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之美:用美濃紙製作的「蛇眼傘」
日本岐阜市迦納町,早在江戶時代就是「和傘」產地,這一傳統一直傳承至今,以生產五顏六色的「蛇眼傘」而聞名。制傘材料取自附近鄉村的優質苦竹和美濃產的彩色日本紙。「和傘」的魅力,在於纖細、輕巧、牢固,而且無論開合皆迷人美麗。
竹木傘骨加美濃和紙
「蛇眼」一詞出現在一首代代相傳的童謠《下雨》中,由北原白秋作詞。它意指蛇的眼睛,此處特指竹木與和紙製成的蛇眼傘。直至昭和時代初期,蛇眼傘一直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晴雨兩用的美麗和傘。
傘柄纖細的晴雨兩用蛇眼傘。傘骨上的五顏六色的裝飾綵線不僅增添了美感,還起到了加固傘骨的作用。
雖然給漂亮的傘起名「蛇眼」有些不般配,但也可謂是別具匠心。紅色、藍色或紫色的鮮艷傘面上有一條白色線條,看上去就像一顆大眼珠,因此得名「蛇眼」。但為什麼是蛇的眼睛呢?這是由於自古以來,日本人奉蛇為神的使者,認為蛇眼的形狀具有驅魔的神力。蛇眼傘不僅可以遮光避雨,還可以驅魔辟邪。雖然名字有點可怕,卻是保護撐傘的人道具。
蛇眼傘遠望美麗,拿在手中細看,則會讓你驚嘆其做工之精巧。從傘頂中央呈放射狀展開的數十根筆直的竹木傘骨,精細的綵線,柔和透光的和紙,雨滴落在傘面時的細響……
探訪蛇眼傘產地
岐阜市迦納地區的制傘業始於江戶時代中葉。得益於附近優質強韌的美濃和紙產地的地利之便,這裡的傳統和傘生產一直延續至今。用棉線加固竹木傘骨,用和紙作傘面,塗抹蘇子油作防水處理。蛇眼傘製作工藝由百餘道細緻的手工工序組成。
制傘大致可分五道工序,即竹木傘骨製作、傘軸製作、部件組合、鋪貼傘面和收尾調整。一把把傘經由各工序的專業工匠之手逐漸成形,並最終完成。
「用作傘骨的苦竹柔韌,抗風耐雨,細細地劈開但絕不會折斷。據說江戶時代還有收購破舊雨傘的商家『古骨店』,專門回收和再利用這些傘。」
即使是塗抹了蘇子油的強韌和紙,用久之後也會破損,用心珍藏也會遭蟲咬。此時,如果重新置換傘面的和紙,便可以使舊傘重煥光彩。只要傘骨結實「無恙」,和傘可以用一輩子。
勞心費力的傘骨製作工序
即使在地道的和傘產地岐阜,能製作傘骨的工匠也所剩無幾。在飄溢著竹子清香的作坊,筆者參觀了八十多歲的傘骨工匠的工作情形。
傘骨製作是給苦竹削皮除節,並一點一點地劈成細條。圓周約27厘米的竹筒可劈割出100根寬3毫米的傘骨,可以製作兩把蛇眼傘。與洋傘不同,和傘傘面是向內側摺疊的,合上時仍能恢復原來竹筒模樣的傘才是上等貨。因此,100根傘骨必須按原來劈割時的順序排列起來。
傘骨匠的工作情形。削去苦竹的內側竹節(左);用劈刀將竹子割成寬約3毫米的傘骨,在竹節處開穿線孔(中);削薄傘骨(右)。
劈割竹筒前,用釘子在表面劃一圈印痕,劈下的竹條據此劃痕來排列出原來的順序。將一把傘所需的傘骨用細竹籤穿起來,晒乾後進入下一道製作工序。
光聽這些繁瑣的工序就足以讓人感到鬱悶泄氣了,但似乎有一些製作秘訣。筆者目不轉睛地盯著工匠的手觀察,發現在劈割竹筒前,要先用釘子在表面划出一圈印記線條。僅此而已。
在這裡,主傘骨和支骨將被連接組合成傘形。一把傘上最關鍵的部位是兩個木製傘軸。傘頂的傘軸固定主傘骨,傘柄中央的傘軸固定支骨。用棉線穿起竹傘骨竹節處的小孔,將主傘骨和支骨連為一體。傘軸和竹節的連接處就是傘的「關節」。
在保留著傳統風貌的作坊里,或許是心理作用,彷彿時光流逝都顯得格外緩慢。傘面工匠的動作富於節奏感,和紙一點點貼上傘骨,漸漸地眼前猶如綻放出一大朵一大朵色彩艷麗的鮮花。「上傘面的時候看不出來,但貼得只要有一點偏差,傘就無法漂亮地收合起來。」
主傘骨和支骨的連接處以及傘柄傘軸的開合處也要貼上和紙以增加強度。和傘的傘面是向傘骨內側摺疊的,因此要貼得筆直是件難事。筆者向一位因對和傘一見鍾情而立志成為工匠年輕人詢問道:「一見鍾情能夠長久嗎?」
那個一直在不聲不響專心工作的年輕工匠停下手中的工和活兒,抬頭微笑說:「十五年過去了,仍有學不完的東西,沒有厭倦的閑工夫。」這份笑容,似乎讓我感到了蛇眼傘的未來。
採訪、撰文:陸田幸枝
攝影:大橋弘推薦閱讀:
※為什麼康有為、聞一多、魯迅、羅永浩都叫中國人為支那人?
※日本留學太貴了?吐槽費用高,你可能選錯了!
※歐美和日本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之一的易經?
※你認為最偉大的日本人是誰?有哪些原因?
※橋本環奈和鞠婧禕誰更好看?