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造子宮技術
百度說,人造子宮讓受精卵在人造環境下發育,從而擺脫對母體的需求,使動物遠緣雜交成為可能,且可作批量生產生物的基地。
據傳言,女性分娩的疼痛是人類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級別的疼痛。人類在獲得大腦440cm3到1416cm3時,難產率也上升到30%。 可這麼好的發明,到了21世紀初仍未實現,那麼人造子宮的實現到底有哪些困難呢?
知乎上有此問題,可現在還沒有回答。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羊水的成分與子宮的結構。 羊水參數:足月妊娠時,羊水量為800~1000ml,PH7.0~7.5。含葡萄糖、脂肪(含脂肪酸、磷脂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蛋白質及蛋白質衍生物、膽紅素、代謝產物(含肌酐酸、尿酸、尿素)、胎兒甲型蛋白(由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激素(來自胎盤及胎兒,包括皮質醇、助孕酮、睪固酮、泌乳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三醇及前列腺素等)、酶(種類數十種,來源於羊水中細胞的破壞解體、胎兒唾液腺分泌、泌尿道及腸道排泄、胎盤滲放、胎兒血清滲漏。包括γ-谷氨醯轉移酶、肌酸激酶、膽鹼碡酶、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等,有助產前及遺傳診斷)。無機物的部份則是電解質(鈉、氯、鉀、鈣、鎂、磷、鋅、硫、錳等)。 還有個衡量胎兒健康的重要參數,就是甲胎蛋白(AFP )含量:<25ng/ml。生後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較難檢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極低。其有很多生理功能,包括運輸功能、作為生長調節因子的雙向調節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細胞誘導凋亡等。是檢驗癌症的指標之一。
羊水中物質繁多。想確保胎兒健康,就務必確保羊水參數在正常範圍。以此,需要有精密的檢驗儀器。胎兒的體重,體積變化,羊水的ph,溫度氣壓溶氧量都應該顯示在電腦上,因此,計算機技術是人造子宮的基礎。 子宮,陰道結構如下圖。 此外,人造子宮應該避光。若光亮度過高,就可能導致胎兒內分泌紊亂或者視力障礙。當然也要消除雜訊,盡量打造與自然子宮相似的環境。(或許轉基因胎兒除外)
人造子宮也需要物質循環,一個像水泵樣的裝置,循環未免過於激烈,羊水流速過快可能造成胎兒缺氧。 還要考慮咋把從人造子宮裡拿出孩子。人造子宮避免了分娩之痛。可是若孩子「出來」的速度過快,會不會像強行破殼而出的小雞一樣易夭折?孩子究竟是從人造陰道里擠出來呢,還是從人造子宮的「門」里取出來呢,目前百度上沒這樣的討論。
人造子宮中,若胎兒生長之速與自然子宮一樣,是否太慢?若戰爭爆發,那麼軍方可能會用激素催發胎兒生長,讓孕期縮短,甚至在子宮培養出成人。激素有沒用呢,希望沒用,這樣培養出的成人難以保證智力發育。我覺得激素催發胎兒生長嚴重違背倫理道德,這麼打仗必遭天譴。 有人覺得,或許人造子宮在二戰時就已經被德日等發達國家實現了,只是發達國家隱瞞這全世界?這不太可能,有了人造子宮,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還這麼低。再說了,那時候計算機未成熟,人造子宮奠定在計算機的基礎上?
別忽略件事,那就是人造子宮想「懷孕「,需先放受精卵或胚胎於其內,或讓精卵在其中受精。體外受精也是難點,女人一個月才排卵一次,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做手術取出卵子,可是手術都有風險。以女性保守的性格,很多女性不敢做。精子採集雖然不要做手術,可怎麼測量睾丸有多少精子,檢測精卵的質量也要時間吧?1978年7月25日 ,世界上首個試管嬰兒才在英國誕生,2012年6月26日,世界首批轉基因嬰兒才誕生」。(都不可確定是否為「首例」,可能有過秘密實驗)。
實現這些高級的生物技術,還是很有難度的。所以,我國一定要制定健全的制度保障生物與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與生物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像轉基因,人造子宮這樣的技術才能更好的造福國人。 人造子宮普及後的社會,必生巨變。男女間基本不會性愛,因為沒生孩子的驅動。政府會建造「造人廠」,還會有「養人廠」。這樣的話非保育員人類會為養育兒女少很多精力。只為生孩子的婚姻會隨之消失,家庭也要消失。這樣的時代還需要基因技術足夠成熟才能實現。 我還想到一些問題(假如那時候廣州比贛州發達),若倆在廣州工作的贛州人結婚,倆能把孩子交給廣州的造人廠生產嗎?每個地方的廠都會限定出生人數吧。會用電腦測誰與誰的基因最適合生孩子嗎?那時代,孩子應該與保育員最親,那還要不要贍養父母? 無論如何,科技都會進步,只是人類必須付出代價。 版權所有: 開穹kaiqon1597483391@qq.com
推薦閱讀:
※智能醫療 | 醫療機器人發展現狀及未來五大趨勢預測
※全球最成功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8 萬億醫療健康產業藍海,共享醫療是新突破點
※機器人醫療離我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