝突根本就用不到長程導彈,二是朝鮮可能根本就沒有長程導彈,因為歷次長程導彈的試射都已失敗告終,而閱兵上出現的「大浦洞」洲際導彈,可能只是一個徒有其表的仿製品外殼,嚇唬一下老美罷了。

反觀韓國,因為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能隨時接觸到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再加上美國的全力支持,所以韓國的軍事裝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先進的。同類裝備對比的話,韓國絕對能甩朝鮮好幾條街。兩國開戰,若只論裝備,韓國絕對能打爆朝鮮。況且還有美國支持,雙方開戰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一邊倒的暴虐現象,所以半島戰爭的最後結果毫無疑問會是以朝鮮的戰敗而告終,朝鮮當局肯定也知道最後的結果。而雙方都想通過一場戰爭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使戰爭有意義化。朝鮮方面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以犧牲國運為代價給予韓美以沉痛打擊,想儘可能的在經濟方面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傷害,以宣示自己的對外強勢和誓死捍衛本國利益的決心。韓美方面是想通過戰爭打擊一下朝鮮的囂張氣焰,摧毀朝鮮的有生力量,使其元氣大傷,不能對韓美造成實際威脅,解除半島危機,同時又儘可能減少己方損失。總結一下就是朝鮮方面想不計一切代價把戰爭傷害擴大化,而韓美是想在打擊對方的同時儘可能的減少己方損失,所以現在就出現了表面上的南攻北守的尷尬局面。

戰爭無非是以兩種方式爆發,一是朝鮮方面先發動進攻。按照朝鮮當前的軍隊部署和武器配比,進攻從兩方面同時進行才會給對方造成最大破壞。首先是朝鮮的裝備主力軍--炮兵部隊大規模集結在38線附近,然後集中火力全面打擊韓國距離38線較近的城市和軍事要地,首爾肯定會首當其衝。而朝鮮當局也曾公開叫囂,一旦戰爭爆發,會在一小時內將首爾變成火海。按照當前的狀況來看的話,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同時,部署在縱深區域的導彈部隊也要發射導彈對韓國的戰略縱深進行攻擊。只有通過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才有可能對韓國造成最大破壞。空軍和海軍就不要抱有希望了,面對韓美的海陸空優勢,基本不會產生多大效應。既然朝鮮發射導彈了,那麼部署韓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也就該發揮作用了。但是。。。。。。我想問問韓美方面,攔截朝鮮的導彈真的需要薩德「大駕光臨」嗎?愛國者不可以嗎?我上面也提到了朝鮮打擊韓國用的肯定是近程導彈,了解地理知識的同學肯定知道,整個朝鮮半島的南北距離不超過一千公里,而朝鮮的導彈實際作用距離肯定不足一千公里,也就幾百公里。所以別說長程導彈,就是中程導彈也用不到,何須薩德呢?退一步講,就算是沒有導彈防禦系統又能怎樣呢?不是我看不起朝鮮武器,就朝鮮那好幾十年前的導彈技術,導彈發射以後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跟精確打擊完全沒有關係。所以,韓國也不用太擔心自己南部重要軍事目標會遭到導彈襲擊,只需要提醒南部城市的民眾防範「從天而降」,不知落向何處的威脅。而且導彈防禦系統攔截導彈是要提前計算彈道的,在彈道軌跡的某一處用己方攔截彈摧毀敵方導彈。一旦敵方導彈在空中做一些高難度的機動變軌運動,改變空中彈道,那攔截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按當前的技術水準幾乎不可能成功攔截。恰好朝鮮導彈具備這項「高技能」,所以就算老美的攔截系統再先進,對於朝鮮導彈的這一「流氓做法」可能也會無計可施,唯有望彈興嘆了,雖然朝鮮的這一「流氓做法」是被動的。

話又說回來來,上面陳述的場景是在朝鮮能發動先敵打擊的情況下,但美韓會讓朝鮮首先發動攻擊嗎?按照老美二戰之後的歷次戰爭打法,只要雙方戰爭必不可免而對方又能對自己造成實質性威脅,那麼老美的一貫做法就是先敵打擊。先是斬首行動,用精確制導導彈或者炸彈幹掉敵方主要領導人,然後再利用自己的海空優勢對敵方部隊實行輪番波次的毀滅性打擊,以圖在地面部隊出動前儘可能的摧毀敵方的有生反抗力量,將己方損失降到最少。所以,朝韓一旦發生大規模衝突,美國介入是肯定的,且先發制人的可能性很大。先是利用高精度間諜衛星或者高空無人偵察機鎖定朝鮮主要領導人的位置,實施斬首。然後再利用巡航導彈或者精確制導炸彈摧毀朝方的核設施,戰時信息指揮所,雷達陣地,導彈陣地等重點打擊目標。再然後會出動大批次的轟炸機,攻擊機對部署到前線陣地的火炮,火箭炮,坦克裝甲車等陸地重火力集結地進行輪番轟炸,爭取在朝鮮進行有效反擊之前儘可能的削減其戰力。最後再出動地面部隊進行後期的清剿行動,以期將戰爭損失降到最小。在韓美出動地面部隊之前,至少能削減朝鮮一般的戰力,這絕對是保守估計,如果突襲比較順利,摧毀其六到七成戰力也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韓國在這次半島危機中並不是像其所描述的那樣岌岌可危,對於防禦系統也不是非必須不可,最起碼薩德是根本不需要的。而其最需要防備的恰恰是最傳統的火炮和坦克,畢竟首爾完全處於戰時高危區,「一小時變火海」很有可能會真的變成韓國人永遠不能抹去的噩夢。再有就是上面沒有提到朝鮮特工,這在世界上也是很出名的,近幾十年他們在世界範圍內成功組織過多起經典暗殺事件,前段時間朝鮮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在大馬被刺殺事件很有可能也是他們的傑作。而至於核武器,我不認為朝鮮當前已具備完備的核打擊能力,因為核爆跟核打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核打擊是需要核彈頭和核載體,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核彈頭的微型化處理需要很高超的科技和工藝。而朝鮮目前只是爆出核試驗,至於核彈頭的微型化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朝鮮想對美國進行核訛詐還不夠資格。(利刃/沉岩)



推薦閱讀:

朝鮮已放棄參加平昌冬奧會了么?
吃在朝鮮(二)
朝鮮旅遊有什麼注意事項?(2017年末總結版)
當朝鮮導彈飛越日本 我買中船防務(00317)來防禦

TAG:朝鮮 | 國際政治 | 軍事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