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寶物——《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文獻與版本

前言

《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統闡述自己理論的作品,而其闡述又特別集中於「費爾巴哈」篇,也就是第一卷的第一篇。在本篇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後來被稱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然而,由於這一篇並未正式出版,因此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它的認知僅限於馬克思和恩格斯隻言片語的介紹。1924年,蘇聯馬恩研究所首次用俄文發表了本篇,1932年,蘇聯馬恩列研究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第一版,MEGA1)第一部分第五卷中首次用德文發表了《德意志意識形態》全部書稿。1932年的這一版也就成了流傳甚廣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原型。但這一版編輯方式很不科學,隨著研究者們意識到恢復馬恩原始手稿邏輯線索的重要性,本版逐漸受到質疑。1962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又發現了夾雜在馬克思其他遺稿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三頁手稿。這一新發現更是推動了對本篇重新編輯的呼聲。因此,後來本篇開始出現以不同思想指導而編輯的多種版本。

文獻學是文本學研究的基礎。不了解文獻的情況,就無法在可靠的基礎上來對文本進行解讀。而不通過文本去發現作者的原始邏輯線索,卻用人們總結出的各種庸俗「原理」反注文本,更是在理論和實踐中被證明是極端錯誤的。由此可知對文本的基本文獻情況的了解的重要性。《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的文稿命運及其研究史更是說明了這一點。當人們讀到一個被編輯者完全打亂重組甚至還擅自插入語句的文本時,他們怎麼可能理解原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本想法呢?這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基於科學嚴謹的態度,我們在研讀《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本篇的基本文獻情況以及現有各版本的概況,並從中選擇一個適合研讀的版本。

一、「費爾巴哈」篇的文獻基本情況

現存的「費爾巴哈」篇共有25張手稿,可以分為「大束手稿」和「小束手稿」兩部分。

1. 「大束手稿」概況

「大束手稿」的筆跡主要是恩格斯的,也有馬克思的一些修改和邊注。恩格斯和馬克思分別在手稿上進行了編號。從編號上來看,恩格斯的編號可能是初始的,馬克思標註的頁碼則可能是正式的頁碼。被馬克思刪除的文本沒有標註頁碼。根據恩格斯編號的斷層,可以把手稿分解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恩格斯標記為6-11,除被馬克思刪除的部分外,馬克思將這部分手稿標為8-29頁。其中8-11最早被標為6b-6e四頁。這部分手稿可能比較老,寫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確定《德意志意識形態》結構之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後來對這部分手稿進行了大規模修改,對於用於「費爾巴哈」篇的內容,在旁邊標註了「費爾巴哈」。

第二部分,恩格斯標記為20-21,除被刪除部分外,馬克思標為30-35頁。本部分手稿可能是基底稿,也可能是確定作品結構後存在部分離題部分,部分內容被刪除並移到了其他篇中。

第三部分,恩格斯標記為84-92,馬克思標為40-72頁。本部分手稿可能是基底稿,或是在撰寫「第三篇 聖麥克斯」中的離題部分而被挪用到「費爾巴哈」篇。在恩格斯標為92的前兩面,有馬克思的備忘錄。

由此我們發現,在馬克思的編號中,除了最開始的1-7遺失外,36-39頁也遺失了,這些頁的去向也成為了研究者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2. 「小束手稿」概況

「小束手稿」共有八張,有兩張無編號(記為1?和2?,阿多拉茨基版認為1?有恩格斯標記的1),有五張標為1-5(MEGA2認為1、2、4是伯恩施坦的標記,3、5是恩格斯的標記)。還有一張紙片,紙片的表裡2頁中有馬克思標記的頁碼1、2。

1?的前兩頁中有標題和疑似「費爾巴哈」篇的導論,並在標為1的手稿中出現其謄清稿。標號2的手稿可能是本篇A章(一般意識形態,特別是德意志的)的緒論,可以和「大束手稿」的開頭基本銜接。3、4手稿則可能是遺失的36-39的改訂。標號為5的手稿從內容看則可能原本銜接於1?,究其原因,一張紙被分為4頁,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其他篇章中有將第一張編為1,下一張編為5的例子。1?的後兩頁、2?、5疑似馬克思標為11-16頁的異稿,這部分中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

紙片手稿大部分被刪除並被移到了「第二篇 聖布魯諾」中,未被刪除的可能用於「費爾巴哈」篇的部分未知其位置。

二、「費爾巴哈」篇的諸版本概況

自本篇問世以來,主要的版本有:梁贊諾夫版(1926年),阿多拉茨基版(1932年),巴加圖利亞版(1965年),MEGA2試行版(1972年),廣松涉版(1974年),MEGA2先行版或陶伯特版(2004年)。

1. 梁贊諾夫版

大衛·梁贊諾夫是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奠基人,《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1)編輯的領導者。1920年任蘇俄馬恩研究院院長,受列寧委託搜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稿編輯MEGA1。1931年,梁贊諾夫被撤職、開除黨籍、被捕併流放,馬恩研究院和列寧研究院合併為馬列主義研究院,由阿多拉茨基領導。1938年,梁贊諾夫死於勞改營。

本版發表於1926年的《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一卷,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同發表。本版在20世紀30年代就曾經由郭沫若先生翻譯為中文,1947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全文出版,被稱為「馬克思和昂格斯論費爾巴哈 《德意志觀念體系》之第一篇」。

本版採取將手稿中的文章如實地排成鉛字的方針。被刪除的字句和文章用小號字表示,並用<>括起。對馬克思增補部分、邊注及手稿中其他信息,以腳註標註。

2. 阿多拉茨基版

本版是受眾最廣的一版,但也是編輯方式最為不科學的一版。中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版都譯自本版。本版主編者阿多拉茨基認為,《德意志意識形態》現存手稿連綴起來構成的文章基本不成型,因此有必要進行改編。但其改編方式可謂十分大膽,他將大束手稿剪裁成幾十個片段,根據編者的理解進行了重組,有的片段還插入了小束手稿中,有的片段甚至被移動了數十頁之遠。除此之外,為了使手稿構成一個完整的文章,編者還自行插入了一些語句。最後,整篇文章被編輯為大家所看到的三章結構。因此,廣松涉稱本版完全是一個贗品。

不過,本版也不是完全將一個偽造品呈現出來,本版在「正文異稿」部分說明了手稿原狀況和增改注等情況,而正文中也標註了內容所出之手稿頁碼,因此根據這些信息還是可以復原出原稿情況的。

對於「原理反注文本」並熱衷於語錄戰的教條主義者來說,這樣的編輯方式可能也無大礙。一來,編輯後的文本對體現自己認為的原理有「佐證」作用。這也是本版如此編輯的初衷,即說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創立了編者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二來,語錄戰本來也不考慮上下文,不考慮思想邏輯發展,自然也用不著去保持原稿狀況。但對於真正想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發展線索,從而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之真正過程的人來說,這樣的版本是根本不可用的。因此,我們這次研讀斷不採用本版,也不建議讀者採用本版。

3. 巴加圖利亞版

巴加圖利亞版是在修正阿多拉茨基版的呼聲不斷高漲的情況下推出的新版,本身是俄文版,其對應的德文版被稱為新德版。1965年由蘇聯馬克思主義文獻學家巴加圖利亞準備,勃魯什林斯基編輯,發表於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哲學問題》第10和11期。1988年,我國根據本版出版了《費爾巴哈

唯心主義觀點與唯物主義觀點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版也採用了本版。

本版採用的是將手稿的最終文形按頁碼順序活字化的基本方針。對於刪除、增補、修改及筆跡等情況一般無記載,只以腳註形式對比較長的刪除文、被大幅度修改過的語句的原形進行了說明。巴加圖利亞根據手稿內容把五部分手稿分為四個部分,27節,並擬定了25個小標題。

4. MEGA2試行版

1972年,蘇東馬克思主義編譯機構內部出版了「費爾巴哈」篇的MEGA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試行本。此版採取的是登載手稿的最終文形,而將關於修改過程、增補以及筆跡等的信息在「異文詳情」中一次性進行記載的方針,將沒有指定插入位置的邊注以及筆記類的文章排印在欄外。本版原則上全部收錄關於刪除、修改、增補、筆記等手稿中的各種信息,不過還存有若干遺漏。

5. 廣松涉版

廣松涉,當代日本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思想大師,東京大學教授。生於1933年,卒於1994年。·1949年加入日本共產黨。1960年,廣鬆開始關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的文本結構問題,並對梁贊諾夫版和阿多拉茨基版在編譯上的非法重構提出直接批評。1974年,河出書房新社出版了廣松的《新編輯版<德意志意識形態>》。

廣松版的最大特點就是儘可能還原出原手稿的情況。對《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的編輯實際上有兩個問題,一是組版方式,二是手稿排序。在組版方式上,主要分為展現最終文本的方式和還原手稿原狀的方式。阿版、巴版、MEGA2版都採用了前者,想辦法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現出本篇的最終文本,編輯信息則以「異文信息」展現。而梁版、廣松版則致力於通過排印手段給讀者展現原稿的狀態。其中,廣松版做的相當細緻。正是由於這一特點,我們選擇廣松版作為研讀素材。我將在下一節來詳細介紹廣松版。

6. MEGA2先行版或陶伯特版

本版出版於2004年,與其他各版不同,它徹底否定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作為一部作品的架構,而把它作為一個論戰文章集,甚至把赫斯都當作了作者。雖然我們都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都表示過他們寫的是一部作品,但本版編者陶伯特(也是前面試行版的編者)依然通過其各種考據,做出了不同結論。這一方案甫一出台,就遭到了部分韓國、日本學者及俄國學者,特別是巴加圖利亞的反對。我國張一兵教授從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內在邏輯角度認為本版的編輯完全是在西方馬克思學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進行的,如陶伯特本人就是一個「轉型」學者。張義修博士也撰文探討了陶伯特考據的可靠性問題。

如前所述,本版解構了「費爾巴哈」篇,不再試圖將其按照內容順序進行排列,而是根據陶伯特考據出的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分拆成11篇文章。這其中還包含了《答布魯諾·鮑威爾》和《布魯諾·鮑威爾及其辯護士》兩篇文章。

本版試圖部分還原手稿的原始狀況,如手稿分為兩欄的特點等,其他編輯情況也和試行版類似。除此之外,本版在副卷中說明了文獻的諸原始情況。

雖然本版在編輯方式上飽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文獻信息的辨識整理方面也有很多先進的成果。

三、廣松涉版「費爾巴哈」篇的概況

如前所述,廣松版通過排印,試圖最大程度還原手稿原貌。它採取了以一眼就能看清手稿中每頁的狀態(包括刪除、修正、增補、筆跡、欄外筆記等等)的形式印刷,同時以能夠直接反映手稿的內在構成(大小束手稿之間的關係、欄外的增補文章與原來的文章的呼應關係)的方式進行排列的方針。不過由於排印技術限制,導致未能實現印刷文本與原稿逐行對應,也未能直觀展現刪除語句。

在本版中,每一頁都標註了其對應的手稿頁碼,包括恩格斯的編號和馬克思的編號。偶數頁呈現包括明確插入位置的欄外增補的正文,奇數頁則呈現未明的增補、異稿。本版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筆跡、強調、修改、增補等以不同字體呈現,可以明確地看出他們寫作的部分及分工合作情況。對於刪除情況,本版還明確區分了橫線刪除和豎線刪除,區分了整段刪除和被刪除的段落中原先已被刪除的內容。最後,本版還以注釋形式將之前各版中所記載的關於手稿的各種信息全部加以記載,讀者可以看出不同版本對文獻的判讀、記載、報告的差異。

由此可以看出,廣松版為不能看到原稿的研究者最大限度提供了文獻信息,對於研究者,特別是文本學方法研究者來說無疑是大有幫助的版本。從該版本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的寫作歷程,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聯繫與差異,看出馬克思主義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是如何被構建的。這樣充分的文獻信息,為文本學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支援背景。

目前本版已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中文版將標題改為《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裡面除了將原有的日文版翻譯為中文外,還保留了德文版。書中附有廣松涉相關的一些論文,可以看到廣松涉對「費爾巴哈」篇問題的論述。書中還插有部分原稿的照片,可以看到恩格斯工整的字跡與馬克思糟糕的字跡,還可以看到恩格斯的各種人物畫及肖像塗鴉。書中還以圖片形式展現了不同版本對原稿部分內容的處理方式。中文版還將小林昌人版和澀谷正版的更新信息以注釋形式給出。

我們在之後就將基於本版進行研讀,並對「費爾巴哈」篇進行解讀,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初語境及思想線索,了解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內容。

參考文獻

《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日】廣松涉 編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梁贊諾夫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前蘇聯】大衛·鮑里索維奇·梁贊諾夫 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巴加圖利亞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俄】巴加圖利亞 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MEGA:陶伯特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德】英格·陶伯特 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的四個問題》,韓立新,《學術月刊》,2007年3月

《對MEGA2版<德意志意識形態>編輯方案的三個追問》,張義修,《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7年第1輯


推薦閱讀: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三)
2017復旦哲學大會:世界因您不同(9/17 復旦大學)
【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信息是什麼?
【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從模因之眼的觀點看
【原著選讀】米利都學派

TAG:哲學 | 馬克思主義 | 歷史唯物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