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義與可能 | 本來藝術家·吳欣鑫

多義與可能

——致青年油畫家吳欣鑫

文/鄧渭亮

在從事油畫藝術創作的人群中,青年藝術家大都是最受關注和最富激情的團體,此現象在中國當代語境下表現的尤為明顯。這是因為青年藝術家處在藝術生命的上升期,他們對身邊周遭的人與事有著特有的敏感和細膩,正是這差異化的個人感受往往能夠觸發出非凡的藝術靈感。對此,德國畫家馬里斯(Hans von Marees 1837—1887)曾有過精彩的論述:「我認為天生的畫家是這樣的人,他的靈魂接受了自然賦予他的理想,對於他們來說,這個理想從一開始就代替了真實,他毫無保留地信仰這個理想,以至於把一生的工作都視作在這個理想的指引下,認識他人,審視自己。說起『理想』這個詞,是非常容易被誤解的。依我之見,對於每一個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理想首先存在於這樣的事實中,也就是說,他眼前的每件事物都展現了自身的全部豐富性和無窮的價值。因此畫家的精神要及早進入這個方面,就像反射一樣,他們的才能也必然要轉向這裡,努力以高度的技巧去描摹,青年時期才會進步。」[i]誠然,馬里斯所說的帶有哲學意味的「理想」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指出了繪畫創作的精神性本質,同時他也提到了一個青年藝術家應當具有的創作狀態。

青雨

50cm x 50cm

2011

在筆者的印象中,青年藝術家所具有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性的按照心中的理想去塑造,作品完成後不用太擔心被貼上各種標籤,不用太害怕歸於風格的成熟與程式化。基於此,筆者在觀看吳欣鑫的畫作時,不論觀看其人物畫還是風景畫,都很難將其定格在某種繪畫風格中,如果僅從個人的色彩傾向來說,似乎並不存在某種偏好,比如趨向於冷色系或者暖色系,他的畫中似乎也沒有習慣使用的「固有色」。對於身處成長期的藝術家來說,這大概就是充滿期待和理想的狀態,一切皆有可能,自身與期待處在差不多節點。或者,從另一個方面講,他自己興許還沒有主動的意識到個人色彩偏好與個人風格的關係。可是不管怎樣說,吳欣鑫在畫作中對色彩的處理有著其自身的特點。他追求色彩上的某種輕快感和薄透感,在暖灰的色譜基調中,喜歡跳躍在藍綠灰和紅褐灰之間自由的遊走,畫面情緒性較強,富有熱情又若有所思,彷彿更能讓觀者感受到青年藝術家的活力與關注所在,這一特點在其畫作《追憶》和《風雪來臨》中均有所體現。

低吟

90cm x 50cm

2014

由於筆者與吳欣鑫相熟,因而相較外人觀其畫往往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便利。長久以來,筆者每當面對一些有趣的畫面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抽取分析畫作的構成要素,諸如人文的、歷史的、情感體驗的等等之類,然後去投射猜測作者的創作動機。誠然,每個人在面對繪畫作品的時候都會預設期待,這種預設雖然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在驗證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偏差,但是與此同時會產生出很多有趣的意外效果。假如油畫存在某種地域性,並且畫家身處其中,那麼這種地域性必定會給他帶來深刻的影響。從青年畫家成長的角度看,吳欣鑫的藝術成長既有寧夏的西北底色,亦滲透著南國遊學的因素。他自己坦言除了寧夏,待的最久的地方就是廣州,在身處廣州美術學院這樣的南國院校中,其所接觸到的人和事物,所接受到的藝術傳統都是迥異於西北的,這一點對其創作毫無疑問是有影響的。在《獨行者》與《遊園記》的創作中,吉他與音樂,太湖石與女孩,同旋律節奏有關,同藝術經歷有關,所呈現出對時間、對情感的表達,也許是他這個年齡對於生命流逝的感悟;陳舊、古老的物件有著結構的穩定感,時間的痕迹清晰可見,而大面積的暖色卻暗藏著一股燥動與不安。他對時間的表達如此多樣,而畫面卻又令人生出種種疑惑,多種可能的解釋也許是畫家帶給觀者的思考。雖然從技巧上來說尚不是很流暢,但是卻是一種有價值的嘗試。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法國畫家兼理論家格萊茨(Albert Gleizes 1881—1953)的話:「當藝術家在把握了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又能在相當高的程度上表達出他的先存觀念,符合先存觀念的要求時,他就很想把這種形式強加到其他形式之上,並且隨之而來的是——我們都喜歡把自己的選擇強加於別人——他就儘力把這種形式的特質收容起來(那是存在於視覺表現和他的心理傾向之間無數近似的知覺),並且作為一種象徵符號去發生影響。一旦成功,那些面對著他新構成的造型意識的人們,就被迫接受由他建立起的新的視覺關係。」毫無疑問,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應當熟練掌握藝術語言的運用,能夠充分運用各種造型要素把要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氣氛表現的既充分而又恰到好處。然而這個過程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也消耗著藝術家的心血。所以在新的圖式的創作建構中,吳欣鑫或許處心積慮但也未必能盡其理想,不論是多孔的太湖石,還是咋一看略有突兀的古代人偶,大概他曾試圖營造某種似是而非的關於對時間和對夢境體驗的表達,形象上好像貼近真實卻又失之怪誕。這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不由得讓筆者聯想到了李安所拍攝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起電影的多媒體特性,平面造型藝術在有限的空間和表達方式中要想尋求「畫有盡而意無限」的藝術效果,對藝術家來說並非易事。這一切對於像吳欣鑫這樣的青年藝術家而言,做出大膽的嘗試所付出的冒險遠比簡單的技巧完善,形式美觀要有趣得多。

隔壁老王的下午時光

100cm x 80cm

2017

回到開篇誠如馬里斯所說藝術家需要在理想的指引下,認識他人,審視自己。這是一個哲學化的過程,而繪畫是實現這一途徑的最好方式之一。對於青年藝術家而言,繪畫的可能性與多義性是源自這個年齡的生命體驗。畫什麼如何去畫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但總體上來說這都不是什麼重要障礙,就像以色列畫家阿里卡在論述給以為青年藝術家的忠告中所說:「畫家的世界是個可見的世界,一個純然可見的世界。大膽地畫,不要縮手縮腳,不使自己失去第一印象才是最好的,要冒著被表象欺騙和犯錯誤的風險,才能使自身的體悟升華為視覺形象,實現藝術家的視覺價值」。 但這註定是條艱辛而孤獨地道路,我們預祝他在重建個人價值理想的旅途中一路走好!

西安美術學院史論系博士

鄧渭亮

—— 作 品 欣 賞 ——

追憶

100cm x 80cm

2011

冬日物語

28cm x 36cm

2010

風雪來臨

30cm x 60cm

2009

孤林

60cm x 40cm

2016

老樂師

50cm x 60cm

2015

冷寂

40cm x 50cm

2014

旻園逐夢

140cm x 160cm

2014

絲路回鄉

120cm x 140cm

2015

樂手

100cm x 80cm

2016

吳欣鑫,1984年12月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2002年,就讀於寧夏大學美術學院;2007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2006年至今,任職於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寧夏美術家協會會員,塞上畫派會員。

獲獎及參展情況:

2008年,油畫作品《滿懷希望的記憶》收入「心繫汶川,情牽共鳴,畫的慰問」特別展。

2011年,油畫作品獲銀川市「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文學美術攝影展覽優秀獎。

2012年,水彩作品入選「寧夏第三屆水彩畫展覽」。

2014年,油畫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寧夏賽區美術作品展」。

2015年,油畫作品入選 「青春綻放,2015寧夏青年美術作品展」。

2016年,油畫作品入選「不到長城非好漢——紀念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寧夏書法、美術、攝影展」。

2017年4月,兩幅油畫作品入選由梅賽德斯-賓士聯合無錫運河外灘美術館共同舉辦「2017梅賽德斯-賓士東區夢想藝術展」。

2017年6月,油畫作品入選「承啟新象——2017寧夏油畫年展」。

2017年12月,油畫作品入選「絲路明珠,魅力銀川」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

推薦閱讀:

裱畫是視覺藝術,如何增加嗅覺,觸覺,聽覺呢?
通過藝術來學習數學
[好設計怎樣看?]幾件小事,看你真的懂北歐設計嗎?
如果只分享一個PPT裝逼技巧,我會選樣機。
當我們的童年也變老了,會變成什麼樣?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